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保障儿童的权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4
/ 3

浅谈如何在学校教育中保障儿童的权利

马碧珧

鄂尔多斯市第三中学

【摘 要】:教育是立国之本,民族兴盛之要。学校教育是促进儿童健康发展的核心教育形式,如何使学校教育更好的符合现代儿童的教育发展的标准,是本文着重讨论的内容。本文将以儿童权利的含义、儿童教育的现状、学校教育的具体措施及蒙台梭利特殊教育法等方面深入探讨当今学校教育对儿童的影响,从学校教育角度提出有关保障儿童权利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学校教育;儿童权利;权利保障

  1. 学校教育的含义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学校教育即狭义的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遵循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获得知识技能,陶冶思想品德、发展智力、体力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一定社会和阶级所需要的人。总之,教育使人甚至社会进步完善,而学校教育可以让教育更加科学系统。

二、儿童权利的含义

儿童起初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依据国际《儿童权利公约》,儿童是指18周岁以下的任何人,除非对其适用之法律规定成年年龄低于18岁。何为儿童权利?《儿童权利公约》将儿童权利概括为四种,即: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更是根据教育规定: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儿童的权利和成年人的权利一样享有平等权、人格尊严受保护等权利,享有自由发展、选择生活的权利。作为成年人,尤其是教师,我们不能侵犯、剥夺儿童的权利,可是现在的学校教育中侵害儿童权利的现象却时有发生。

三、当今儿童教育的现状

根据调查资料显示:随着我国的进步发展,社会上对于儿童的重视度日益加深,许多家长更是秉持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观点对儿童的教育十分重视。全国各地均出现了入园难、择园难的问题,贵族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等等五花八门标新立异的儿童教育机构”平地而起”,即便这些教育机构学费昂贵的令人咂舌,但是幼儿园的门口仍然有络绎不绝的家长和孩子。看到这我们不禁会问,这样的教育真的有益于儿童的发展吗?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过一项调查:按照我国建国后颁布的几个有关学生健康和卫生工作条例规定的每天睡眠时间,小学生应为10小时;中学生为9小时可事实上小学生达到标准的为33.4﹪,中学生为22.9﹪。而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是作业太多。体育课时较短,儿童运动量明显不够,身体素质不强问题普遍存在。

当今儿童教育中存在着大量的问题:教育法规不完善,教育环境过差,教师素质有待加强,对于儿童权利认识模糊。独生子女、人口压力、就业困难的现状决定了学校教育的应试培养模式,在儿童中戴眼镜的越来越多,爱创造的却越来越少;食品中毒的事情时有发生,校车交通安全却没有保障。种种问题的交汇让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如何进行,我国的儿童权利如何保护?

四、学校教育保障儿童权利的措施

  1. 前提:打造高质量儿童教育机构

  1. 校规:使每个儿童机构的校规严格按照国家乃至世界标准制定,“所以儿童和少年必须能够享有所确认的权利,不受任何种类的歧视”,“要求关于儿童的一切行动,均应以儿童的最大利益为一种首要考虑”。要让儿童从上幼儿园开始,享受受教育的同等权利,取消“门槛”教育,使学校教育更加均衡化。

  2. 设备:儿童的潜力的开发绝对不是简单的填鸭式教育和机械的背诵式学习,而是一种建立在兴趣和理解基础上的自身兴趣的发掘。好的教具和设备有利于儿童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和自身能力的发挥。影音设备、户外大型娱乐设备及教学用具,如:触觉板、味觉瓶、数字板、字母板等等发散式学习设备的准备,在教育的初始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要培养儿童的动手能力,要根据儿童的兴趣和爱好开设课外班,购置航天、机械、工程等模型,培养儿童的个性,避免千人一面。

  3. 环境:儿童的成长需要一个有利的环境,清新的空气,优美的景色,绿树红花,阳光流水,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打开大自然这本书”,让孩子生活在一个干净美丽的自然儿童学校中是每个办学者都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学校要监督政府对高污染企业的管理,要关闭高污染企业,给孩子一片蓝天,保障儿童基本健康的权利。

  1. 核心:培养高水平儿童指导教师

1、教师要有“优秀的技术”,掌握教育基本功。懂得孩子的心理,知识储备丰富,多才多艺,知道用怎样的说话方式让孩子们接受教育。就像汽车技工一样,只有有了完备的知识系统和良好的理论体系,才可以开始接触汽车与汽车磨合。我国现在幼师的整体素质不高,而作为幼师的我们更应该学习先进的理论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教育的实践中去。只有这样作为教师的我们才不至于“跪着教书”。在我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经常把“火”字的笔画写错,耳濡目染,直到现在我仍然记不住它的正确写法。儿童的大脑就像一张白纸,一旦接受知识就会相伴终生,这样便对教师知识的精确度有很高的要求。

2、将理论落实,切记实践出真知。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我们在教育的第一线,千万不能像赵括一样纸上谈兵。孩子的心理想法有时候我们不明白,只能旁观揣摩,切不可冒进干预。在实践中多多观察孩子的动态,面对不一样的情况随机应变想出对应策略,知道如何正确的引导孩子,在该做旁观者的时候绝不插手孩子的活动,在应该纠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绝不会犹豫不决。教师更应该将主题教育活动内容和区域教育活动内容分开,让孩子感受集体和个人的不同。

3、解放我们作为教师的传统的固定思想,如果我们仍捧着旧的思想不放手,即使我们有了很好的教具我们一样发挥不出它的效果。教育大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一书中指出: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当孩子拿起木棒准备按照他的方式采取行动时,你用死板的思维制止并给出所谓正确的答案后你有没有发现孩子们失望的眼神?这与慈禧当年购买西方人的火车后却用马拉车有什么区别?本末倒置的作风是我们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在现状下,尤须进行六大解放,把学习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一、解放他的头脑使他能想;二、解放他的双手使他能干;三、解放他的双眼使他能看;四、解放他的嘴使他能谈;五、解放他的空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六、解放他的时间,不把他的功课表填满,不逼迫他赶考,不和家长联合起来功课上夹击,要给他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是的,我们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我们所培养的应该是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只会人云亦云的机器。

4、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爱,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只有摈弃根深蒂固的教师权威的思想,让整个师资队伍以学生的利益为努力目标,我们的师资建设才有可能有质的飞跃。好老师胜于好妈妈,不要将孩子所以的问题推给家庭,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栋梁,都应该付出心血去教育培养。

  1. 改革:构建新思想儿童教育模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创造性的提出把教育落实到实处。面对改革作为学校教育的我们千万不能像叶公好龙那样。针对现在的学校教育模式的问题,纵览古今中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特别是与皮亚杰(J.Piaget)的“认识发展模式”和加德纳(H.Gardner)的“多元智力课程”相比较后,我认为蒙台梭利的特殊教育法对我国的儿童教育有极深的借鉴意义。即不是单纯的教育知识型人才,更加重视儿童的人格培养,团结精神,最终服务于这个社会。

德国电影《浪潮》里的文格尔先生仅仅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就使那些曾经的所谓的向往民主自由的且有一定价值观的高中生变成了狂热的法西斯分子,我们不得不承认教育的模式对儿童的影响是极为巨大的。其实我们的教育体制一直在改革:1902—1903年,我们仿照日本,建立了第一套现代教育制度;1952—1955年,我们又完全照搬苏联的整体教育体系;改革开放后我们先后换过3—4种教育方法,然而我们只有将这一种教育模式的改革认真学透才能如鱼得水、应用自如,从而达到改革的目的。

增加体育课时是应该我们教改的第一步。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英国一项新研究发现,给孩子足够的体育锻炼时间,而并非一味催促他们学习,反而优助于他们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英国邓迪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孩子平均的运动量于学习成绩明显相关。男孩11岁时每天运动时间增加17分钟,女孩增加12分钟,能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如果坚持每天60分钟“中等至剧烈”强度的体育锻炼,他们的学习成绩可提高一个等级,如从“c”到“b”。因此学校应考虑适当增加体育课时、鼓励学生骑车或步行上学。

五、对我国儿童学校教育进一步的思考

为了保障儿童的权利,我们的国家社会学校都做了一定的努力,从五四时期便开始向西方学习。不过我国儿童的学校教育仍与西方有很大的差距,西方从文艺复兴时期便开始思索教育的发展,开始探讨如何培养一个有“思想力”的人,自由、文明、开化始终是西方教育的主流思想,延续至今,值得学习借鉴。不过中国作为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大国,她的教育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春秋时期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到宋朝朱熹提出的儒学经典“四书五经”再到明清的八股取士,我国的教育一直是一种父权家长式教育,先生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就是不平等。相比于西方的自由主义文明教育我国的教育更加保守,注重知识的背诵。

可是尽管这种不平等是儿童的权利受到威胁,但是仍然有它的可取之处。我个人觉得我们的学校教育无法直接照搬西方的文化,即使我们向往,即使我们学习,所习得的也不过是皮毛。中国人几千年的教育价值观、教育体制和社会传统是无法改变的,一味的标新立异只能让我们的教育误入歧途。“我们很渺小,我们个体乃至群体之柔弱根本无力抗衡那些看不见的力量。”(郑杰<顾此失彼>)所以我们的学校若想保障儿童的权利不能只是在形式上向西方看齐,学习西方的教育机制、教育方法、教学模式,辅之以必要的平等自由的思想,立足中国自身固有的文化,在宣传西方教育模式的同时发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改进教育模式。

我们在学校教学中几乎总是与这一现有发展水平打交道的,但经验表明,这一现有发展水平不能完全充分确定今日儿童的发展状态。维果茨基研究了两个儿童智力年龄同样是7岁的儿童。就是说,两个儿童都能演算7岁儿童力所能及的问题,但是对其中的一个稍作帮助,能解9岁的问题,另一个人只能解7岁半的问题。这两个人的智力发展是同样的吗?从他们的自主活动这一点上说是同样的,但在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这一点说,他们是有巨大差异的。得到成人的帮助儿童能够解题的事实,我们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来表述。“今天儿童靠成年人帮助能够完成的事情,明天他便能自己独立地完成。这样,最近发展区将帮助我们确定儿童的明天,确定他发现的动态,不但可以查明发展中已经达到的状态,而且能发现他正在成熟中的状态。”案例中的两个儿童,从业已完成的发展周期看,显示的是相同的智力年龄,但他们的发展进程是不同的。这样,儿童智力发展的状态至少可以借助两个发展水平———现有发展水平与最近发展区———来加以确定。那种“以已经完成的发展阶段为目标的教学是无所作为的,它不会带来新的发展过程,自己只会在发展的尾巴后面。

回首往昔,我们走过了很多的弯路,现在许多幼儿学校开始重拾经典。《孝经》《论语》《百家姓》的诵读,让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已经被广大群众认可,全社会越来越关注儿童权利的保障。我们的学校教育一定要溯古探今,追求儿童利益的最大化,在学校教育中保障儿童的权利。“少年强则国强”,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在保障儿童权利上一定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蒙台梭利:《蒙台梭利教育法》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吴非:《不跪着教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李镇西:《教有所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郑杰:《顾此失彼》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欧洲文艺复兴史》 《日本近现代教育史》;

[6]张彩丽 河南大学教科院:《近年来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文献综述》

[7]《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儿童权利公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