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孕产妇 α -L- 岩藻糖苷酶的变化及意义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2
/ 2

探讨孕产妇 α -L- 岩藻糖苷酶的变化及意义

沈小波

叙永县人民医院 四川 泸州 646400

【摘要】目的探讨孕产妇α-L-岩藻糖苷酶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为孕产妇组和非孕产妇组。入院时为每个患者测量α-L-岩藻糖苷酶含量,24周后再为每位患者测量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的变化。结果在24周后,孕产妇组的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变化过多,而非孕产妇的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变化较少。结论孕妇在做检查时,应先检查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变化,再决定是否患有肝病。

【关键词】孕产妇;α-L-岩藻糖苷酶;变化及意义

α-L-岩藻糖苷酶(α-L-fucosidase,简称AFU)在机体的各个细胞中都存在,它是一种溶酶体酸性水解酶1】,也是原发性肝癌的一种特殊新型标志物。α-L-岩藻糖苷酶联合糖蛋白73和甲胎蛋白能够提高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2】。而在工作中,我院发现孕妇的α-L-岩藻糖苷酶含量高于非孕妇α-L-岩藻糖苷酶含量,所以选取我院2019年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为孕产妇组和非孕产妇组。入院时为每个患者测量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例数,24周后再为每位患者测量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的变化情况,方便日后对孕妇做检查时,正确诊断出是否患有肝病。很多的研究结果表示,怀孕期妇女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会因为孕期时间增长而增多,并在分娩一周后,含量明显减少,一个月后慢慢恢复正常含量。研究中令人惭愧的是,有些实验都以孕妇作为参考,其实验对象一样,得出的结果也一定都一样,并没有参考价值。所以我院选取两种人群作为实验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分成两组,为孕产妇组和非孕产妇组,每组30例。孕妇组年龄25~35岁,非孕妇组年龄24~38岁,两组间没有明显的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

入院时为每个患者进行抽血(必须是清晨空腹),测量血液里α-L-岩藻糖苷酶含量,24周后再为每位患者测量一次,对比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的变化。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变化小于等于50%为正常指标,大于50%为不正常。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判断标准为入院前、入院后)。 使用日立7600生化分析仪,按试剂说明书设置分析参数。得出两组患者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孕妇组分别为32.2±5.5(U/L)、64.4±10.5(U/L),非孕妇组为15.6±5.4(U/L)、26.5±10.4(U/L)。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统计方法,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用(`x±s)表示,经卡方检验,P<0.05,表示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孕妇组明显高于非孕妇组,见表(1) P<0.05。

表1 两组患者在入院前后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对比(`x±s)

组别

n

入院前(U/L)

入院后24周(U/L)

孕妇组

非孕妇组

30

30

32.2±5.5

15.6±5.4

64.4±10.5

26.5±10.4

3 讨论

α-L-岩藻糖苷酶是脂质体酸性水解酶,存在于人肝,脑,肺,肾,胰腺,纤维细胞和白细胞的脂质体中。通常条件下酶还存在于血清和尿液中。主要生理功能是参与生物活性高分子物质的降解和置换,如糖蛋白和糖脂,海藻酸钠。α-L-岩藻糖苷酶作为检测肝功能的一项指标,在原发性肝癌中对临床诊断有很高的价值。α-L-岩藻糖苷酶的含量不仅高于孕妇组,还明显高于胆管细胞癌,肝硬化,转移性肝癌,恶性间皮细胞等。

孕妇的怀孕时间越长,身体里α-L-岩藻糖苷酶的含量越多,因为胎盘逐渐形成并长大,它的组织也会形成较少的α-L-岩藻糖苷酶慢慢进入母体的血液中,在怀孕期间检测有肝疾病,是因为孕妇的肝功能指标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直接胆红素等含量增多,清蛋白和总蛋白含量减少等,α-L-岩藻糖苷酶的含量也在慢慢增长。所以,肝功能损坏使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增加和孕妇血液中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增加存在交叉重复。

综上所述,α-L-岩藻糖苷酶广泛存在于人体各组织的体液、细胞溶酶体、胎儿组织以及胎盘内,可以作为较好的辅助诊断指标

3】。孕妇的α-L-岩藻糖苷酶含量高于公认的参考价值,临床医生应该多注意,尤其是在肝功能疾病中,为患者诊断时要综合考虑α-L-岩藻糖苷酶含量变化的特殊性,在诊断肝疾病时应选取除α-L-岩藻糖苷酶含量以外的方式进行判断。

参考文献

[1] 朱江贤,沈华仙,姚昔友.晚期妊娠妇女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与血脂的相关性[J].大理大学学报,2020,5(2):88-92.

[2] 陈旭东,王倩倩,陈巧巧.血清GP73、AFP、AFU监测对AFP低水平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J].浙江医学,2018,40(16):1827-1829.

[3] 赖秀梅.血清AFU、孕酮、β-HCG联合检测对先兆流产的诊断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6):165-166.

[4]刘方.8项生化指标联合α-L-岩藻糖苷酶在诊断肝硬化疾病中的临床价值[J].临床医药实践,2020,29(3):210-212.

[5]卓雪芽,吕微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α-L-岩藻糖苷酶、血清铁蛋白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5):154-156.

[6]魏学,王少斌,芮静安.原发性肝癌诊断中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价值[J].中华肿瘤杂志,2000,22(2):148-149.

[7]高少虎.正常孕产妇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活性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1,17(13):1617-1618.

[8]丘媛媛,陈小红,庞舒尹,余毅.正常妊娠妇女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10):1437-1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