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听说习惯的培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7-26
/ 2

浅谈小学英语起始阶段听说习惯的培养

兰金月

湖北省十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小学  442013

英国作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人生的主宰。”这句话很好的道出了行为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和对人以后发展的重要性。萨克雷也说过: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学生的学习习惯不仅决定了学习的效果,也能反映出学习的态度。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十分重要,这也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在小学英语的起始阶段,我认为很有必要在听说朗读上多下功夫。

一、 培养学生会“听”的习惯

学习英语是从“听”起步的。“听”是“说”的前提,没有“听”,就无从模仿“说”。只有听得清,听得懂,才能说得准,说得好。因此,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或者录音的示范发音,用心听他人说英语是至关重要的,小学生爱模仿,善模仿,喜欢表现,课堂上,常有学生还没等老师说完就急于开口模仿或轻声跟讲,结果导致自身发音欠准。因此,教师要教给学生听的方法。当教师示范发音时,学生要边观察教师嘴形,边仔细听,耐心认真学会听清楚。

1.坚持多听录音,善于模仿。

大多数学生听录音往往只满足于“听到”,能跟得上说,跟得上读,而不注意语音、语调、句中的重音、停顿等。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听清”,在播放录音前,可分步提出听的具体要求,使听一遍录音,便有一次收获。在听磁带跟读时,要鼓励他们积极模仿磁带中地道的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不要只满足于听到了录音内容。

2.倾听他人交流,化听为说。

小学生有意注意较弱,维持时间较短,特别是在听同学发言时易走神。在英语课堂上,学生有很多听其他同学说英语的机会,老师在和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对话或是同学之间进行对话表演时一定要会听,教师在课上要避免机械的操练,要多用“有意点名,个别提问”,对活动与集体操练应频繁交替使用。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设置“牵制性”提问,“逼”学生专心听他人说英语,不听,就无法参与。学生在认真倾听他人说英语时,其实也是在训练自己的思维,把自己摄取的信息用英语整合起来,从而达到用英语思维的目的。

3.加强听力技巧的训练,整合运用。

在听听力内容前,教师要有明确的指令和具体的要求,使学生明白自己应做什么和该怎么做。听前指令和要求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使其进行有意识的听觉记忆。对于单词部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听音模仿、听听指指说说或听音编号等。听对话或短文时,教师可先提几个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捕捉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根据图示和上下文来猜测生词的意思,学会整体理解所听内容。

二、 培养学生积极“说”的习惯。

1、鼓励学生课堂上大胆开口。

小学英语教材所选内容均来源于学生学习及日常生活,为学生所熟悉,教材具有科学性、趣味性、亲近性、实用性,这是培养大胆开口讲英语的又一个有利条件。因此,教师就应该抓住时机,充分运用教材,从起始年级,培养学生良好的说的习惯。轻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紧张心理,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学会宽容即使学生错了,也没有关系,微笑的指出来,励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低年级还可以奖励卡片之类的鼓励,激发保持兴趣。

2.最大化的为学生创设语言情境

语言只有在真实的场景下使用,才能实现其交际功能,才是最真实、最自然的。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场景下学习运用语言,会比单一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应尽量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激发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热情,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语言,使抽象的语言学习变得形象而容易,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言语能力。在教学中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真实的交际。这种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情景,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能说。

3.鼓励学生进行情景剧创编

培养学生就本单元的知识适当拓展排成英语小短剧,或是学完“Story time”,根据角色可以将学生分成多个小组进行表演。然后全班进行评选,选出“最佳导演”“最佳创意”等。这样的活动特别受欢迎并且效果非常的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同时,小组成员根据每个人的个体差异进行角色分配,可以将学习困难的学生带入学习的氛围,这样做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望,照顾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在真实的场景中锻炼了口语。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朗读英语是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学好一门语言的基础。在大多小学英语课中,教师为了营造一个轻松、活泼、热闹、愉悦的课堂氛围,大量得使用游戏、表演等形式。许多课堂教学在说唱、表演、游戏等活动中热热闹闹地进行并结束,却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朗读。

1、正确优美的示范,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以自身优美、纯正的语音、语调感染、熏陶学生,给学生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在教师示范的时候要让学生静听并注意观察口形,然后模仿练习,激发他们的表现欲,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怕开口说英语的紧张心理。

2、形式多样的朗读方法以及活动,带给学生朗读的乐趣。

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尽力让小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使学生乐于朗读。朗读方式有:分角色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变化读、比赛读、游戏读等。积极运用情景、游戏、多媒体、奖励等手段。尽力让学生保持对英语朗读的持续注意,还可开展形式多样的朗读或朗读比赛,使学生乐于朗读。

3、培养学生用“心”读英语的习惯

很多学生也会读课文,但是往往英汉对应不上,词不达意等,这是不会读,教师要随时指导并要求学生用心朗读,读的时候一定要做到眼到、口到、耳到、心到、手到。对于低年级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指读。指读的习惯就是培养学生对单词或句子的有意注意。读到哪儿指到哪儿,既使学生集中了注意力,又训练了学生对单词和句子识记。

4、培养学生每天坚持朗读英语的习惯

课上的朗读训练是有限的,把朗读延伸到课外势在必行。教师应要求学生每天朗读英语至少15分钟并及时听录音,并反复跟读,及时复习刚学过的内容。英语朗读教学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首先要提高对朗读重要作用的认识,并在家长的积极配合下,正确引导学生养成坚持朗读的习惯。

总之,在小学英语起始阶段我们就应该重视起学生英语听说习惯的培养,帮助学生养成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基础。

十堰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门小学

兰金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