机械基础类课程学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0
/ 2

机械基础类课程学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探究

李颖

火箭军士官学校 山东青州 262500

《机械识图》、《机械基础》两门课程在机类专业中属于重要的机械基础类课程,它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普遍反映这类课程难度较大,同时教师也无法准确掌握学生在此类课程学习中到底学到了什么程度,具备了怎样的专业基础能力,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研究如何提升教学质量,也同时要探究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而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建立可行、可靠的评估指标体系就变的尤为重要。

一、确定学习质量过程评估内容

在长期教学实践中,我们通过对学生学习特点及专业课程需求,并结合长时间的跟踪研究,建立起一个按空间能力发展水平层次划分的空间能力模型,然后基于该模型并结合认知诊断理论,编制空间能力的认知诊断测验,用以实现对学生的空间能力发展水平进行评估的目的,为学生和教师及后续专业课程提供个性化的分析报告,为实现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这一目标提供更准确详细的诊断信息。

考虑到学习质量的评估是一个全过程的诊测,必然涉及到过程性评估和结果性评估两部分,其中既包含定性评估也包含定量评估,为保证评估结果的客观真实性,我们尽可能使评估量化,不能量化时也要有明确的定性标准,做到可测、可量、可比,有较强的可行性和规范性。介于论文篇幅所限,以下我们选取机械基础课程中“认知齿轮减速器”这一重要知识能力要素进行全过程评估说明。

二、评估关键要素的抽象

课程层面的学习质量是课程目标的反应,在主体上体现为学生的学习成果,是学生完成某门课程或任务后获得的知识与技能。而所谓关键要素则是指学生在完成“认知齿轮减速器”这一项目中所涉及的基本任务与行动,根据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我们认为要素的提取可以围绕认知、技能和实践三个维度进行;而从时间过程上可分为初始能力阶段、课堂教学阶段和课终阶段三个部分。其具体步骤依照:设计、实施、分析与反馈,如图1所示。

5ee087027e5da_html_40a4703b51840578.gif

图1 学生学习成果评估步骤流程

按照项目完成的时间顺序,我们将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进行了融合和过滤,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5ee087027e5da_html_5952769d092c702e.gif

图2 认知齿轮减速器完成任务流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专属该项目的初始能力测试可设置在节点1与2之间,节点2至8属于该项目的课堂教学阶段,主要测评学生所形成的技能,节点8至9属于课终部分,学生将在此阶段形成最终认知实践能力。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建立

根据以上的评估步骤及完成任务流程图,细化测评指标,并建立具体评价点。考虑到针对此项目测评分为三个大的属性层次(初始能力、课堂教学成果、课终能力形成),其模型满足AHM中的线性层级关系,而形成最终能力的核心又在课堂教学阶段,为此,我们以课堂教学阶段为例建立以下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

5ee087027e5da_html_ed7cdf0681ea6d46.gif

图3 课堂教学阶段评价指标体系

根据以上评价指标体系,在对应的评价指标下建立具体评价点,各项评价点应具体、确切,不能有交叉重复,且评价应尽可能量化,要做到可测、可量、可比,有一定的可行性和规范性。如下表所示。

1 齿轮减速器学习成果主要评价点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主要评价点

评价标准

主要评价方式

A

C

N1平面几何要素

N11基本立体投影

棱柱投影(实体、孔洞)

在规定时间完成测试并≥90分

在规定时间完成测试≥60,且≤75分

根据测评试卷完成测评

棱锥投影(实体、孔洞)

圆柱投影(实体、孔洞)

圆锥投影(实体、孔洞)

圆球投影(实体、孔洞)

N2空间多面体

N21非标件识读

支架类零件功能结构识读

支架类零件工艺结构识读

箱体类零件功能结构识读

箱体类零件工艺结构识读

零件尺寸识读

零件技术要求识读

N22齿轮识读

单个齿轮图样识读

啮合齿轮图样识读

齿轮特定画法识读

N23联结部件识读

轴承图样识读

单个螺纹件识读

螺纹联结识读

销联结识读

N24装配体识读

装配零件识读

装配关系识读

装配尺寸识读

技术要求识读

拆装关系识读

N3空间旋转

N31轮系运动

单个齿轮参数认知

单对齿轮啮合分析

定轴轮系运动分析

行星轮系运动分析

N32轴系运动

轴运动分析

轴承运动分析

轴上载荷分析

齿轮减速器应用

当然,对于一个学生在某一学科具体能力及知识掌握程度的判定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整个学习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中也遇到了一定的困难,但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会更为全面合理,也可为全面考核一名学生在专业领域内的综合能力素质,探索一条可行途径,为公正、客观的评价学生能力素质具有一定的参考和使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