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及措施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4
/ 2

初中留守学生的心理抗挫能力及措施

李超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北流市六靖镇初级中学 ,广西 玉林 537423

摘要:在初中留守学生中普遍存在一些心理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抗挫能力弱。留守学生由于长期和父母分开,得不到父母完整的照顾和关心,因此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因此抗挫能力弱。分析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从根本上帮助他们提高抗挫能力。

关键词:初中;留守学生;抗挫

一些父母双方,或父母一方,常年在外打工的儿童,被冠以一个非常悲情的名字“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留守”,既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孤独。无奈与孤独,势必就会让留守儿童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果教师不关注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些心理健康问题,那么,这些心理健康问题就会对初中学困生的健康成长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一、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现状分析

在人口学变量的差异上,无论是性别还是年级的心理安全感得分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从研究结果看,在性别上女生心理安全感得分高于男生,在年级上初三学生心理安全感得分最高。首先,女生心理安全感得分高于男生,这可能与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差异有关,男性相比女生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需要具备有责任心、事业专一、独立等品质,使男生通常更倾向于独立解决问题,不易求同伴支持,从而相比较女生易形成较低的心理安全感。其次,在年级上初三学生心理安全感得分最高。这可能是初三学生经过前两年的初中校园生活,已经适应了校园环境与学习方式,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了老师、同学与亲朋好友的帮助与支持,使得初三学生对自我发展持积极态度,并构建一种积极自我认知,这种积极认知有助于学生更好地发展心理安全感水平,对身边的人和物表现出积极情感。同时,还有利于提升初三学生应对困境、解决难题的能力,增强其在学习中的投入程度,促进学习行为的持续长久发展,从而更好地促进自我发展以及对未来的规划。

二、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抗挫能力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这表明领悟社会支持水平越高的初中生,其心理安全感水平越高,抗挫能力越强。说明初中生领悟社会支持与心理安全感之间相互作用,进一步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领悟社会支持对心理安全感具有预测作用,可以看出领悟社会支持是影响初中生心理安全感的重要影响因素。根据社会支持的主效应理论,社会支持具有普遍的增益性作用,也就是说领悟社会支持高的初中生,能够及时体会到身边老师、同学与亲人等的关注与支持,增强其在校园乃至社会中被尊重、支持、理解的情绪体验和满意程度,进而促进其心理安全感水平的发展,使得初中生产生更加积极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有效地应对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的困难和负性事件,用乐观的态度面对现实,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与自我发展能力。同时,布朗芬布伦纳生态系统理论发展模型认为,个体嵌套于相互影响的一系列环境系统之中,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对于初中生而言,长时间生活在学校与家庭环境系统中,并且主要任务是学习,大多数时间在校园度过,再加之很多学生的父母外出务工,导致家庭结构的不完整。这就要求老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成绩,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与心理发展,注重对初中生学习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引导与塑造,使初中生在与他人互动过程中形成良好的氛围,获得更多的物质支持与精神支持,形成较高的心理安全感水平,进一步为初中生学习和人际关系发展提供保障,切实增强其在学习与生活中的确定感和控制感。

三、帮助留守中学生提高抗挫能力

(一)少一些理论,多一些案例

在对初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少一些理论说教,多一些典型案例。过多的理论说教,不仅不能够帮助初中留守儿童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健康问题,还会让初中留守儿童在内心深处产生逆反心理。但是,如果教师借助于各种案例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教育的效果就会显著提升。

案例的选择对于提升初中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案例时,首先,必须要有针对性,即针对初中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选择与其相关的案例;其次,必须要有趣味性,唯有初中留守儿童对案例产生了兴趣,案例的教育作用才能够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如,性格敏感内向是初中留守儿童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为解决初中留守儿童的这一心理问题,笔者选取了一段微视频。这段微视频主要讲述了性格敏感内向的女孩小丽总是喜欢“对号入座”,看到同学在小声嘀咕,她就认为是在私下里议论自己;听到老师在批评某种不良行为,她就认为是老师在批评自己。视频的最后,向观众揭露了“真相”,即同学小声嘀咕的话题以及老师批评的对象等。事实上完全不是小丽想象的那样。此外,相对于“高大上”的理论说教而言,“接地气”的案例示范更加真实、更加具体、更加具有说服力。

(二)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

犯错误,原本是初中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的一种必然,就好比一棵小树的“旁逸斜出”,然而,部分教师却认为初中留守儿童犯错误是不可原谅的、不可饶恕的。于是,这些教师会对这些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在教师看来,这些留守儿童所犯的这些错误都是学校和班级规章制度中三令五申、明令禁止的。如果教师经常这样不分青红皂白地对初中留守儿童的错误大加指责、严肃批评,那么,久而久之,在这些留守儿童的内心深处就会产生小小的“心结”。而如果这些“心结”不能够及时打开的话,最终,就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实践证明,对于初中留守儿童的各种错误,教师应该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评价。

例如,对于一些存在严重消极情绪的初中留守儿童,教师应该通过切合实际的评价给予他们鼓励。从教师的鼓励评价中,初中留守儿童的消极情绪就会逐渐消失,并由此而变得积极乐观。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师的评价就好比是一把“钥匙”,能够帮助学生打开“心结”,化解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而言之,留守学生的心理问题是值得社会和学校关注的大问题。关爱留守学生,帮助他们缓解心理问题,提高抗挫能力。

参考文献:

[1]孙贵阳.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境与对策[J].文教资料,2019(21) :67-68.

[2]毛秀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困难与对策探讨[J].好家长,2019(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