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探微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初中班级管理中的道德教育方法探微

余庆毅

广东省湛江市 遂溪县河头中学 524369

摘要当前的教育更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培养,传统初中班级管理中的德育教育基本依靠班主任的单向灌输,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以往德育教育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本文笔者依据个人经验,提出了初中班级管理中的三点德育教育方法,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教育;班级管理;道德教育

引言

初中是承接小学与高中教育的中间阶段,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影响深远。众所周知,初中阶段的学生容易出现逆反心理,如果班主任教师没有采取正确的德育教育方法,很难让学生纠正错误思想,进而威胁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教师需要树立新的德育教育思想,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效果。

  1. 营造良好班级氛围,增进道德教育效果

过去初中班级管理中,班主任教师往往忽略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意义,而单纯将德育作为一项教学任务来完成,口头教育为主,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现阶段教师必须树立新的德育教育思想以适应时代进步,以身作则,明确德育教育的目标,帮助学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进道德教育的效果。

首先,教师需要认识到初中学生的发展特点。与小学生相比,他们更加希望获得教师和家长的肯定,希望有人帮助自己确立可以实现的奋斗目标,然后集中注意力不懈奋斗。对此教师可以利用趣味性突出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改变对于学习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课业水平。比如组织辩论比赛、才艺展示活动等,让学生拥有一个互相学习的平台。另外教师应意识到社会实践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积极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社会,思考社会活动中的各种道德问题。比如五一长假期间引导学生前往敬老院探望孤寡老人,为老人带去欢声笑语。实践活动结束让学生自己深思如何表达对祖辈和父母的关心与感恩,让学生在多次实践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加强师生交流,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也是做好道德教育的关键。实际开展道德教育时,教师需要对学生表现出足够的尊重与关心,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进而愿意主动分享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应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

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三种方式来进行道德教育:第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与个人健康联系密切,学生的成长就是要保证身体健康,同时形成和谐健康的心理状态。虽然初中阶段学校专门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单独的一门课程无法从各个方面来预防学生的德育偏差,对此班主任教师需要定期与学生沟通交流,以平和的语气和学生谈话,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一旦发现学生存在错误观念,第一时间进行正确引导。学校需要建设心理咨询室,这样一来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就可以自行前去咨询。第二,加强学生的互联网教育。随着网络的不断普及,网瘾少年的数量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初中学生抵御外界诱惑的能力不足,容易沉迷于互联网而导致身心健康受损。对此教师应挖掘互联网中的道德教育资源,利用图片、视频等为学生展示网络的优势与不足,让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学着自主屏蔽网络带来的负面能量。第三,家庭教育是学生不可缺失的教育力量,教师应与学生家长沟通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让家长进行良好的家庭教育。告知学生家庭与学校会为自身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如果在社会当中遇到不良事件,及时寻求家长与教师的帮助,尽可能保障自身安全。

三、以生为本,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德育教育需要灵活进行,生硬的教学容易激发学生逆反心理导致学生尝试犯错。教师应注意以学生为本,灵活运动倡议、激励的形式完成道德教育,让学生认识到长幼有序,尊敬长辈,尊敬老师是个人道德的体现;让学生建立公德心,不刻意毁坏公物,不随意攀折花草,等等。

这里提出几点初中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开展集体道德教育的时候,教师应了解到学生整体的情况,比如学生自尊心与好奇心强烈,容易因为他人的挑衅而尝试犯错,基于此教师需要规范学生的言行,在公开场合肯定学生的正确行为,激励学生继续努力。当学生犯错时,私下里告知学生该种错误行为的不良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注意点到为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其次,重视道德认知与道德实践的一致性。为学生讲授道德理论的过程中,他们往往会表现出懵懂与好奇,并且可能会利用实践来尝试对应行为,对此教师应不断深化学生对道德的认知,同时借助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与价值观念,保障认知与实践的一致性,规范学生的行为。另外,加强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学生是不同的,整体教育是为了提高班级的管理效率,而个性化道德教育则是尊重学生的表现。比如对待学困生的时候,教育要赞扬学生的有点,让学生认识到自己身上有哪些闪亮的优点,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对于优等生,要及时指出其缺点,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改正。班主任要意识自身的本职,不是一味传播知识,而是学生德育教育的引导者,指导者,对于学生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为其创造特定德育环境,能有效推进初中道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束语

初中阶段的学生开始向往独立,叛逆心理相对小学时期更为明显。在初中班级管理过程中开展德育教育时,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充分结合班内学生的特点来构建德育教育环境,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学生减少学习、生活方面的压力,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学校教育只是道德教育的一环,教师还应争取学生家长的肯定,保障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全方位提升初中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

[1]蒋亚群. 对初中班主任基于微信开展互动德育教育的探究[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12):30.

[2]薛云增. 初中德育生活化教育之浅见[J]. 文学教育(下),2019(06):90-91.

[3]陈建华.走进学生心灵,打开学生心扉:浅谈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艺术[J].学周刊,2018(25):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