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2
/ 2

龙江文化背景下的汉语国际教育研究

温荟如

佳木斯市第八中学 黑龙江省 佳木斯市 154000

【摘要】:现如今,汉语国际教育在中外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并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结合方言的文化教学实践的研究还远远不足,且对黑龙江方言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本文将对黑龙江的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教学进行说明,将方言及文化教学融为一体,并总结提出适合对外汉语中黑龙江文化的教学策略,从而展现出汉语独特的魅力,吸引更多的外国人了解汉语,了解汉文化,了解中国。

【关键词】:黑龙江;地域文化;对外汉语教学

黑龙江人所说的方言即黑龙江方言,是东北方言之一,该方言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不仅如此,黑龙江方言还极具节奏感,这与黑龙江人的性格一样,拥有幽默、诙谐、豪爽的特点,这充分表明方言特点与方言区域生活的人民性格分不开。所以说,掌握普通话的同时不可放弃方言,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亦是如此。因此,本文将对黑龙江的地域文化的特点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方言教学进行说明。

一、黑龙江地域文化及教学意义

(一)黑龙江概况

黑龙江省,该名源于中俄界河黑龙江,是中国位置最北、最东,纬度最高,经度最东的省份,素有“北国”的称号。黑龙江地区还有着富饶的土地资源,是著名的“黑土地”,这些平原地区便成了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1。黑龙江同时拥有着四季分明的气候,尤其是冬天,以冰雪为主的文化内容层出不穷,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游览观赏。

(二)龙江语言文化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象征。黑龙江方言同普通话相比,它内部的一致性较强,与其他方言相比差别不大2。但是,黑龙江方言也有其自身显著的特色,和普通话还是有一定的差别。

1.语音方面特点

1)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淆

身为黑龙江人或者与黑龙江人有过接触的人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会把“册”(cè)念成(chè),“比赛”(bǐsài)念成(bǐshài),这种现象多发于普通话声母是舌尖前音和舌尖后音的时候。这种平翘舌之间的混淆,并非黑龙江人主观故意,而是方言的一种形式,普通话中的语音黑龙江方言区的人都可以发出来,但是会存在混读现象,也会因此造成一些歧义。如姿势——知识,散光——闪光等,有时会对人们的交际造成障碍。

2)零声母音节鼻化现象

在黑龙江,部分居民在读一些零声母字或词汇时,会加入n声母,产生鼻化现象。如袄(ǎo)——(nǎo)、安排(ānpái)——(nānpái)、大鹅(dà'é)——(dàné),特别是在年纪大的人群中,这种现象很常见。

3)声母r的硬腭化现象

黑龙江方言中,声母r在与其他音节组合时,有两种变体形式,如:扔(rēng)——(lēng),这种是变体形式是把r变l;另一种变体形式是把r变y,如热(rè)——(yè),肉(ròu)——(yòu),上述现象在年龄偏大的人中更加常见。

4)字调不一致

黑龙江方言与现代汉语普通话还存在很多音节和普通话所属的调类之间的差异,通常体现为一种声调的改读。例如,“胚胎”的“胚”在普通话中调类为阴平,读作(pēi),黑龙江方言读成胚(péi)胎,调类为阳平;“插座”的“插”调类为阴平,读作(chā),黑龙江方言读成插(chǎ)座,调类为上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这种字调的改读也是黑龙江方言读音的一大特色。

2.词汇方面特点

黑龙江方言中常出现一些词组,他们拥有着特殊的含义,如,“贼”,本义为:①偷窃的人;②对人民和国家利益造成严重危害的坏人:工贼,卖国贼;③邪恶的;不正派的:贼眉鼠眼。④狡猾:老鼠真~。⑤伤害。⑥很;非常:贼大,贼好看等。词典中收录的表“很,非常”之义就是东北话中常见的意义。

(三)龙江地域文化

1.饮食文化

一定区域内的人们的饮食起居可以反映当地的社会面貌和民俗风俗。各少数民族长期共同聚居生活在这片土地,因此他们也为我们带来了各式各样新鲜奇特的饮食文化,如满族的“粘豆包”、朝鲜族的“辣白菜”。

2.冰雪文化

黑龙江省,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铸就了黑龙江别具特色的冰雪文化。每逢冬季来临,这里就成为了冰的世界雪的海洋,一年一度的哈尔滨冰雪节、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太阳岛雪博会都充分体现了黑龙江人对冰雪的热爱,更将代表寒冷的冰与雪赋予了文化的灵魂,向全世界人们展示了精美绝伦的冰雪文化。

3.民间艺术文化

在东北民间戏曲方面,秧歌和二人转同为东北民间戏曲,深受东北人们的喜爱。在传统民间工艺方面,黑龙江省绥化市海伦素有“剪纸之乡”的美誉,作品不再仅仅是以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作为基本素材,如今又添加了新的内容和剪法,使作品更加生动,富有表现力。

(三)龙江地域文化教学意义

黑龙江省是一个典型的移民省份,各种语言或方言在这里交汇融合成为今天的黑龙江方言。在黑龙江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了解一些当地的方言知识和地方文化知识,掌握方言与普通话、地方文化与中国大文化之间的差异。

三、龙江文化背景下汉语国际教育的策略

(一)实地考察了解黑龙江的文化渊源

黑龙江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黑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上曾经生活着无数远古人类,鲜卑、女真、蒙古族和满族这四个少数民族也曾以黑龙江为发源地,因此,黑龙江拥有着许多可供人参观的景点及场所。

(二)熟悉传统民俗内涵,介绍传播中华文化

赵金铭教授认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因此一名合格的对外汉语教师,在深刻把握汉语基础的同时,还应该对中华文化有着深刻的理解,在基础的汉语知识教授以外,对外汉语教师可以针对一些歌谣、儿歌等涉及文化民俗的语句进行解释,从而加深学生对汉语的理解。比如中国的歌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这是中国人口耳相传下来的歌谣,在与留学生交流时便可向他说明腊八的由来,并向他介绍腊八的习俗。

(三)开展相应的课程或民俗活动

中国民俗文化是中国人民多年来的智慧结晶,它其中包含了许多中国民间艺术,如一些民间游戏竞技,剪纸,民间饮食文化等等。因此,我们可以设置一些与民间艺术相关的活动,如开设茶文化体验活动,在学生课余时间可以申请组织茶文化体验活动,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让学生调查中国茶的种类及其代表,在活动中可以带领学生们观看有关茶艺的视频及纪录片,和学生们一同体验泡茶、品茶,并可以渗透一些饮茶的礼仪,让留学生们更好的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参考书目】

  1. Brooks N. H. Language and language learning:Theory and practice[M].New York: Harcourt, Brace& World, 1964:380.

  2. Fairclough N. Language and power [M].London: Longman, 1989:vi.

  3. 赵金铭,张和生.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技巧研究[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2:249-252.

1 朱磊.黑龙江省垦区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72

2 刘砾泽.浅谈黑龙江方言的语音特点[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124-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