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13
/ 2

智能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的应用探讨

蒋海军 黄静

广西恒泰防雷技术有限公司 530003

摘要:目前的智能建筑结合了自动化、网络信息系统等先进的科学技术,利用房屋建筑项目给人们提供更加安全舒适的办公和生活环境。雷电会对智能建筑的各系统的正常应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本篇文章通过对智能防雷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析研究,并且提出一定意见,为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关键词:智能防雷技术;智能建筑;应用

引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信息化脚步不断的加快,在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智能化建筑数量不断的提高,不仅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同时还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是在实际的生活和生产过程中,智能建筑内部的各个电子系统和电子设施很容易遭受雷电的影响而无法保证正常的使用。因此在智能建筑当中利用智能防雷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保证设备的安全性。本篇文章通过对该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和发展来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雷电对智能建筑所带来的危害

1.1直接雷电的危害

对于智能建筑来讲,最大的危害雷电形式是直击雷电。当直击雷电击中智能建筑物的一瞬间,会产生非常大的雷电电流,并伴随严重的电能效应、热能效应以及动能效应,会给智能建筑物造成非常严重的破坏。例如在高强度的雷电击中建筑物的瞬间可能会释放非常多的能量将被击中的建筑物内部的金属熔化甚至可能会出现爆炸的现象,直接破坏内部的电子设施,影响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行。另外在雷电击中智能建筑物的过程中,雷击可能将空气中的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极易产生爆炸、火灾或触电等问题,给人们居住的安全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1.2感应雷电的危害

感应雷电会给智能建筑当中电子设施和微电子设施产生较大的损害。所谓的感应雷电是指在雷云放电的过程中,雷云与雷云之间可能会在放电区域对周围的线路和金属管线等产生不同的感应电压,该电压会通过导线传送到智能建筑的电子设施当中,破坏电子设备,导致电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该雷电会对电子设备产生非常大的破坏,直接影响居民的正常使用。在现代智能建筑当中各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都由大量的电子设备和微电子设备构成,感应电压会对电子设备和微电子设备会产生非常严重的破坏,会直接影响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和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转。通过调查研究表明,在智能建筑当中,微电子设备一旦遭受到雷击,绝大部分设施的损坏问题都是由感应雷电造成的。

2智能建筑中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2.1智能建筑外部的防雷接地措施

智能建筑外部的防雷接地措施能够有效的避免雷击对建筑项目所带来的影响,一般在外部最常用的防雷技术是接闪器。外部的防雷接闪器主要有避雷网、避雷线、避雷针三种形式,在现代的智能建筑接闪器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本身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既要保证接闪器能够发挥出自身的防雷作用,更要保证安装的美观性。在实际的安装过程中,接闪器的安装形式不会影响到接闪器的实际功能,而接闪器的耐流、耐压的能力会直接影响到接闪器的防雷效果。因为雷电本身具有持续性的特点,因此接闪器自身的连续接闪能力,是考察接闪器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一般智能建筑在建设的过程中利用一级负荷进行整体项目的建设,因此为了保证建筑外部防雷接地施工的质量,需要在建筑的屋檐、阴阳角等处设置接闪装置。在建筑外部防雷接地的过程中,引下线是避雷接地的中端施工连接内容。通过利用引下线,能够将建筑内部的电荷导入地下,以此来达到较好的防雷效果,在实际的引下线施工过程中,常常将建筑物主体结构的钢筋或主筋作为隐蔽下线,进行引下线的施工。除此之外还会利用建筑物当中的金属构件作为隐蔽下线进行施工。引下线作为接地装置和接闪器的中间施工内容,在建筑物受到雷击时能够有效的分担电流和电压。另外,在引下线的施工过程中,需要结合建筑物的实际需求合理的选择以下线的施工位置,控制引下线的数量、直径和线间距,避免引下线的电流强度过大,影响整体的防雷效果。

对于智能建筑的建设和设计来讲,在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过程中,尽可能的将建筑整体的柱子装进内钢筋或者以底板基础的钢筋进行接地装置的连接,使整体形成一个联合的装置,以此来提高智能建筑整体的防雷效果。一般在建筑接地装置施工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利用建筑的基础进行接地体的施工,但是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如果钢筋混凝土的基础内存在防水水泥、铝盐酸水泥、异丁硅盐酸水泥等人造材料,或者在基础外表面存在橡胶等防水材料,同时土壤的含水量小于4%,就无法利用建筑基础作为接地桩进行防雷接地,此时需要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需求,选择合理的方式,进行接地装置的安装,以此来保证建筑整体的防雷效果。另外在接地装置安装的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是接地装置整体的作用效果与接地装置内部的电阻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需要根据智能建筑整体的防雷系统要求,合理的设置接地装置内部的电阻阻值大小,这样能够有效的保证建筑整体的防雷效果,提高居民居住的安全。一般接地电阻越小,接地装置的效果越好。

对于智能建筑来讲,防雷接地措施是保证建筑正常使用的重要工作内容,在施工时必须结合建筑的实际需求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合理的设计工作方案,以此来提高建筑整体的防雷效果。

2.2智能建筑内部的防雷接地措施

对于智能建筑来讲,建筑物内部存在较多的电子设备和微电子设施,因此内部的防雷接地措施是非常关键的防雷内容。如果建筑内部电子设备数量较多,应当根据不同的设备需求应用有针对性的防雷接地措施。同时对于智能建筑内部的电子设备来讲,雷电所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会影响设备的稳定运行,导致设备运行的可靠性下降。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防雷接地措施,能够有效地屏蔽雷电电磁脉冲对建筑设施内部电子设备所带来的干扰。屏蔽雷电的措施与屏蔽设施和连接装置的方式有密切的关联。在智能建筑设施当中,屏蔽的主要屏蔽对象为外界干扰的电场和磁场,通过对电场和磁场进行屏蔽,以此来保证智能建筑当中各电子设备和微电子设备的正常工作。一般为了提高对脉冲的屏蔽效果,会将电子设备利用金属管线进行包裹,以此来防止雷电电磁脉冲对电子设施所带来的影响。

另外在智能建筑内部防雷接地的过程中,应当利用等电位连接的方式,将各设施连接为一整体。所谓的等电位连接是利用导线或电压保护装置将建筑设施那个金属物质进行有效的连接,使内部形成整体。该整体能够有效地消除个电子设施之间存在的电位差,以此来防止电位差对电子设备所带来的影响,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同时在智能建筑当中应当设置电容保护装置,该装置的设置能够保障微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在装置安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将其安装在不同的防雷位置处,这样才能够发挥该装置的作用。

结束语:综上所述,对于智能建筑来讲,雷电给建筑内部的设施会带来较大的危害。在现代智能建筑设计和实际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利用智能防雷接地技术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降低建筑的不必要损失,保障建筑设备的正常使用,给人们带去更加舒适安全的居住体验。

参考文献:

[1]谢玉苹.智能建筑电气安装施工技术措施的探讨[J].信息记录材料,2018,1901:7-9.

[2]王继强.现阶段智能建筑电气施工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1:36-38.

[3]苏晓霞.高层智能建筑电气设计的要点分析[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2:33-34.

[4]孙晓军.探讨智能建筑弱电设备的防雷技术[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02:49-50+57.

[5]林源标.浅析智能建筑电气施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J].电子世界,2018,08: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