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祝福》文学评论

/ 2

鲁迅《祝福》文学评论

1 :王渝 2 :李佳佳 3 :胡航

引言: 鲁迅原名周树人 , 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 , 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的革命家和民主战士,同时也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他的文章以犀利、极具讽刺性 著称, 鲁迅先生犀利且精准的写作方式深深吸引和震撼 着我。 在高中时期 首次阅读 《祝福》这篇短篇小说, 在教师的 引导和讲解下对这篇小说有了初步的认识,后来 大学期间 阅读《鲁迅全集》,并自发地去挖掘《祝福》中的深刻意蕴, 让我 对当时社会环境、人们的思想水平有了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也对鲁迅先生的写作特色和背负的“重任”有了更深的理解,于是选择就《祝福》写一篇文学评论。

关键词:旧社会 封建礼教 底层劳动妇女 贞洁观 封建迷信 冷漠愚昧

一、背景及主体内容

(一)背景

《祝福》的创作背景是20世纪20年代,当时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时期。鲁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可是不久他看到辛亥革命以后,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取而代之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念、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头上的精神枷锁。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民主、科学”,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科学时代的最大障碍,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妇女是中国封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于是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文章以一个淳朴善良的农村劳动妇女为主人公,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深刻地反映出旧社会中千千万万劳动妇女共同的悲惨命运。

(二)主体内容

鲁迅的《祝福》的开篇,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一幅沉重而巨大的景象:“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天空中也显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春节”,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重大节日,代表着辞旧迎新。无论是城市或乡村,只要是中国人都要过年,而且都十分重视过年。《祝福》里的过年是隆重的,从送灶神到祝福,礼数周全,祭祀丰盛。“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致敬尽礼,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这“年终的大典”却给“祥林嫂”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牵引着“祥林嫂”的命运。

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她与贺老六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不幸的是,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祥林嫂的悲惨命运让我们每一个人都感到痛心和愤怒,可是却又无能为力,我想鲁迅先生在写这篇文章时也是这样的感受吧。

  1. 造成祥林嫂命运悲剧的原因

我认为鲁迅淋漓尽致的展现了祥林嫂的思想观念:1.贞节观:祥林嫂是普通的农村妇女,却深受封建节烈观的影响。封建思想对中国人的毒害是很深重的,不仅在鲁四老爷头脑中根深蒂固,而且深入到社会最底层。祥林嫂对再嫁反抗越激烈,说明她受的毒害越深。不仅其他人认为祥林嫂再嫁是罪恶,就连她自己也一直以再嫁为耻。2.迷信思想:迷信思想是封建思想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迷信也同样毒害着祥林嫂的精神。如果她没有再嫁的罪恶感,也许对鬼神的恐惧不会那么强烈。因为有了这样的罪恶感,“怕暗夜、怕黑影”,她想摆脱想赎罪,只有将目光寄托于迷信。她捐了门槛,自以为摆脱了罪孽,却还是不被社会认可接纳、受尽排挤和屈辱,于是她选择死亡来解脱自己。

对于造成祥林嫂悲惨命运的原因,我认为还有其他人对她的冷漠无情。在封建社会中,妇女是没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权利的。一旦嫁了人,就成为夫家的奴隶。夫家要卖掉祥林嫂,给小叔子准备结婚的钱。这在现在是违法和不可思议的事,我们是无法理解和想象的,因为现在社会提倡男女平等、人权,而在封建社会中,却是天经地义的事,于是祥林嫂被公然绑走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使当时的中国人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毒害,造成他们的愚昧、冷漠。祥林嫂命运悲剧的产生,一个重要原因是她周围人的冷漠、无情,甚至残忍。如果,当时周围的人对祥林嫂多一些关心和包容,我相信她的命运绝不会这样悲惨,也许她还能对生活燃起一点希望,还能咬牙坚持下去,但是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却是很难实现的。

三、对文章结构的理解

最后,我想谈谈对这篇文章的结构的理解。《祝福》先写故事结局——祥林嫂的死,然后按时间顺序描写祥林嫂一生悲惨的遭遇。这种倒叙的方法,避免了平铺直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也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让读者从故事结局里,强烈地预感到:祥林嫂在年终祝福时死去,必然有悲惨的经历。同时,让读者急于了解,祥林嫂是怎样死的?怎样沦为乞丐的?为什么要向“我”提出一连串关于有无灵魂、地狱,一家人死后能否见面的问题?她的死与鲁四老爷有什么关系?为什么鲁四老爷要骂她“谬种”?我认为这样写既提供了故事线索,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又渲染了浓厚的悲剧气氛,从而突出了作者对受压迫妇女的同情、对封建思想封建礼教的无情揭露以及像文中的"我"一样的启蒙知识分子,对当时人们自私自利以及世态炎凉的这一社会现状的不知所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