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工团的协作与共建模式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8-03
/ 2

党工团的协作与共建模式分析

李雅倩

中国石化管道储运有限公司潍坊输油处 山东省潍坊市 261000

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是其工作的核心,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其不但创新了管理机制,同时对于党工团的协作与共建模式也进行了全面的研究,而这不仅加强了集团党建的工作水准,同时也促进了集团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本文围绕党工团的协作与共建模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党工团;协作;共建模式

当前,某公司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作为集团化公司,公司具有点多、面广、战线长,人员少,前期、基建、生产并存,蓄能、水电开发并举,所属单位主营业务、发展阶段、文化差异较大等诸多特点。面对遍布全国各地的二级单位党工团组织,公司在本部管理人员少、管理范围链长的现实情况下,探索性的提出了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模式,通过区域单位党工团组织的相互交流、帮助,共同提高党工团组织的建设水平。为系统掌握公司各单位对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模式项目的需求情况,先后组织召开了各层面座谈研讨会,查找目前党工团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公司管理基层单位多、范围广,各类大型活动组织难度不断加大;二是,各基层单位政工从业人员岗位轮换较快,兼职较多,政工从业人员知识水平不高、基层组织作用不够突出、发展不够平衡;三是,目前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工团活动大多仍采用传统模式,较为单一、缺乏新意,吸引力不够,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四是公司新建单位较多,工程安全、质量、进度、技术与造价等方面管理难度很大,如何有效地发挥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工程建设保驾护航,是基建单位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党工团的协作及共建模式分析

1.1模式的创设。对于党工团协作与共建模式而言,它包含了很多方面,其中就包括对党工团协作与共建模式的探索、对水务集团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党建水平的提高、对集团人员文化生活的丰富、对党工团品牌的创建以及全面扩展党工团组织在集团中的覆盖率等等。根据党工团工作的开展,集团对实施方案进行了合理制定,并将其分为多个调研小组围绕不同的方面进行了全面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可以从中发现集团党工团工作的开展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管理范围等,这也使得集团党工团的工作无法高效开展,而政工人员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然而,通过在集团党工团中对交流平台进行协作构建,它不但可以将党工团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还有利于党工团协作与共建机制的创设。

1.2目标的制定。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党工团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而这也使得水务集团明确了工作目标,即注重对党工团协作与共建模式的创建,从而带动集团的科学化管理。首先,在开展党工团工作的过程中,水务集团需要进行分类管理,根据不同地方的文化差异,从而对符合当地文化特点的活

动进行组织。其次,将集团业务的对标工作做好,以此将集团拥有丰富工作经验的优势进行发挥,从而带动其他方面工作的开展,进而促进各工作水平的提升。再者,对党工团工作进行不断创新,将各个协作组的工作积极性以及创造性进行全面的激发,并对相关管理活动进行高效开展,对管理机制进行不断完善和创新。最后,还要对工作平台进行合理建立,这样不同部门之间也可根据相关工作从而在该平台进行交流和探讨,至于党工团管理工作的成本也要进行适当的降低,结合工作的实际需求,从而将党工团工作进行整合以突出它小而精的特点。

二、成效分析

2.1统筹推进,促进组织建设科学化发展。为统筹开展党工团共建工作,公司制定印发了《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组工作规则》、《党工团组织成立换届实用手册》;统一组织基层党支部书记网络培训与认证工作,促进政工干部队伍素质提升;深化政工管理系统和信息化平台在共建协作中的作用;全面把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运维一体化管理、党工团区域共建协作推进过程中的员工思想动态。同时,结合各协作组工作计划,部署了交流研讨会和篮球比赛两项规定动作,并指导协作组开展特色自选动作,最大限度发挥基层党工团组织服务公司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基层组织活力。

2.2开展特色活动,形成“联建、联动、联系”机制。四个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组结合本区域的地域文化特点和创建目标,自主创新地开展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特色活动,活动形式新颖、作用积极、成效明显,有效调动了基层组织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力地推动了区域党工团“联建、联动、联系”机制的形成。

2.3经验和启示。经过几年来的酝酿、研究、准备、建立、实施,公司系统建立并推广应用了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模式,基层组织活力得到更深层次激发,显著促进了公司政工工作效能的整体提升。一是优化组织结构,在体系设置上力求科学化。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模式以共同的目标作为引领,发挥本部的导向、指引、平台作用,统筹设置基层党工团组织,优化协作组体系设置,结合不同区域差别化的地域文化,体系设置上以区域整合为基础,创新多维度、全覆盖的工作组织形式,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党工团共建区域协作联合体,探索建立了具有区域特色的枢纽型组织建设工作模式,力求做到“快速反应、便捷操作、高效运行”,将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进而合理扩大管理幅度,科学减少管理环节,切实提高了工作效能。二是开展业务对标,在职能发挥上体现高效化。开展业务对标,发挥生产单位已具备成熟工作经验的优势,带动基建、筹建单位开展各项工作,建立了经常性联系沟通机制和“一帮一”联动机制,促进各项工作水平的快速提高。协作组按照要求,每年开展至少一次业务交流、组织一次文体活动、学习调研、开展一项特色品牌活动,有效推动了区域党组织共建工作从临时性、随机性转变为经常性、长效性。通过活动前期的沟通策划、过程的交流学习、后期的总结沉淀,不断升华区域共建工作,使各单位在共建活动明不足,找差距,补短板,为共建协作工作的长效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三是推动工作创新,在活动形式上实现多样化。区域共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促进和谐,在民生工作联动服务、区域文化联动促进、安全稳定联动维护、区域人才联动培养、学习型组织联动创建等方面,共享学习资源,搭建了多样化的工作载体,以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形式,大力开展创新管理活动,不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有效提高了基层组织的积极主动性,促进了先进经验、特色工作的流通、交流,推动了各项工作的持续提升。四是搭建工作平台,在组织管理上做到规范化。随着区域共建工作覆盖面的不断扩大,工作内容的不断拓展,需要有一个强大的工作平台去整合、去支撑。实施过程中,公司逐步建立了本部统筹协调的共建工作大平台,区域协作组为枢纽的共建工作小平台。区域协作组通过整合各单位各类公共平台资源,充分发挥每个单位党组织的各自资源优势,为区域内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党建工作提供有力的资源支撑;公司本部整合协作组平台资源,利用政工管理系统、政工网、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媒介建立资源共享、交流宣传的共建工作大平台,总结和宣传区域共建成功经验,有效促进了共建组织科学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于公司产业人们也有了更大的需求。集团党工团的协作与共建模式的创建,可以说是集团在工作管理以及思维上的一种创新,同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这对于相关公司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且重要的。

参考文献:

[1]朱娜.打造区域党工团共建新格局[J].企业文明,2018,(12):84.

[2]朱浩.研讨辖区非公企业党工团共建工作[J].工会博览,2018,000(01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