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探究

周慧 金雁

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4

【摘要】目的:观察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及价值。方法:我院产科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收治的72例产妇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母婴床旁护理干预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6例:未开展母婴床旁护理)与实验组(36例:母婴床旁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能力。结果:实验组产妇产后24h、产后1周以及产后1个月护理能力(ESCA)量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产科护理中母婴床旁护理有利于产妇护理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产科护理应用价值

产妇分娩后体力往往难以迅速恢复,护理能力降低,此外初产妇普遍对产后自我护理知识了解少,可进一步影响产妇适应产后生理以及心理改变,传统产后健康教育无法难以满足产妇自我护理需求,母婴床旁护理时一种以家庭为中心的新型产后护理模式[1]。本次研究为论证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对产妇的影响,比较我院产科2018年11月-2019年11月36例行常规产后护理产妇以及36例行母婴床旁护理产妇护理能力改善情况,具体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产妇行母婴床旁护理(n=36例):该组女性年龄/平均年龄为:21岁~36岁、(28.52±1.32)岁,孕周/平均孕周为:38周~42周,(39.82±1.42)周。对照组产妇行常规护理(n=36例):该组女性年龄/平均年龄为:23岁~35岁、(28.49±1.29)岁,孕周/平均孕周为:38周~42周,(39.79±1.52)周。本次研究对象平均年龄、平均孕周等一般资料方面,经统计学验证无明显差异,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本次研究对象均产前定期产检且产检结果显示各项指标正常,均为单胎、头位。(2)产妇均思维清晰、神志正常,且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表示可配合研究,定期入院复诊。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妊娠期并发症或家族遗传病史产妇。(2)排除神志异常或言语交流障碍产妇。(3)排除未定期入院复诊或临床诊疗资料不全的产妇。

1.3方法

1.3.1对照组:护理人员每日将婴儿自产妇身边抱至护理室,完成沐浴、脐带消毒、预防接种等工作。此外护理人员向产妇、家属发放育儿手册,请产妇及其家属自行阅读,并在产妇及产妇家属阅读后通过谈话的形式了解其对新生儿护理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强调产妇产后注意事项,嘱产妇定期携带患儿入院复诊。

1.3.2实验组:护理人员向产妇科普产后护理措施,并鼓励产妇积极参与后相关护理干预中,从而提升产妇产后护理能力,具体母婴同室床旁护理干预内容与方法如下。(1)新生儿床旁沐浴:护理人员向产妇及其家属科普沐浴对预防新生儿较差感染的重要性,遵循“一人一盆”的原则,在落实新生儿沐浴护理中护理人员按照沐浴流程,向产妇及其家属介绍沐浴步骤,先清新生儿面部、眼部,而后清洗头部,最后是身体与臀部,在清洗的过程中将附着于皮肤的粪便、尿液全部洗净,并用洁净的大毛巾包裹并新生儿以做好保暖措施。在完成沐浴后,将被75.0%酒精浸泡过的棉签擦拭脐部以确保脐部干净。在新生儿臀部擦拭适量爽身粉,从而避免新生儿发生红臀。(2)产妇产后应尽量使用腹带、穿戴胸罩,并行缩肛训练,在塑形的同时促进机体各项脏器功能恢复。同时,产妇应根据自身体能适当运动,避免接触冷水或熬夜、持续看电脑、看书或哭泣,保持身心愉悦。此外,护理人员借助图片、视频等资料,指导产妇正确怀抱新生儿,产后前三个月坐姿喂奶。

1.4观察指标

参考ESCA量表比较两组产妇产后护理能力,ESCA量表总分在0分至172分,伴随护理能力的提升该量表得分越高。

1.5统计学处理

SPSS21.0系统处理结果数据,(5f17e283ecd85_html_4b6de43e75c9e3db.gif ±s)表示的平均值应用t 检验,P值超过0.05则表示组间数据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比较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护理能力,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产后1周、产后1个月ESCA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

表1 两组产妇产后不同时间段护理能力 [χ±s、n]

组别

n

产后24h

产后1周

产后1个月

实验组

36

73.23±2.32

132.34±2.33

131.23±2.43

对照组

36

73.22±2.31

87.54±2.34

85.65±2.44

t值

10.703

10.132

10.183

P值

>0.05

<0.05

<0.05

3讨论

产妇产后护理能力可直接影响自身产后各项脏器功能的恢复以及新生儿身体发育,常规护理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为降低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相关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休息的影响,均将新生儿带至护理室实施上述干预措施,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新生儿护理干预中产妇的缺失,可降低产妇产后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相关护理水平,导致产妇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时操作不科学、不合理[2]。母婴床旁护理干预为产妇观摩并实践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等相关护理措施创造了机会,有利于产妇掌握新生儿沐浴、脐部护理、新生儿喂养等知识,此外,有利于增进产妇以及护理人员的沟通,降低产妇对医护干预的抗拒心理,尊重医嘱开展产后康复锻炼,促使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这一新角色[3,4]。本次研究显示两组产妇产后24h ESCA量表得分不存在明显差异,实验组产妇产后1周以及产后1个月ESCA量表得分分别为132.34±2.33、131.23±2.43,均高于对照组同期对应量表得分,由此可见,产后产妇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有利于产妇护理能力的提升。

综上所述,产妇产科母婴床旁护理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干预效果,可显著提升产妇产后护理能力,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陈鸿杰.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养生保健指南,2020,1(4):118.

[2]何茹,潘伶俐.浅析母婴床旁护理结合视频教育在产科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9,29(29):249.

[3]沈丽青,陈婷婷.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浙江临床医学,2017,19(2):354-355.

[4]许荣华.母婴床旁护理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安徽医学,2016,37(2):209-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