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07
/ 2

幼儿的安全意识的培养

赵艳苹

山东省东营市河口区实验幼儿园西湖印象分园 山东东营 257200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也就是说,儿童的安全是一切发展的保障,只有在儿童生命健全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其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幼儿 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

《纲要》将安全问题放在幼儿园工作的首位。而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总是习惯于担负起幼儿安全的责任,总是“不厌其烦”地告诉幼儿“当心,这样太危险,不能做。”而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问题。千般照顾,不如自护。家长和教师要对幼儿进行初步的安全指导、教育,提高幼儿自身自我保护的能力和安全意识。

一、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目标和要求

幼儿生长发育迅速,活动欲望强烈,自我保护意识薄弱,因此,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安全防护知识,增强幼儿的安全防护意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和方法呢?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年龄特点,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提出了以下教育目标:

小班:

1.不远离成人,不接受陌生人的东西,不跟陌生走。

2.不接触危险物品,不去危险的地方。

3.懂得玩大型器械的方法与规则,上下楼梯时不拥挤。

4.不乱吃东西,不将异物放入口、耳、鼻中。

中班:

1.知道自己的幼儿园、父母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住址,与家人失散时懂得找民警帮助。

2.不玩危险游戏,注意保护自己不受伤害,遇到危险时知道躲避与求救。

3.不吃不清洁的食品,知道保护自己身体器官。

4.配合成人要求治病与防病。

大班:

1.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知道遇到危险时简单的自救方法。

2.初步了解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知道简单的保护方法。

3.了解简单的防病知识,知道通过卫生运动来增强自己的体质

二、当今幼儿安全意识教育存在的不足

安全意识是指幼儿对安全知识的掌握及保证自身安全的基本行为的认识。安全意识是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什么要加强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呢?主要有以下几点:

1.幼儿处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身体的各种机能水平较差。3—6岁儿童身心处于未成熟阶段,幼儿身体各部分的器官比较娇嫩,神经系统比较脆弱,动作的协调性差。加之,幼儿好奇心强,对周围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但由于幼儿的动作不稳又缺少生活经验,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事故。

2.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幼儿对自己行为将会产生的后果无法预见,幼儿不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出现什么样的危险后果。

3.家长的过分包办,剥夺了孩子通过实践锻炼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的机会。当前孩子在家样样都是父母包办代替,这样致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孩子对安全缺少认识。

三、幼儿园开展安全教育的内容及安排

根据幼儿的身心特点及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我们幼儿园确定了幼儿应掌握的安全知识与技能,即包括对自然环境和主体感觉等方面变化(或异常情况)的感知与处理,也包括对社会环境中不安全因素和危险处境的认识与应对。据此,我们提出了从以下各个方面来加强幼儿的安全教育:

1.生活环境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进餐:进餐或饮水时先用手摸摸碗或杯子,以免烫嘴;不能乱吃或乱喝没有生产标志的东西;不能用牙签剔牙。

睡眠:睡前要洗脸、洗脚、漱口;不能含着东西睡觉,不把杂物带到床上玩。

行走:行走时手不插在衣兜里;会扶着栏杆上下楼梯;学会靠右行走,不乱跑;过马路走人行横道,注意来往车辆;认识红绿灯等交通安全标志。

2.意外事故中的安全自护教育

防火、防烫伤:不在火源附近玩耍;不玩火柴、打火机和蜡烛;知道衣服着火时迅速浇水并快速脱衣服;知道119火警电话,认识防火的标志。

防地震:了解地震发生时的一些现象。进行简单的自救训练。

防拐骗:不接受陌生人的玩具、食品;不跟陌生人走;遇险时,会用电话呼救;知道报警电话110。

防异物吸入:不将别针、小玻璃球、钮扣、黄豆等放入口、鼻、耳中。

3.环境教育中安全教育理念的创设

通过浅显易懂的环境创设让幼儿感受安全知识。环境创设是幼儿园最直观的教育方法,通过有趣的图片、漫画、标志符号等布置安全宣传栏或墙饰,让幼儿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感受安全教育。如“知道红绿灯和交通标志”、“不从高处往下跳,不爬窗户”、“不跟陌生人走”等,定期更换。还可以利用大量的废物和玩具,创设“警察岗亭,公共汽车,救护中心,消防大队”等区角,让幼儿在游戏中进行角色扮演,从中感悟到交通安全规则等的重要性。

4.主题活动中安全教育行为的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让幼儿体验安全防护技能。活动是幼儿教育的主渠道,通过活动让幼儿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增加体验,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开展“发生火灾怎么办”等的主题活动,通过观看录像、图片,使幼儿初步感知火对人们的帮助和害处,通过模拟逃生的游戏,使幼儿了解安全自救逃生的常识,学习保护自己。

5.游戏活动中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但他们的身心发展水平较低,行为缺乏理智,易受情绪的影响,若不经常进行常规教育,则可能造成意外事故。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通过游戏《找娃娃》、《我家住在哪儿》等活动,教育幼儿不要随便离开集体,要和大家在一起。如果万一走失,要记住父母的姓名、工作单位、电话号码、家庭住址及周围明显的建筑特征。激发幼儿幼儿想出一些脱险自救的具体方法。

6.常规教育中安全教育意识的渗透

通过一日生活常规中各个环节渗透安全教育的方法。培养幼儿的安全自护意识应从培养其良好的常规习惯开始。幼儿年龄小,自觉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差,而习惯的养成又不是一两次教育就能奏效的。因此,教师应时时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经常提醒,使幼儿良好的习惯不断得到强化,逐步形成自觉的行动。

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利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对幼儿进行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持之以恒,真正使幼儿形成自律,从而获得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虹.《幼儿教育》[M].浙江教育报社出版,2007年.

[2]程晓明《早期教育》[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

[3]史慧中,冯晓霞《学前教育研究》[M].湖南版艺印刷有限公司.2006年.

[4]欧新明《学前儿童健康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