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校园文化需求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9-28
/ 3

新形势下大学生校园文化需求分析

赵国英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邮编:510220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世界各地的文化、经济互相影响,文化对人与社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重要。大学,这种先进的文化组织,以立德树人为已任,也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大学自身的文化优势,以文育人,把文化育人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加以强化。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讲话中,习近平强调了高校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中心,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要更加注重以文育人。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再次强调“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这是党对高等教育的要求,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承载着——辅导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立足于大学生的精神文化发展需求,着眼于大学生的现实文化生活范围,充分发掘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文化资源,并不断加强文化自身建设,在新形势的文化情境下,探索与文化软实力建设相适应的育人模式。

近年来一些关于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讨论和研究颇多。郝桂荣在其2017的博士论文《高校文化育人》中就文化育人的理论基础、要素与机理、现实条件、现状分析、发展思路做了详细分析,认为文化育人本质上是一个实践问题,它强调以文“化”人,重在 “化”的过程,且文化育人不仅是复杂而系统的工程,也是与时俱进的文化实践。李雯雯在其2013年的硕士论文《文化育人视野下大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研究》中将高校学生组织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的大背景相结合,在探讨了大学生组织文化的内涵的基础上做了田野调查,提出了对策和办法,文中认为,大学生组织文化建设的根本目标,是让组织文化成为高校校园先进文化的重要部分,为大学生思想文化的成长提供“绿色文化生态”,促进大学生思想文化观念、理想信念追求、实践精神气质和道德品格修养的全面提升。郑萼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 增强师生文化自信》一文中紧贴习近平总书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内容,论述了首都师大的在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过程中的种种理念和办法,其内核为,以思想道德文化为抓手,在思想教育和价值引领的过程中增强文化自信;以知识文化传授为基础,在夯实学科知识中增强文化自信;以审美文化为追求,在美育中增强文化自信。

开展文化育人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就理论意义而言,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理论,进一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文化学发展,推动“育人为本” 和“文化育人”教育理念的强化及发展,推动我校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创新与发展。就现实意义而言,有助于促进我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我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精神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统一,增强我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当今文化发展的新形势

当今的文化发展呈现一种“新形势”,即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文化交流发展,以及在这股文化全球化的浪潮中,与之相抗衡的各民族文化的进一步确立和弘扬。

  1. 文化的全球化和文化交融

全球化带来了世界各国经济和政治的相互影响,与此同时,经济和政治的全球化也带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文化融合和相互渗透。纵观世界各国、各民族,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造就了优秀的文化成果,并且,世界也是在人类各个文明的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文化全球化是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文化殖民与广大非西方国家反抗文化殖民的斗争历史中逐步形成的,全球化呈现中的重要一方面就是文化全球化。当前世界互联网、信息传播方式全方位的、高效且快速的发展,加快了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全球化不仅拉近了各民族、地区、国家之间的地理空间距离,也拉进了文化空间距离,致文化也向着全球化的趋势快速发展。

文化常常会互相渗透,导致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趋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文化差异会逐渐消除,更不会形成一种全球一致的文化。文化多元化是发展和进步的产物,不能简单地保留现状。文化的多样性不能成为保护落后文化拒绝先进文化的理由。文化会继续向多元化发展而且这种多元性会长期存在。进而可以将自我的文化进行整合对外来文化加以汲取和利用,从而创造出该民族文化的新高度。这就是文化的整合,文化整合是文化发展的内在述求。全球化进程中所带来的文化整合效应,并不会使得某个民族文化磨平菱角,更不会消失于世界文化之林,而是通过这个进程使得本民族文化在接蚀到其他文化的精髓所在的同时,更新生长。

2、弘扬优秀中国传统文化

随着我国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中国越来越近的站在世界眼前,世界在关注着中国,期待着中国会以更丰富的面貌展现自身,文化是展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最重要的工具和渠道,中国文化在发出更大的声音,在世界文化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国运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自信的精神支撑,是“四个自信”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离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人们将难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的历史必然性、独特意蕴与卓殊特点,难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是夯实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文化根基,而优秀传统文化则是增强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与“精神标识”,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若抛弃了优秀传统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历史底色将被抹灭,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将被切断。因此,文化自信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生成的前提与根柢。

  1. 大学生群体文化需求的特殊性

不同的群体对于文化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差异,而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多重身份在这个群体身上体现,其群体本身具有一些特点。

1、不忘近代中国革命文化

近代中国历经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孕育了以救亡图存、民族复兴为主题的革命文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近代革命史中,中国人民缔造了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锤炼了中国人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伟大民族精神。红色革命文化秉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把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目标和崇高理想,激励人们始终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建设中国特色大学文化,要承继红色革命文化传统,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始终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树立以革命理想为持久力量的使命观、发展观和育人观。新中国的革命文化对于培育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远大理想信念、求真务实的品格和创新进取精神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2、青年文化与流行文化

流行文化,或者说广义的青年文化,以它独有的形式,丰富的内涵吸引着广大青年学生。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相互暗示、感染和模仿的过程中,吸收着各色各样的流行文化。流行文化具有快速传播性、亲民性、和高度的感染力,总体上比主流文化更易让人接受,它不仅吸引着大学生的眼球,更对他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着深刻的影响。流行文化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一致、与大众传播媒介共同发展,且保持与社会形态发展的同步性。大学生需要健康、向上的流行文化,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时运用和引导流行文化,增强教育的通俗性、可接受性、趣味性和实效性,满足丰富、活力的大学生文化需要。

三、总结

总结以上新形势分析、大学生群体需求的特殊性分析,高校在文化环境建设,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在本民族文化与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间建立新的平衡,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青年文化、流行文化之间构建坚固的桥梁,在历史使命感与当代中国发展责任感之间构建稳固联系,以高校文化环境建设更好地服务于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自觉和文化创新,以大学生的文化创新、文化自信、自觉进一步带动高校文化建设。

继承发展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以优秀中国传统文化为血液;牢记近代中国革命文化,以澎湃激昂的革命文化为骨头;创新当代青年文化,展现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活力肌肤;汲取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海纳百川,兼容并济,完整了中国大学生当前的文化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健,郭淑新.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需厘清三大关系——基于文化场域视角分析

[2]袁 梅,孙杰远.多元文化的现代语境与教育选择[J].当代教育与化,2019,11(6):24-29.

[3]刘水静,朱洁仪.增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文化含量: 目标、内容与方法[J].教学与研究,2019,10:106-109.

[4]慕静,马洺,夏彬斌.高校文化软环境建设与文化自觉、自信和创新探讨[J].才智,2014(05):144.

[5]王颖.流行文化折射下的大学主流文化构建[J].人民论坛,2019(21):94-95.

[6]陈伟.流行文化对大学生价值体系影响的SWOT分析及对策[J].现代交际,2019(15):5-6.

[7]尚德翔,苏新宇.多元文化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策略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10):118-119+122.

赵国英

学历:硕士研究生

职称:助教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籍贯:河南焦作

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72 

沈壮海.关注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性[J].思想理论教育,2008(3):4-72 

吴宏伟: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D]:黑龙江大学,2007

陈健,郭淑新:坚定优秀传统文化自信需厘清三大关系——基于文化场域视角分析,重庆大学学报,2019

慕静 马洺 夏彬斌:高校文化软环境建设与文化自觉、自信和创新探讨,《才智》2014,(05):148-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