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方剂学教学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中职中医康复保健专业方剂学教学体会

张海燕

河源市卫生学校 广东省河源市 517000

[摘要] 方剂学作为中医康复保健专业开设的考查课,有沟通中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因其内容抽象、枯燥,多数学生不喜欢、不重视这门课程,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是所有方剂老师所追求的目标。本文就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大家相互交流、以期共同提高。

[关键词] 方剂学 教学

在中职卫校里,《方剂学》是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简称中康)的必修课之一,有沟通中医基础课和临床课的桥梁作用。因其内容比较抽象、枯燥,加之又是考查课,所以多数学生不喜欢、不重视这门课程,上课成为“低头一族”,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喜欢上方剂学,一直是方剂老师所追求的目标。笔者谨就自己几年来的方剂教学体会,浅谈如下。

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

医学是密集型知识体系,中职卫校教师总认为中职学生基础差、主动学习能力较弱,加上方剂学为考查科目,内容繁多而学校课时安排较少,所以在课堂上教师多采用“满堂灌”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虽然能在有限时间里保证讲授内容的数量,但课堂上学生低头睡觉、看其他书籍现象比比皆是,教师一个人唱独角戏,课堂气氛低沉,教学效果极差。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结合项目教学、病案讨论、PBL(以问题为中心)等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上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教师适时给予启发、引导学生。这种以学生为主角的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性强,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具体做法是把病案以任务形式分发到各小组进行组间讨论分析,然后请各小组代表上台讲解组内讨论的结果,教师最后点评各组发言,并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有针对性地详略讲解教材内容。这种方法不仅可培养学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而且可以让学生把学过的基础知识和现在新学的内容融会贯通以运用。

改抽象为通俗易懂,变枯燥为生动有趣

方剂学内容是比较抽象和枯燥的,尤其在理解方剂的配伍时显得尤为突出。比如在讲解银翘散组成中配伍辛温的荆芥穗、豆豉时,学生对于本是辛凉之剂,组成药物理应是银花、连翘等寒凉清热之药,却又配伍辛温之品感到抽象、不易理解。我们可采用学生所熟悉易于理解的日常生活的事例来说明。例如炎热的夏天洗澡时,用温水洗还是用冷水洗温度降得快来启发引导学生。冷水洗澡使毛孔闭塞,热邪难以外透,所以夏天用冷水洗澡并不会马上感到凉爽舒适;而温水洗澡则毛孔张开,热邪外透加速,体温可迅速下降。所以把炎热夏天用温水洗澡会很快感觉凉爽这种大家容易理解的现象引入银翘散组成配伍辛温之旨:辛凉剂配少量辛温解表药,意在利于热邪外透。如此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现象讲解可使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易于学生掌握。

“背方300首,开方不用愁”,方剂学习需要记忆和背诵较多方歌,因此比较枯燥乏味。加之中职学生原本学习主动性差,让其单纯机械背诵,只会加重其厌学心理,故在授课时穿插相关的成语、典故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化,让学生在听故事中轻轻松松地学习,从而达到乐于学。例如在讲解白虎汤时,可穿插踏雪斋和扫叶庄的故事。清代两位名医叶天士和薛雪因互嫉医术而积怨,各自把书房命名为轻薄对方的踏雪斋和扫叶庄。后因叶母生病,叶畏其母年高不能承受而迟迟不敢下白虎汤,后经采纳薛雪建议采用白虎汤治疗,其母病愈,两位名医因此最终和好。其他如大小柴胡汤、玉女煎及小青龙汤等方均可穿插故事讲解,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该方的印象而且变枯燥乏味的内容为生动有趣。

注重考试过程化、多元化及考核方式的互补性

中医康复保健专业的方剂学一般设为考查课,考核方式多是在课程结束后一次性进行理论性考查。鉴于这种考核方式,学生往往上课不认真听讲,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认为“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抱有随便翻翻书就能过60分及格线的侥幸心理。因此,除教师改变教学方式及增强课堂生动趣味性外,必须改变以往考核重结果轻过程的考核方式,注重考核方式的过程化、多元化以及考核手段的互补性。具体做法是:课程结束后的考核只占50%,包括开卷考试的病案分析及闭卷的默写方歌。平时成绩占50%,尤其是平时成绩评价指标体现全面考核、全员参与、团队精神及课堂纪律等方面。教师和各小组代表共同参与评价以提高评价的准确性和学生的积极性。这样的考核方式,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平时课堂的“抬头率”,避免学生课程结束后一次通过的侥幸心理,通过自己积极主动每一次课的平时成绩积累以及课程结束后的考核才能通过该科成绩。考试过程化、多元化及考核方式的互补性真正体现了学生的真实成绩,体现公平公正,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上课。

以学生为中心,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改抽象为通俗易懂,变枯燥为生动有趣及注重考试过程化、多元化及考核方式的互补性仅是自己的教学体会。“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是被学生所喜欢所乐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就是适合学生的,教师采用之必定会收获意想不到的课堂效果。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