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是最好的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尊重是最好的教育

刘安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沙塘中心校保爱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柳州市 545003

摘要: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尊重与爱护孩子是放在第一位的,对于在教学事业上有所建树的教师,其教育生命的词典中“尊重”居于首要地位,从不会缺席。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性以及成长规律,尊重其主体地位,尊重其学习成果,以爱子之心爱护学生,是对教育目标最佳的实现途径,是培养塑造新时代社会主义未来接班人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教育;尊重;赏识;小学

教育孩子最基本的前提是尊重他。处在成长期的学生,自尊心更是敏感脆弱,更需要老师的细心呵护。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最敏感的角落,瓮中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我们对于未成年人的教育,往往缺乏对他们应有的尊重,忽视了他们真实的感受。尽管父母们苦口婆心,老师们日夜操劳,但由于我们没能真正从尊重孩子的角度出发,所以实际教育效果却始终不理想,甚至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走向了教育目标的对立面。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家庭、社会提供给他们充足的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而在我们教育中,作为班主任要最大限度地理解、宽容、善待孩子,他们是更需要我们呵护的。如果我们对孩子缺少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是很难恢复的,刻骨铭心的伤害也许会伴随孩子的终生[1]。有的老师高高在上,总是命令孩子,忽略孩子的感受,一旦孩子犯错误就当众羞辱他,孩子见到老师就如同老鼠见了猫。而有的老师对孩子如同对待朋友,经常和孩子谈心,以至于孩子整日跟在老师的后面,像个小尾巴一样,因此说同样的孩子不同的人来教育所取得的效果是截然不同的。见到老师如同老鼠见了猫的学生,他们与老师不但表面距离远,他们的心理距离会更远,老师是很难知道孩子的心思的,老师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教育他们而苦恼。而整日跟在老师的后面,像个小尾巴一样的孩子,老师对他们的动态会了如指掌,有的时候不等老师问,有困难他自己也会与老师沟通的,老师也能及时给他们应有的帮助和教育。

尊重,是一种基本的需要。如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话,那么离开了尊重,同样也谈不上教育[2]。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尤其是教师的尊重;尊重,需要教师有一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即善待自己;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要知道没有缺点、错误的学生是没有的。尊重,是一盏永远的明灯;尊重,是脸上一抹真诚的微笑;尊重,是在他人发表不同意见时的倾听;尊重,是为别人付出的努力而鼓掌;尊重,就是最好的教育。

尊重和欣赏的同时也是一个完善自我的过程,只有学会尊重和欣赏,才能发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吸取他人的优点,克服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达到最高境界。懂得尊重,既尊重了别人,给别人机会,又可以从别人的成功中获取满足,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还应该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当学生在人生道路上有了行为上的偏差时,正确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犯错误是正常的。由于每个人知识、阅历的有限性,他们在认识周围事物时难免出现短视,导致行为偏差的产生,这是不足为怪的,所以应该允许学生犯错误。如果教师对待学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就会懂得:面对孩子的错误,讽刺、训斥、责骂等只能使学生产生反感,形成逆反心理,或是自暴自弃甚至产生其他不良后果。而那种发自内心,溢于言表的慈母般博大无私的爱才是最有感召力的,才能最终帮助学生认识并改正错误。

尊重是最善良的语言。我做班主任十多年了,深深地感受到尊重的重要,尊重对于学生树立自信心有着强大的推动作用,有助于学生形成强烈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一把钥匙。尊重学生,首先要尊重学生的平等人格,不要看重学生的社会背景。老师要在对待学生时,要一视同仁,否则,会加剧某些同学的自卑心理和逆反心理,进而形成对立情绪,不利于和谐班级的创建。教师要舍得花力气,花时间,去充分了解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以足够的合乎情理的尊重,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人,每一件事,从情感、态度、言语等方面表现出对他们的爱护、尊重和信任。我们要带着一双慧眼和一颗虔诚的心,去观察、去留意、去挖掘学生的闪光点。

尊重孩子,不是孩子要啥给啥,而是喜欢他的喜欢,爱着他的爱,把孩子的小玩艺也当作宝贝一样珍藏;尊重孩子,还要我们能和他平等对话,就像跟一个你不能忽视的重要人物讲话一样;尊重孩子,就是用孩子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孩子的心去体味人情;尊重孩子,就是要爱孩子,赏识自己的孩子,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可塑之材。

我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同时也是一名15岁女孩的母亲。我热爱自己的事业,也爱自己的孩子,可以说,他们是我生命的全部。身为老师和家长,要教育好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尊重孩子,就要赏识自己的孩子,爱着孩子的爱,给孩子以自信。而这些都是做合格家长和老师的基本条件,也是教育的良方。

孩子最初的受人尊重的感觉是从父母那里得到的,尊重别人的意识也是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的训练、教育,不断地强化而逐渐建立起来的[3]。所以,要使孩子幸福快乐地成长,我们做家长的应当学会赏识孩子,学会尊重孩子,老师也应当学会赏识孩子,学会尊重孩子,老师也应当学会赏识和尊重孩子。

我关爱我的女儿,关注她内心的世界,强调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个体来尊重。虽然孩子年纪小,但他们有独立的人格和自我意识,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在孩子发展的早期,这些心理素质发展不好,就会直接影响他日后适应社会的能力。而孩子最早的自我意识来自父母是如何看待他的,当她肯定自己被父母爱时,她就能认识到做人的价值。陶行知先生曾指出: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和解放孩子。我对于女儿的问题和错误,从不轻言放弃,而是耐心地、细心地观察、发现、赏识她的优点和长处,坚持不懈地鼓励孩子克服困难。记得有一次,女儿做作业,有一题做错了,我没有责备他,而是坐下来和她好好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由于粗心出现的错误,我教她以后要细心;如果是因为不懂而出现的错误,我会慢慢地给她讲解。遇到女儿要上考场考试了,我总给女儿打气:你放心大胆地去做,只要每道题你都好好读懂题目要求,细心做。就这样,今年女儿已经自信地走进考场,参加了今年的中考,不管成绩如何,我都不会过分地责备她。

作为一名教师,面对一个个鲜活的、可以塑造的生命,不仅仅是要用心的传授知识,更要关注他们的心灵成长,关注他们心灵的感受,而这一切都应该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尊重学生。这样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信任、对他的尊重、对他的关心和爱护。

参考文献:

  1. 武锋. 学会尊重学会微笑——浅析小学班主任管理的重要性[J]. 天津教育(下半月), 2018(10):180.

  2. 龙琴. 论赏识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践探索[J]. 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 2019(11):61-61.

  3. 汪燕. 尊重孩子是教育孩子的前提[J]. 好家长, 2018(08):226-22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