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18
/ 2

小学班级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研究

孙威 a 朱爱华 a 王振东 b 董红光 * c

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许岭镇中心小学 安徽 安庆 246523 宁夏一面食品有限公司 宁夏 银川 750101

c. 河北省邯郸市冀南新区西彭厢小学 河北 邯郸 056003

摘要:小学教育中通常实行“学校-年级-班”的管理体制,课堂是小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元。班级建设涉及学风建设、班风建设、制度建设和活动建设,与学生的成长和教育密切相关。通过增进班级建设并结合自主管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加强班级学习氛围、改善班级学习态度、优化班级课堂纪律、逐步培养班级学生自我约束能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小学;班级建设;长效管理机制

小学教育是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时期,在此期间,学生的各项能力都会逐步得到锻炼,尤其是思维能力和认知能力。学校教育作为一门专门化的教育活动,本质就是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育和学习环境氛围。通过实践教学,完善管理机制来优化班级建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提升,使他们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一、班级建设对小学生教育的影响

(一)班级建设对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影响

在“从众心理”的影响下,小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仅受到身边优秀正面榜样的驱动,还受到“负面教材”的影响,导致课堂上出现不良行为。对此,营造良好的课堂环境使得在小学时期逐步形成正确的“三观”,保障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班级建设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课堂作为小学生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平台。良好的班级氛围和管理模式可以为学生的成长提供一个积极的环境。学生应该充分发挥主人翁的意识,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来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课外活动,全面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为后期的能力的增强与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新时期小学生的存在的不足与分析

(一)人生目标不明确,抗挫折能力有待提高

目前,小学生在生活目标和抵御挫折的能力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研究表明,在学校拥有自主学习规划的学生只占总数的20%左右,而长期缺乏主动性的学生,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会对教育与学习产生困惑,从而会导致心理问题的日益突出。据不完全统计,由于精神疾病而辍学、辍学和死亡的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此外,一些学生盲目崇拜社会腐败现象,拒绝艰苦朴素的学生生活,致使无意义的攀比盛行。一系列的小学生犯罪也提醒我们要重视学生的精神引导和教育,以及即将到来的小学教育转型的对策。

(二)沉溺于虚拟社会,难以辨识抵抗诱惑

新时期的小学生正面临着网络新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大众媒体相互渗透形成的密集网络传播空间,为小学生提供了具有认知价值和行为规律的信息环境。在调查中,85.4%的受访小学生开通了博客和微博。在使用微博的小学生中,48.6%的人每天登录微博,21.7%的人每三天登录一次,8.5%的人每周登录一次,16.4%的人注册过微博但很少使用。短信、微博、网站和移动互联网终端已经成为他们获取信息和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63%的人说他们每天登录门户网站,阅读帖子,关注身边的趣闻轶事和耸人听闻的新闻。新闻主要来自娱乐行业等非主流社会视角。由于缺少对信息的甄别和分析,在过多接触一些负面的、片面的网络媒体信息,就会迅速引起年轻学生的思想波动。同时,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时期的小学生逐渐抛弃传统文化和政治理论书籍,沉迷于“快速、及时、全面”的网络电子信息,会造成将生活等同在虚拟社会,从而导致心理和身体脱离现实的现象。

(三)缺乏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包容和整合能力

研究表明,只有26.1%的学生愿意与他人合作愉快地完成任务,近50%的学生有拒绝团体合作的意向。尽管28.7%的学生表示愿意与他人合作,但对自己的合作能力并不自信。新时期的小学生是在家庭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他们又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的照顾和纵容导致他们过分强调自我,过分强调眼前的利益,合作意识淡薄,缺乏协调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缺失导致学生从“不善于与人沟通”转变为“不愿意与人沟通”,导致对他人缺乏包容和融合,甚至严重的情况会导致学生自身的心理扭曲。

三、小学班建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确立有效的长期发展

对班级的长远发展需要确立班级整体的方向。在教育初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养成乐于学习和文明礼仪的习惯。进入中段,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让他们学会面对困难,思考可行的解决方法,并留意引导学生改善骄傲或者自卑情绪。而再后期,可以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在实际教学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环境与实际情况,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才会更加有的放矢、事半功倍、长效有力。

(二)营造优秀的集体氛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集体是教育的工具”。优秀的集体环境氛围必将对学生的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良性教育作用。在小学教育时期,每一个学生都具有明显的个性特征,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特征来制定不同的德育方案,可以促进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好地发展。同时再兼顾凸显集体的魅力,形成合适的舆论引导和班风制度,让每一个学生感受集体的温暖,从而使学生能认同赏识他人、学会宽容互爱互助。每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主人,要让他们有主人翁意识,通过自主的学习与管理,这样更能调动他们的主体意识,实现思维的培养和能力的提升。

(三)重视学生的全面培养

在班级自主管理中,可以通过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来自主规划班级的制度与目标,通过小组组长轮流制度来调动全班参与管理的积极性,让学生能认识了解自身不足。对制定好的制度与目标,由教师进行监督与把关,使之逐渐成为全体的自觉行为。同时,针对学校考核的要求,对班级到课率,考试及格率以及班级违纪率做出具体规定,并适时对班级目标进行自查。对家庭或性格情况特殊学生多给予关怀和帮助。通过实时监督了解各个学生的变化,及时发现问题,指引学生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班级是学校进行管理的基本单位,是学生学习与生活的主要环境,也是学生成长的摇篮。新时期的小学生是一批有思想、充满朝气的青少年,需要通过有效的班级管理来让他们找到自身的价值,培养出优秀的综合素质。通过在班级建设中进一步加强自主管理,来保障小学生健康地成长、成人、成才。

参考文献

  1. 周利.建构小学班级管理机制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6):30-

31.

  1. 张妍.关于优化小学班级管理工作的思考[J].新课程(小学),2018,17(1):

85-86.

  1. 张聪.无欺凌班级建构:班主任的难为与能为[J].教育科学研究,2019(04):

73-78+84.

通讯作者:董红光,男,1979年生,河北省邯郸人,政治专业硕士,从事教育工作20年,教学上长期担任基层一线小学教导主任和班主任工作,科研上主攻方针政策与传统文化的解析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