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XX例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1
/ 2

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 XX例分析

刘玉芬

赣州市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1000

【摘要】目的: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时段内接收的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结果:①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皮肤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消化系统症状、全身损害症状、肾脏系统症状、血液系统症状、心血管系统症状、骨骼系统症状、其他系统症状。②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中,药物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③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55-85岁为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31-55岁、20-30岁群体中。④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75.00%,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占比25.00%。结论:于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关键词】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对策;用药安全

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合成抗菌药的代表,是以细菌DNA螺旋酶作用为前提,在阻断DNA复制、合成的前提下,灭杀细菌。随着Ⅰ代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出现,直至今日喹诺酮类药物种类尤为多样,且呈现吸收效果佳、给药方便、价格低廉、血压浓度高等优势,是临床治疗的首选,但药物不良反应的存在,也会部分患者面临不良后果[1]。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时段内接收的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探讨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状况,再提出整改对策。现将报道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基本资料

回顾分析我院2017年6月-2019年8月时段内接收的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包括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31例;年龄最高值为86岁,最低值为20岁,平均数为(56±4.6)岁;基础病涉及妇科感染、外伤组织感染、呼吸系统感染和消化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

    1. 方法

针对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详细统计其药物类型、给药途径和不良反应时间、临床表现[2]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课题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汇总。若为计量资料,以5f1684aa2223e_html_c7634f43e06ad9f1.gif ±s表示,组间数据施行t检验;若为计数资料以%表示,组间数据施行x2检验。P<0.05时,数据间比较有意义。

2、结果

2.1 临床表现

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15例皮肤损害、10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8例消化系统症状、7例全身损害症状、5例肾脏系统症状、4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心血管系统症状、3例骨骼系统症状、3例其他系统症状。

2.2 药物类型

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共有药物7种,包括左氧氟沙星、加替沙星和洛美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及帕珠沙星、莫西沙星。

2.3 患者年龄

在患者年龄思考中,可知男性低于女性,且55-85岁为喹诺酮药物不良反应高发年龄段,其次在31-55岁、20-30岁群体中。

2.4 给药途径

于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期间,因静脉滴注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共有45例,占比75.00%;口服给药导致的不良反应患者共有15例,占比25.00%。

3、讨论

喹诺酮类抗菌药是繁殖期细菌灭杀剂,多见于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和消化系统、感染性病症救治工作,且药剂量显著低于β-内酰胺类药物。但是,喹诺酮类药物使用期间,多面临用药不合理、不科学的状况,而这也使部分患者面临药物不良反应,轻者表现为发热感、荨麻疹和光过敏症,重者可见过敏性休克(是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难以起到预期治疗效果[3]

喹诺酮类药物可在紫外线作用下,加快皮肤细胞释放前列腺素E2,继而出现日光性皮炎。报道显示,诸多喹诺酮类药物均会出现光毒性反应,表现为水肿、蜕皮和红斑、水疱等,但在停止给药后可自行恢复,但若长期给药会提高患病风险。同时此类药物还存在剂量依赖性,但和年龄无明显关联[4]。本课题可知,60例喹诺酮类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中,包括15例皮肤损害、10例中枢神经系统症状、8例消化系统症状、7例全身损害症状、5例肾脏系统症状、4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心血管系统症状、3例骨骼系统症状、3例其他系统症状。

若要从根本上预防药物不良反应,建议可从以下方面入手:①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基准,对患者用药行为予以规范性把控,明确药物禁忌症和适应症、不良反应,再通过药敏试验和躯体各项因素,杜绝药物不良反应事件。②依据患者病情进展和躯体状况,对给药剂量、疗程予以调整,预防胃肠道反应,原因为大剂量给药必将会加重机体药物不良反应,不利于疾病治疗。③最大限度上减少阳光暴晒时间,预防皮肤反应、光毒性。原因为喹诺酮类药光毒性和阳光照射程度、躯体敏感性存在相关性,即在用药期间缩短户外锻炼时间,皮肤组织不可长期暴露。④年龄在18岁以上的儿童,禁止使用喹诺酮类药;由于药物可穿透胎盘,分泌到乳汁,即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禁止服药;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禁止用药,特别为中枢神经系统病症者。⑤禁止和含铝、镁类抗酸剂,含铁含钙类补剂联合给药,以免因药物相互作用,出现药物副作用;禁止和降糖药、茶碱和非甾体类联合使用。⑥若存在药物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再做好针对性治疗

[5]

总之,于喹诺酮类药物给药期间,极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医疗应高度重视此类问题,预防躯体损害,确保机体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危颖雯.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合理用药情况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26):3817-3818.

[2]付春蓉.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及用药原则[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9,12(22):8-9+11.

[3]余海琳,杨兰.喹诺酮类药物过敏和交叉过敏的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9,29(08):572-576.

[4]王玲.喹诺酮类药物对结核病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6):177-178.

[5]李华.不同给药途径下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差异研究[J].中国实用医药,2019,14(1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