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备课理念 深化课堂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01
/ 2

转变备课理念 深化课堂改革

陈荣玲

湖北省襄阳市襄州区石桥镇中心学校 441128

素质教育实施以来,纵观以往的课堂教学,以知识讲解为中心,注重完整知识结构体系,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和教材的权威性的现象仍大量存在着,教师传授、学生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仍占主流。在这种教学局面下,学生不可能主动去思考、质疑、探索,更谈不上去创新了。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课堂教学结构。我校以备课为突破口,尝试把教案变为学案,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一、学习课改经验——变“要我课改”为“我要课改”

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因为改革就意味着要改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去摸索和探究。在这个过程中,有一部分教师甘愿墨守成规,也不愿去探索、创新,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针对这些情况,我校从学习入手,唤醒教师的课改意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了区教研室提出的“二五五”课堂教学模式和“六推六让”的教学策略,老师们明白了,课堂教学的重心是如何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老师们对课改先进学校——杜郎口中学的先进课改经验反响比较大。杜郎口中学的课堂教学实录在老师们中间引起轩然大波。

通过学习,不少老师都认识到了:我们的课堂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我们必须参与到课堂教学改革中去,否则就要落伍了。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逐渐领悟到课改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行课改的意识被唤醒了,有了课改的冲动,当初学校对他们提出的课改要求转变成了他们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为课堂教学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准备。

二、转变备课理念——变“教案”为“学案”

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不少体现新课程理念的展示课不断亮相,但是在热闹的课堂教学之后,我们不难发现他们的教案还是比较传统的,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把课本知识讲完美,忽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有重形式轻实效之嫌。再看看我们的备课又有多少重视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不是流于形式的呢?教师备的课供教师用,学生无法参与,对教师的教学意图一无所知,只能是被动上课学习。这样的备课教师费力且效益低。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备课模式。

如何引导教师从目前备课流于形式的误区中解脱出来呢?区教研室提出的把“教案”变“学案”的确是一种最为有效的途径。但如何变就值得研究了。在课改中,我们看到某些学校的学案只是出示了几个问题或者是一些练习题,看不到教师对重点知识的点拨和引导。难道学案就是让学生简单机械地寻找答案?难道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可以不要老师的指导了吗?这是我们在把教案变学案的过程中遇到的困惑。究竟怎样进行合理地转变呢?是照搬杜郎口的学案,还是也像别的学校那样教学过程用几个问题代替?很显然,这都是不可取的。教案的改革,就是要把教学重心由教师如何教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学会和会学,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过程的依据。如何把教案转变为学案,必须认清课改实质,必须适合本校实情。

“学案导学” 要求教师设计有价值的学案,它需要教师转变备课理念,做大量的工作,特别是潜心地研究教材、课程目标,了解学情,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情境和最优化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在课堂上动脑想、动眼看、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教师合理地启发下,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按照一定的方法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运用新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三、改变学习方式——变“学会”为“会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要改变传统教学的现状,就必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在学生“学会”的基础上掌握学习方法,达到“会学”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要求教师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讨论、交流,彻底改变“不放心,讲得多,不放手,包办多”的现象,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努力做到学生能做到的知识教师绝不替代,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暗示,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机会,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表现的次数,多一份创造的信心,多一些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思维在学习中碰撞出耀眼的火花。在高年级,我们推行小组合作学习。我们根据学生人数把学生平均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优、中、差三类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学习伙伴和帮助对象,他们既是学习的对手,又是学习中的朋友,相互帮助,共同进步。在课堂中,小组长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他会围绕预习提纲向小组内的同学分配任务,带领大家进行讨论交流,并根据每个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评价,教师再根据展示互动情况评价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这样既有学生的相互评价,也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一种不甘落后的学习态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总之,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必须进行课堂进行改革,必须改变教师的备课理念,认真研究教学,不断开拓进取,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推行学案教学,就一定会提高教学质量,一定会结出累累硕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