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6-15
/ 2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研究进展

王莉莉

河南省驻马店市西平县中医院 河南 驻马店 463900

摘要: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胆红素异常造成的疾病,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近年来,国家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病理性黄疸需要通过相关治疗后才能消失,为了加深治疗效果,要进行治疗后的护理。加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归纳可以使用的护理方法以及合理合法的护理新生儿。

关键词:新生儿;护理;高胆红素血症

引言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一种临床疾病。指的是胆红素水平在新生儿血液中升高,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新生儿皮肤、粘膜、巩膜黄疸等疾病。这是由于红细胞(将胆红素释放到血液中)和新生儿未成熟的肝脏(胆红素不可以有效地代谢并将其排泄到尿液中)的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增加的唯一原因是胆红素分泌增加、肝清除率降低和胃肠道吸收缓慢。其诊断可通过胆红素水平的检测来证实,胆红素水平可分为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和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一般在10到16天内,生理性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黄疸就会消退。

一、幼儿和胆红素

诊断高胆红素血症应考虑新生儿出生后胆红素水平的动态变化。根据胆红素升高程度的不同,将胎龄大于或者等于35周的新生儿分为重度、极重度和危险性高胆红素血症。由于一些未知的高胆红素血症在健康的新生儿身上也会有发生,甚至会导致胆红素脑病,因此要极度的重视。

二、护理方式

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肝功能相对来说并不成熟,排泄功能差,胆红素较多,神经系统容易被毒害,尽早治疗和护理。

加强围产期的护理

围产期因素在病理性高胆红素血症中占非感染性因素的比例过多。为尽量避免早产和难产,应加强产前检查,加强对分娩层次医务人员的培训,密切观察分娩过程的进展。为避免感染,胎膜早破、羊水混浊、产后发热的新生儿应根据医生的建议提前使用抗生素治疗。

预防感染。

出生后的新生儿应立即清除鼻咽和口腔分泌物,喂奶后要抱起新生婴儿,轻拍其背部,以排出吸入的空气,避免造成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注意尿布的频繁更换,特别是大便后,要清洁臀部,皮肤保持干燥,避免出现感染。依照天气温度的变化,适当增减衣物。加强脐带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干燥,可对脐带进行天使碘消毒,每天两次,避免感染。

(3)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跟免疫活性物质,能促进新生儿的消化和胎粪排出。出生后应支持母乳喂养,尽早与妈妈接触,学会吸吮,保证母婴二十四小时在同一房间,每天母乳喂养量不少于十二次。经常母乳喂养可促进新生儿肠道蠕动之间的结肠反射,对新生儿的吸收和排泄有很大帮助。产妇要进行健康教育,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正确的姿势。

(4)胎粪排泄的护理

胆红素是红细胞中血红素的代谢物,主要由肝脏在血红蛋白的作用下转化为十二指肠,最后排出粪便。如果胎粪没有及时清除,肠道粪便中的胆红素就有机会被重新吸收,而且未结合胆红素水平的风险也会增加。对于新生儿,应尽快通过胎粪,降低新生儿体内胆红素的含量,肠道循环中的血红素也要一定程度的减少。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刺激肠蠕动,增加排便次数。

(5)常规护理

新生儿出生经过常规治疗后,将肥皂水涂在体温计前面,插入肛门,3分钟后取出。在新生儿体温准确测量的同时刺激肛肠蠕动,加速胎粪排出。此外,新生儿也可以进行游泳,体力活动增加后,新生儿的乳汁摄入量也会增加,加速胃肠蠕动,有利于胎粪排出。新生儿游泳时室温保持在28摄氏度,水温在37摄氏度即可,每天喂养1小时后是游泳的最佳时间。

光疗护理

光疗前,检查蓝光的亮度,光疗提供460-490nm的辐射,调整培养箱温度以满足新生儿体温要求,并将培养箱湿度控制在55%。经常清洁新生儿皮肤,遮盖眼睛和会阴,尽量多露出四肢和身体部位。在光疗中,新生儿每隔一段时间被翻转一次,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如遇热,可适当调节培养箱温度,同时,应遵循适当补充液体的原则,及时补充饮用水。如果新生儿体温过高,应暂停蓝光治疗。有些新生儿在光疗时会哭,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给予镇静。光疗结束后对新生儿进行全身皮肤检查,观察黄疸是否消退。光疗治疗是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方法。其操作安全、简单、有效,由于环境的变化,会有烦躁、哭闹、乳房排斥、精神不安等现象出现。

抚触护理

触摸是一种安抚,有技巧的触摸刺激使新生儿产生一定的生理效果,有利于新生儿的生理和情绪发育,改善睡眠和皮肤循环,增强免疫力,促进胰岛素和胃泌素的分泌、胃肠蠕动和粪便排泄。护士长定期组织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触摸护理培训,邀请专业人员进行触摸护理指导示范。进行抚触时,室内可以播放轻缓的音乐,温度保持在28摄氏度。抚触沐浴后,新生儿应采取仰卧位,全身裸露,在宝宝专用的保湿油润滑下,轻轻按摩新生儿的头、脸、胸、腹、背、臀、下肢等部位,动作轻柔,力量柔和,时间控制在10到15分钟,进行2到3次,可以进行一个周期。

三、讨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复杂,常见,与血中未结合胆红素增高和胆红素代谢异常有关。在新生儿胆红素检测的研究中发现,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生理因素有:肝前因素、肝后因素和肝后因素。病理性黄疸主要由感染、新生儿溶血病、母乳性黄疸等因素引起。其他因素有:围产期因素、胎儿血肿、颅内血肿和广泛的皮下出血会在胎儿通过产道分娩时造成产道压迫。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护理非常的重要,不管是围产期护理、预防感染等疾病的过程中的护理方法,都可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指数,降低生理性黄疸的程度,减少病理性黄疸的发生,特别是对于围产期的预防和护理干预,我们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观察、治疗和护理,依照不同新生儿的具体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相关干预措施,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早预防发现治疗,早康复。

四、小结

合理的护理可以对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有效降低,促进血清胆红素的分解。通过以上内容可以可看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依照不同影响因素进行对症护理,可有效提高护理效率跟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潘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J].健康周刊,2017,000(020):38-39.

【2】张雪华,何政贤.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1994,12(9):98-99.

【3】张锦琼.抚触预防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3):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