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1
/ 3

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

赵大海

中共山西省永济市委党校 山西永济 044500

要:世界生产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成了外国企业的“避难所”,抓住“新机”、“新局”,坚持问题导向,进一步优化国内营商环境,改变观念,凝聚合力,动真碰硬,担当有为,为打造“六最”营商环境努力奋斗。

关键词:挑战和机遇;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

优化营商环境是一项长期、系统工程,是随国内外环境变化发展而不断动态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绝不可照抄照搬上级政策搞形式主义,或对经济发达地区经验邯郸学步,更不能急功近利,期望一劳永逸。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对标国内先进水平,补短板,强弱项,特别受新冠疫情影响和国际贸易保护主义、霸权主义打压的情况下,各级政府应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堵点痛点难点,深入研究,精准优化营商环境,把党中央、国务院的惠企政策落实好。

  1. 当前优化营商环境的形势与任务

从宏观上讲,目前优化营商环境存在机遇,也面临许多挑战。国际上,我国已连续两年实现营商环境改善大进步,“2019年10月24日,世界银行发布<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中国的全球营商便利度排名继2018年大幅提升32位后,2019年又跃升15位,升至全球第31位”1。从七月各项统计数据看,我国经济继续稳定了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作出巨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面对世界经济深度衰退,一些国家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盛行、地缘政治风险上升等不利局面,为优化营商环境打出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更是功不可没。

中央2020经济工作会议不久,各地政府相继出台为保复工复产提出的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颁布了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条例。2020年7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工作思路,对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作出新部署。从降低关税到召开筹备多届进博会,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正式施行到《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正式公布,再到“负面清单”2020年版正式公布,进一步提高了服务业、制造业、农业领域的开放水平。我国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但还应看到,仍有许多影响营商环境的短板和弱项,许多过去的存量老问题亟待解决,比如公共卫生安全软、硬件建设问题;优化营商环境知识观念的普及问题;部分职能部门和管理人员服务中的寻租腐败问题等等。又有“后疫情时代”新情况新问题,比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建立不完善;能不能实现在线批复文件等线上服务平台或5G物联网、云计算、智能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及各方面人才储备够不够;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在线审批能不能达到服务标准;职能部门的数据能否共享,实现信息一次填报等,都使优化营商环境面临更多更高的挑战和困境。

  1. 优化营商环境面临挑战与困境的深层原因

(一)观念落后,意识不强

1、 观念落后

部分干部信心不足,把营商环境落后归结为市委政府主要领导没魄力,办法少,点子不够。有的认为优化营商环境是有关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事情,与己无关。有的认为本地经济大环境差,再努力都是杯水车薪,解决不了燃眉之急。

2、意识不强

有的对优化营商环境唱高调多,安排部署多,落实少。以文件传达文件,不结合地方实际搞创新,存在等、靠、要思想。学习宣传不到位,一些干部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基本概念含糊不清,对哪些行为是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哪些是优化营商环境管理方面,不清楚、不确定,甚至将二者混为一谈。这说明缺乏研究优化营商环境的专家人才,没有外请高层次专家、学者长期集中讲解培训,没有统一学习《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国家、地方新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的行政法规政策,不能从制度层面为当地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撑。优化营商环境的氛围不浓,没有充分发动广大干部、群众,优化营商环境的群众基础不强,成了个别部门和领导干部的独角戏,没有形成优化营商环境的合力。

(二)政府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不强,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响应不完善

1、受政府机构改革影响,职能责任划分、人员配备还在协调整合中。2、受利益驱使,有利有名的就争着管,出力不讨好的、有担责风险的就避。3、受九龙治水惯性思维的影响,不积极作为,影响了营商环境的政策落实,许多好政策形同虚设,成了水中月,镜中花。

(三)部分基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不能与时俱进,体现不了时代性

有的干部思想僵化封闭,不愿学习接受新事物,对在线生产、服务平台建设、跨境电商、云计算、大数据知识、智能化改造,对在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新出现的新产业、新业态营商环境要求不了解,对国务院新出台政策不研究,对发达地区、国际标准的新变化不学习,总以落后地区自居,工作亦步亦趋,出台的政策措施大多还是老调重弹,拘泥于过去的简化程序、提高人员素质等,没有对像网络直播、在线跨境服务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或对国家刚出台的例如允许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兼职创业等新政策学习研究,跟不上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和国际国内软、硬环境变化的时代要求。

(四)部分主要领导干部、职能部门不担责,不作为

个别企业在煤、电、气等公共资源服务上存在行业垄断行为,致使相关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在公共服务资源提供上居高不下,因涉及方方面面利益,企业不敢维权,主管一把手和部门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致使一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亲”、“清”的政商关系大打折扣。在环保、地质灾害领域仍存在评估书主管部门变相指定中介服务机构评定认证,收取高额评估费用问题,一些问题企业也有反映,但得不到根治,一些基层纪委干部因程序问题,没有上级许可对有些群众反应强烈的影响极坏的违纪违法行为爱莫能助。

三、坚持问题导向,优化营商环境

  1. 更新观念,提高认识,强化优化营商环境意识

受新冠疫情影响,世界贸易遭受重创,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取得先机,开好新局,谁就能逆势增长,优化营商环境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甚至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一定要引导干部特别是政府各职能部门一把手,大兴学习研究营商环境知识之风,学习中央、省、市、县出台的优化营商环境政策措施,主动邀请专家、学者对领导干部进行集中系统培训,有条件的还可邀请市场主体参加,用案例直观的说明优化营商环境的优劣,明辨是非曲直,对怎样减轻企业现金流压力,降低向小微商户收取平台佣金等服务费用和条码支付、互联网支付等手续费等最新政策做到精准宣传,确保企业依法依规维护自身权利。宣传部门应组织多形式多渠道加大优化营商环境政策、行政法规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电台、电视台、网络平台等开设专栏讨论、辩论,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在全社会掀起学习优化营商环境的舆论高潮。

  1. 强化部门协调,加强综合治理水平

整合各职能部门及服务行业资源,数据共享,统一协调,集中办理,加强部门间联动响应,协调配合。将其纳入年度绩效考核和出台有效激励机制,杜绝互相推诿扯皮。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优化营商环境中来,让人们意识到优化营商环境涉及行政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社会环境、环境保护等各方面,只有调动全社会力量,为优化营商环境人人尽责,形成合力,才能为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发展沃土。老百姓注重文明礼仪,处处体现高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优秀的法治环境。职能部门的领导干部工作中真诚务实,高效廉洁,让营商整体综合环境以国内先进地区为标准,不搞花架子,走形式,以深入推进“多规合一”为抓手,抓紧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积极推进各类相关规划数据衔接或整合,推动尽快消除规划冲突和“矛盾图斑”,让投资考察者对营商环境整体综合治理一目了然。

  1. 与时俱进优化营商环境

紧盯传统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新变化,学习研究创新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对策,对像网络直播、在线教育、远程问诊、在线贸易服务和跨境电商等新业态、新服务方式要不断追踪研究,从新基建到新材料、从智能制造到数字经济,当地政府研究出台最适合本地实际的优化营商环境统一标准和负面清单,提前预研中央十四五规划经济发展新政策,新要求,对将要到来的5G物联网数字经济条件下的营商环境提前布局,筑好5G营商环境巢,引来转型升级产业凤。跳出传统优化营商环境的条条框框,落实中央优化营商环境“非禁即入”政策,结合地方实际拉出“负面清单”,对新兴产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优化营商环境换代升级开展4.0版甚至5.0版,要研究随经济社会发展全国同步的升级版优化营商环境新政策要求,大胆创新,实现在优化营商环境服务上弯道超车。

  1. 敢于动真碰硬,担当有为,为优化营商环境奉献个人的一切

山西省提出“六最”政策要求后,各地也纷纷出台相应政策,有纪委监委联合印发的关于监督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条禁止行为,有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的电视公开承诺,各地营商环境极大改善。但仍有一些干部不收手,不收敛,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这里面有体制机制的问题,也有领导个人问题,一方面体制机制的完善需要漫长的探索,一方面领导者个人素质要加强和组织部门要敢于责任担当,把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的政治上素质过硬的好干部大胆使用。落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行“互联网+监管”,在新出台法规政策应当结合实际为市场主体留出必要的适应调整期政策上,干部要有担当。优化营商环境中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干部作为“领头羊”,要做到:

(一)要动真碰硬,担当负责

对一些社会上流传很广、影响极坏的破坏营商环境的违法行为,需要地方党委负责领导同志敢于动真碰硬,真正担当负责,该问责的问责,该撤职的撤职,真正让营商环境这个高压线成为干部心中不敢碰的红线警戒线,任何人,任何部门都不要心存侥幸。

(二)以“好干部标准”用好人,组织部门考察干部要负责担当

完善用人体制机制,对一些政治素质不过硬,廉洁自律有差距,对地方经济长期发展没担当而受重用的干部,组织部门要主动出击,狠抓典型,对一些问题线索要一查到底,对问题干部要动真碰硬,担当有为,为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敢做事、干实事的好干部撑腰鼓劲。

参考文献:

[1]李根;大数据背景下优化营商环境的路径研究[J];

[2]刘建华;争当最佳营商环境领跑者[J];


作者简介:赵大海(1970- ),男,山西永济人,汉族。中共山西省永济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经济建设。

联系方式:山西省永济市涑水西街158 中共山西省永济市委党校办公室,044500 Tel: 13453918212


1 百度MBA智库.营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