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职班级管理当中的赏识教育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试论中职班级管理当中的赏识教育

赵智慧

锦西工业学校 辽宁 ·葫芦岛 125000

摘要:从字面上理解,赏识性评价指的就是对学生的各个方面认识、欣赏、教育的递进过程。先识后赏,精准赏识,不仅可以优化班级管理,也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赏识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和鼓励,更准确地说,赏识教育是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强化学生良好的行为,为学生指明努力的方向。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而赏识教育事实上就是给予学生积极的正向评价,是一种充满了爱和生命力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中职;班级管理;赏识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赏识教育是一种正视差异、承认失败、满怀关爱的家庭式教育方式。不可否认,中职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师在中职班级管理当中渗透赏识教育是正视中职学生特殊性的表现。教师要在对学生无限关爱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引导学生,消除师生之间的心理隔阂,有效管理班级,提升管理质量。

1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渗透赏识教育的意义

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在职业学校中积极培养了一批能够满足生产、服务与技术一线需求的专业技术人才。这类人才虽然是初级或中级技术人才,但是需要较高的素质和专业素养,需要具备综合职业能力,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这是一项非常重要且宏伟的教育目标。然而,受传统社会观念的影响,社会、家长和学生一直对中职教育存在偏见,将中职学生看成学生中的“低能儿”,将职业技术教育看作是低等次的教育,甚至中职教育者也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存在视觉盲区,认识比较模糊。中职学生更是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接受的教育。他们不思进取,自暴自弃,自甘堕落。因此,教师若能正视中职学生的差异,鼓励学生承认失败,积极发现其优点,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关爱学生,在促进学生逐渐转变人生观念、正视失败、积极进取方面有积极的意义。

2 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1)自制力差,缺乏目标。中职学生正处在青春期,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自控力较差,很多学生沉迷于手机、网络游戏,没有专心学习。在中职学校,手机管理是一件难度非常大的事情,很难找到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有一定的自律,保持适度的手机使用时间。另外,由于中职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对待功课的态度也相当“无所谓”,学生会认为学得好不好都一样,缺少奋斗的目标,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与身心健康状况都堪忧。(2)自卑感强,缺乏信心。受传统社会认知影响,中职学生和普高学生相比,自信心不足,社会认同程度低,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很多中职学生不愿意穿校服出校门,感觉自己穿着职校的校服就低人一等、没有面子,做什么事情都没有激情、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这种颓废的情绪长期存在,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动力与信心。

2 在中职班级管理中渗透赏识教育的策略

2.1 勿忘中等生,时刻留意默默无闻的中等生

传统的班级管理,教师常常关注的是班级的优等生和学困生,而忽视了中等生。中职学校的优等生是学业成绩、技能水平,行为表现比较突出的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的关注。学困生是学习和技能水平较差,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这些学生常常会拖班级的后腿,是班主任最为头疼的学生,也是教师时刻关注的学生。然而,各个方面能力和表现都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没得受到教师的青睐。这个群体常常是教师视觉的盲区。正因为如此,这类学生也就是个性特点得不到展示的群体。这个群体的潜能常常得不到开发。因此,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勿忘中等生,要了解其个性和兴趣,关心他们的烦恼和心理需求,给他们搭建自我展示的舞台,鼓励他们勇敢地展示自我个性,展现个人的一技之长,让他们为整个班级的进步发挥作用、贡献力量。

2.2 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营造赏识教育氛围,创设赏识教育条件对于提升学生积极性至关重要。笔者教授的商务英语班在第一学年没有拿过学校运动会的团体奖项。在之后的家长会上,班主任和家长有了更多的沟通,了解到很多学生其实很有运动天赋,在初中阶段拿过许多运动会奖项。得知这个令人惊喜的消息后,第二学年笔者就引导学生积极报名运动会项目,承诺不管是自荐还是推荐,学生只要参与项目就有相应奖励,如若获奖,笔者还会请获奖者吃美食。采取了这个激励措施后,学生变得十分积极,运动会报名异常火爆。通过全体学生齐心协力的努力,本班在运动会中获得了精神文明班级和乙组团体总分第四的好成绩。自此之后,笔者深深感受到,学生变得乐观开朗,愿意表现自己,积极参加各项活动,同时,任课老师也反馈学生在学习上也更有积极性了。

2.3 赏识学生,是时代的要求

在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教学模式与原有的教育体系发生激烈的冲突,原有的教育体制已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 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过程和课程管理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随着课程目标的改变,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和地位也需要跟随其进行改变,因此上述的一系列改变对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和在校师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从知识的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师生关系也变为合作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打破陈腐的教学模式,摒弃“满堂灌”、“一言堂”的陈规陋习。 必须推行赏识教育,教师应在课上教学与课下辅导中,对学生的命令少一些,商量多一些;训斥少一些,民主多一些;武断少一些,宽容多一些。惟其如此,才能共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

2.4 尊重学生,细心观察学生,帮助学生重拾自信

对学生的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对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生活习惯较为散漫的中职学生而言更是如此。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要细心观察学生,了解学生,掌握不同学生的不同性格与爱好,积极发现学生身上的优点,给每个学生施展自身优点和才华的舞台,让学生在被人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信。教师更要实事求是地赞扬和鼓励学生。和普通学校不同,中职学校学生的学习基础薄弱,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不高,尤其是文化课学习更不是学生的长项。因此,教师要积极改变教育方式,不以传统学习成绩的优劣来衡量学生,而要善于发掘学生的特长,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鼓励学生懂得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更要明白中职学校培养的是技能。学生立足于未来社会的基础是自己高超的技能。教师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所选的专业,认识技能取胜的意义,帮助学生重拾自尊、自信,从而让学生能严于律己,端正学习态度。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为每个学生建立成长档案,了解每个学生的“特殊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而不是一刀切的严要求、严纪律。教师要多和学生谈心,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愿望和困惑,耐心细致地引导和教育学生,让学生亲近自己,信任自己,从而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

班级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老师从赏识性评价的视角出发,运用赏识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也能有效实现班级的精准管理。因人因时因地开展赏识教育,为班主任管理提供了一种实践思路,更有效增强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建立自信心,切实帮助学生实现自我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永寿.团体心理辅导在中职班级教育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J].考试周刊,2016(A1).

[2] 李俊杰.中职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与思考[J].新教育时代,2015(15).

[3] 李秀娟.中职学校班级管理中融入人文关怀的尝试[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