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风与学风建设内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3
/ 2

浅谈学风与学风建设内涵

吴微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学风作为我国教育思想上的精神文化体现,自古以来,学风本身就在思想风海的范畴之内。学风和学风建设在我国悠长历史的教育思想中留下浓重的笔墨。在探讨学风建设之前,我们应该对学风内涵有首要的了解。

一、学风的内涵

早在《礼记》中就对学风进行了细致的描述: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辩,辩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均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且柔必强。”《礼记》从知、思、问、辨、行五个方面进行论述也就证明了良好学风的形成本身就需要多个方面的因素才能促成。

而作为中国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学风方面更是提出了很多思想,并且对后世产生了很重要的影响。他要求我们,“勤于学习,广于见闻。”他教育我们要有坚定的学习信念,他本身就视学习为生命最高的追求和乐趣所在,“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甚至认为“朝闻道,夕可以死关。”而更重要的是要有谦逊好学的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 (论语·述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学习不能盲目,还要有自我意识,独立思考的能力,多想多看多思,“学而不思则同,思而不学则始。” (论语·为政)但独立的思考能力并不代表可以唯我独是,所以学习不能拘泥固执,随意而断,做到“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子罕)学习还要及时复习并从中吸取新的养分,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唉。不仅如此,孔子还十分重视教师的“教化”功能,认为可以通过“上施下效”的功能来培养学生好的学习习惯,即所谓的“俗者习也,上所化为风,下所习曰俗。”

西汉扬雄在《法言》中也说道:“君子强学而力行。” (法言·修身)意在勉励学生主动并努力学习,而且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宋朝的大教育家朱熹提出的“格物穷理”治学主张,也是这个意思,提倡不仅钻研书中的道理还要进行实践活动。据此我们发现,在中国古代关于学风问题几乎都从知、行两个方面进行讨论,二者相辅相成。但是到目前为止讨论都只是局限于学生学习自身和教师的教化功能而没有对可能对学风产生影响的其他方面进行探讨,所以此时的我们对学风建设的内涵理解还是很片面。

直到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理论传入我国,随着我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入研究,随着我党对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实践坚持,学风问题和我党的作风问题开始结合起来,学风问题便有了新的涵义。我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学风理论做为自己的思想作风的范畴之一,毛泽东同志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学风问题是领导机关、全体干部、全体党员的思想方法问题,是我们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问题,是全党同志的工作态度问题。”从此学风问题开始从单纯的知识性学习问题扩展成为思想方法、思想态度的问题,这使“学风”这一概念的涵义逐渐扩展起来。不仅如此,我党对学风建设问题重视也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上的科学重视,所以学风建设问题研究一直以来是我国高校教育研究的重点。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校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增强诚信意识,养成良好学风。” 更重要的是,正是在我党对学风建设高度重视的情况下,使我国对学风建设问题的研究也重视起来,也就有了现阶段的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大潮的兴起,我国高校开始面临一系列的新的现实问题,并且在和西方教育思想的碰撞中,我们对于学风问题也逐渐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学风不仅是一个学校的学习风气,更是这个学校的核心文化,它渗透在学校的各个方面,在学校的治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学术资源之中都有体现。所以具有优良学风的学校在人才培养和社会影响方面都有着巨大的优势,优良学风就是一所学校的无价之宝。

二、学风建设的内涵

在上文中我们会发现学风其实是学校在培养教育学生过程之中自身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氛围或精神,这是需要长期积累的。所以一般情况下,学风通常被分为两种定义:一种从狭义上讲学风是指学生的学习风气,也就是说学风仅仅与学生自身有关;另一种广义上讲学风不仅包括学习风气,还包括治学风气和学术风气等,也就是包含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的内容。实际上学风不仅仅只是一种“风气”的体现,“它是一所学校教与学过程中的精神面貌、态度作风、方法措施等的综合反映,其内化的本质是一所学校特有的育人文化环境,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并通过学校全体成员的意志与行动,逐步地形成和固化,成为一种传统和风格。” 所以说学风建设问题本身就是一个内容庞杂的复杂系统工程,和每一个高校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不仅如此,学风建设更是我们高校能否为我国真正提供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所在,对学生学习理念的培养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风建设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学风建设本身的推进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进入大学以后,学生或者因为所学专业的现实状况和理想有着落差,或者因为并未进入到所希望进入的专业,导致学生学习态度不积极对未来更是充满迷茫、缺乏远大的理想,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厌学情绪,更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

学风建设既然作为一种学校学习风气的精神层面的建设,良好的学风有利于学校形成一种积极向上、奋发勤学的精神气息,使整个学校生机勃勃,使学生对未来充满希望,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对自己的未来有信心,致使对理想和目标进行有计划、有效果的规划,为自已的理想进行奋斗。

学风建设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风建设不仅有利于学生树立远大理想,还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学风建设从狭义角度就是对学生学习风气的建设,所以学风建设必然对学生的学习目的产生影响。很多学生由于之前的应试教育都是以进入大学为指向的,所以在进入到大学以后完成了这一学习目的,反而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习了。而在学风建设过程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是其中的一个体现,所以在推进学风建设中,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加强学生的思烟道德建改,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不仅如此,在学风建设过程中我们能够更具有针对性的对学生开展工作,对其思想情况进行更有效地把提,更能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经过以上我们对我国学风历史的梳理,对古今大家教育思想的比较,我们就会发现:学风体现在学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环节,是学校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学习习惯和行为倾向,是全体师生群体心理和行为在求学治学上的具体体现。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长期的实践与维护,所以高校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的研究对我们开展学风建设更为重要。而高校学风长效机制其要求是“将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转入到制度化的常规工作模式,深入到建设过程的内在机制,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避免高校学风建设工作的随意性和形式化,使高校学风建设工作按其内在规律正常有序地运行、健康持续地发展,从而从根本上加强高校学风建设工作。”要深入且真正了解学风建设工作的内在规律我们就要对学风建设的现状、存在问题和影响因素进行细致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