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农村小学教育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

叶晓雷

瑞安市陶山镇中心小学, 浙江温州 325215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区域化的发展和演变,城乡的教育水平也明显有失衡的状态,农村的教学水平与质量显然比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更落后。而我国近几年也在大力推进和实施新农村的建设,推行更加完善的教育体制,达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国家对农村教育也引起了格外的重视,分别从硬件以及内设等方面着手,逐步改善学生的教学环境。而在农村教学的改革中,也陷入了瓶颈期。文章通过对农村的教学制度以及学校文化等方面着手,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对策,以此促进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小学;教育现状

近年来,农村的教育问题引起了国家的格外关注,而秉承着“少年强,则国强”的理念,对农村的小学教育尤为重视。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正呈稳步上升趋势,农村的教育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但目前最大的弊端便是与城市小学教育并不能做到并驾齐驱,最明显的差异是从办学规模较小、教师素质不完善、校园文化落后等方面体现的,这些因素无疑限制了农村教育的发展。而加强建设农村教学体制,提高小学教育水平也是目前不容忽视的目标[1]。

一、农村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办学条件落后。

学校的办学条件与校园文化等硬件设施方面有着密切关联。根据数据显示,农村小学明显有办学经费不足、设施老化、师资团队缺乏等现状,而校园硬件设施老化会直接限制教学活动;由于经费的不足,与城市教育相比,许多教学质量无法满足,例如校园缺乏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室等,而且在教师培养这一块也会面临问题。诚然,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育水平是密切相关的,若是学校缺乏对教师的定期培养计划,那其教学质量与理念也会逐步落后。根据调查表明,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不懂计算机网络的知识和操作,且单一的教学模式并不能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2],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水平的发展。

2.教师编制不足。

教师编制的不足是目前农村教育最常见的现状,而农村小学代课教师居多,教师团队缺乏稳定性。且农村小学存在一位教师教学多个学校的问题;农村条件艰苦,教师的待遇也不是很高,尽管也有素质较高的教师存在,但也很难安心工作,如此造成教师流失,代课老师增多的现象。

3.学校教学观念落后。

受到农村教学环境的限制,师资队伍有明显的老龄化、学历偏低、缺乏专业教师等现象[3]。目前农村的小学教师依靠普通的理论以及教育模式进行教学,缺乏系统化的教学手段,只依赖学校所学以及浅薄的经验支撑,教学思维并不前卫,存在局限性。而近年来小学教师虽然学历均在大专之上但也并未达到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4.缺失校园文化。

目前农村小学教育有明显的缺乏校园文化建设的现象,受到办学条件的限制,不能给学生提供课外阅读书籍,课外活动的拓展也近乎没有,只是一味的应试以及机械式的练题,此项因素严重制约了校园丰富的教学生活。

二、农村小学教育的改进对策

1.加大教育投资力。

学校的办学条件直接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水平,城市教学环境中,学生拥有更优质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条件,而农村教育环境明显有缺陷,大部分农村小学缺乏独立图书馆、操场以及微机室等。各级政府应该首要重视农村教育的建设,加强考察力度,了解农村办学条件的实际情况,针对性地解决农村教育出现的问题。而经费一旦不足就会导致教学环境、硬件环境、问价建设等方面的落后,所以各级政府应该对农村小学的办学环境进行改造,为农村小学提供充足的经费美化校园环境,充实图书资料以及上课必须的仪器,合理完善资金的管理,确保学校的教育需求。

2.完善教育体制,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应该不断地更新适应新的教育模式,这一点是必须引起重视的。因为教育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未来,而小学教育又是其基础,为实现农村小学教育与城市教育的一体化,使得两者并驾齐驱,这项目标尤其重要。而教师的专业素质也是影响教育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不容忽视。农村小学应该严格执行小学教师资格的规章制度,积极吸引优秀专业的小学教师的任教,同时也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力度;其次通过提高农村小学教师的待遇水平,稳定师资团队也是一项可行措施;另外,建议城市学校与农村小学的教师进行定期的对调考察,加强两者的合作交流,让农村教师能够学习到全新的教学模式,使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4]。

3.推行校园文化,加快教育的改革。

校園文化应该从办学理念、校训、办学条件、校风校纪等方面着手,精神文化的建设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水平的发展,学校的建设应该在不断创新的同时还得带有自身的特色,物质文化建设与精神上的建设缺一不可,两者应该齐头并进。而对于教学课程的改革,目前农村小学的学生在基础知识上还有待提高,分科的课程过于分散化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当建立综合课程贯穿起来;另外农村小学应该合理利用自身的环境条件,比如将教育与农村的自然风光或者民族风俗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时还能锻炼实践能力。合理科学地对教学课程进行改革,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发展的路线,利用优势的条件找到适合农村小学的教学课程。

4.加大投入力度

为了全面提高农村小学教学水平,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必须重点加强资金扶持力度,帮助农村小学进一步完善基础教学设施,优化教学环境。首先,地方政府需要制定一定的扶持政策,让农村小学拥有一定的资金条件,引进先进的教育设施。完善教学工作体系,从而保证各项教学工作高效、有序的开展。同时,政府部门还需要与社会机构联合,鼓励社会慈善组织开展农村小学建设扶贫活动。利用社会资源给予农村小学教学工作中物资等方面的支持,进一步优化农村小学教学环境。此外,农村小学要重点引进信息化教育工作体系,完善校园内部的计算机系统。重点加强教师队伍信息化教学素养建设,促使农村小学顺利完成信息化教学改革,缩短城乡小学教育之间的差距。

农村小学的办学思路我认为:农村教育适合办成小而精,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农村教师老龄化突出,师资匮乏,比如我们学校教师平均年龄54.6。新招聘教师由于条件艰苦,工作时间没多久就想方设法离开了。

现在学校的办学条件有所改善:2017年新建校舍420平,建成了微机室、小学科学实验室、卫生室、图书室等而且按标准配备了设备、仪器、图书等,供热由火炉改为锅炉。班级配备了一体机。现在还建成了山里红美术教室和乡村小学少年宫。

课程设置有些科目由中心校送课如英语、音乐,美术由全国著名的山里红美术教师王晓野每周四支教送课。

最大的困扰是生源问题,今年我们招生只有六名学生,而出生的适龄儿童有12名,也就是说有一半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离开了农村。(进城务工、父母离异等)。我们学校还算是好的,我们乡镇另外两所村小现在几乎就招收不到学生了,面临关闭。

三、结语

目前,农村学校的教育已经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首要目标,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重视农村教育建设、改善农村教学环境与质量是关键因素。毋庸置疑的是,农村教育的质量与农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面对农村小学的教育状况,我国教育部应该做到全局考虑,具体划分分析,针对性解决,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为农村教育事业打下牢固的根基,推动农村教育的发展,展望更加美好的农村教育事业。

参考文献

[1]何香萍.对农村小学教育现状的思考[J].学周刊,2017(3):80-81.

[2]南加.试谈农村小学教育现实困境和对策[J].读写算:教师版,2017(41):220-220.

[3]樊永红,聂剑波.浅谈农村小学教育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21):86-86.

[4]刘亚军.提升农村小学教育质量的管理方法探索[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7):00028-0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