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

罗学洪

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第二中学 陕西汉中 724408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理念的更新和发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目标和任务。在实践教学中,课堂教学受到应试教育、儒家教育、功利教育的影响,教师的教学过程携带着浓厚灌输教育的意味,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较大问题和波折。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随着数学教学难度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开始出现力不从心的境况。在这种情况向下,教师更需要坚持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使学生能够有效应付数学学习中的种种挑战,使学生的综合数学学习质量得到有效提升。本文就将对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策略进行分析和研究想,希望能够给相关教学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思维;培养策略;

引言:高中数学的创新思维培养存在难度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教学难度的提升,使学生在实际理解和学习过程出现困难。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学习成绩,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创新应用。但是大量的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尚存在问题,更难题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培养。对此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对基础内容教学进行积极的创新,改变传统数学中的刻板的教学方式和局面,使学生能够在基础内容学习中就具备一定的辩证思维和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和进步。

  1.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存在学习困难的原因

  1. 教材内容呈现出零散分布的特点,未能给予学生系统性的学习指导。在高中数学知识教学中,单元之间的知识缺乏有效联系,导致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容易将早期知识遗忘,使学生在知识灵活应用上存在困难。此外零散的知识使学生的系统性知识理论无法有效构建,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相对困难和盲目,使学生无法有效的树立创新应用思维。

  2. 教材内容缺乏和现实生活以及其它学科的有效联系。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逐渐呈现呈现较高的专业性,导致学生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缺乏对照和参考,使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降低。1

  3. 教师的教学过程存在灌输教育的情况。教师的灌输教育也是影响学习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的刻板教学使学生难以构建系统性的知识体系,指能对教师进行盲目的遵从,导致学生的学习过程越来越被动。此外教师的灌输教学导致学生学习问题的长期累积,无法进行有效的提问和化解,最终导致学生在学习上的自暴自弃。

  4. 教师未能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重,不同学生之间的学习素养、学习习惯存在着显著差别。对此教师需要坚持因材施教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弥补学生之间的学习差距,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但是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只对学习优秀的学生加以重视,在讲解问题过程中以少数学生的理解覆盖其它学生的思考内容,导致实际教学质量严重失衡,大量学生对教师产生了厌恶和抵触的心理。

  5. 学生本身存在一定学习压力和畏难情绪。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本身基础不好,对数学学习存在畏难情绪和压力。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使学生逐步脱离了教师的教学节奏,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陷入停滞。

  1. 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的几种基础类型

  1. 演绎法。在数学学习中,将普遍的规律应用于具体问题可以理解为演绎法的特点。对此教师需要树立学生万变不离其宗的解题思维,鼓励学生将数学规律和数学问题进行套用分析,促使学生对困难数学问题作出积极的尝试,融合多种数学规律,使数学难题得到有效的破解。

  2. 归纳法。在数学教学中,将个别问题进行不断的收集和整理,最终整理出出题人的出题规律和想法可以理解归纳法的有效应用。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树立纠错理念,对自身的弱项进行不断分析和整理,使学生自身能够有效避开思维误区,使数学问题得到有效的化解。

  3. 递推法。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让学生对数学规律和公理的推导方式进行充分学习和分析,促使学生也能在一般问题中总结推理出数学规律,使数学公理得到更有效的应用,促进学生的综合数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4. 数形结合的思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大量的教学问题需要数形结合的思维进行分析和简化。对此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数形转化思想,使学生得有更灵活的解决数学问题。

  1. 促进高中数学教学创新思维教学有效开展的策略

  1. 对数学概念和教学系统进行充分讲解。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树立系统性的教学思维,做好知识之间的有效转化和衔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增加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意识。例如教师可以将高中函数的知识进行有效归纳整理,给予学生系统的函数学习建议,使学生的函数学习问题得到统一高效的解决。

  2. 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和其它教学科目。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将教学知识和其它课外内容进行有效联系,促进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思考和理解,提升学生的创新学习意识。例如在《向量》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向量概念和物理概念进行结合讲解,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学习效率,同时建立数学和物理知识之间的思维联系。

  3. 坚持学生主体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在高中数学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坚持学生主体的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进行大胆发言和提问。同时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在解题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进行补强教学,促使学生的细微学习问题的达到有效解决。2

  4. 重视基础教学,培养学生学习自信。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试考试内容更多的也是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考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视基础教学,在基础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进行积极的拓展和培养,促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保持兴趣和自信,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获得潜在基础。

  5. 建立有效的纠错问题的分析机制。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鼓励学生树立有效的问题纠错机制。在解题过程中对自身的思维弱项和误区进行有效总结,扩展自身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使学生的综合创新意识得到有效培养和训练。

    1. 结束语

    在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和科学学习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需要保持对不同学生学习问题的持续关注,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和思考方式,巩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使学生自主创新意识培养活动丰沛基础和条件。

    参考文献:

    [1]蔡磊.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措施探讨[J]. 中国校外教育, 2018, No.626(06):68.

    [2]张廷屏. 高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措施研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 2019(3):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