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助幼儿培养好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0-27
/ 2

帮助幼儿 培养好习惯

祁阳阳

哈尔滨市阿城区第四幼儿园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可以让幼儿终身受益。而教育就是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不仅仅作为教师的我们有责任,家长同样责任重大。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要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首先家长要有责任意识,重视好习惯的培养。教师更是肩负重任,从小事做起,从点滴做起,从细微处入手,反复做,持之以恒的努力才能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终身享用不尽的财富。

一、好习惯的养成,父母义不容辞

孩子是家庭的未来,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家庭是教育最初也是最好的教室,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正能量的言传身教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而教育孩子的第一位就是培养孩子的好习惯。要教育好孩子,就要先从做一个好父母开始,做好父母,先从培养孩子好习惯开始。

在我们身边经常发生着这样的故事:不论是几个月大的婴儿还是幼儿园大班的孩子,经常会有耍小脾气哭泣的时候,这个时候一部分家长会立刻说:“不许哭。”有的孩子出于害怕会立刻停止哭闹,泪眼汪汪地看着父母。看父母不动声色,便要继续哭,这时父母又会说:不许哭!孩子又立刻停止了哭声。有的孩子则会继续耍脾气的哭闹。虽然是身边一个很小的例子,但是却让身为教师的我感触很深。总有人会说这么小的孩子听不明白你说什么,他们听不懂!有人相信,可我不相信。孩子是小,可是他们可以听懂,我们千万不要把他们当成小孩,我们可以把他们当成大人与他们说话交流。听的多了,孩子便会产生思考,这时孩子的大脑突触也会随之快速发展,孩子也会越来越聪明。

第一次哭泣,你制止了,孩子学会了坚强;第一次随地大小便,你教会他去卫生间,孩子在知道了文明的同时,也减轻了身为父母的负担;第一次随地乱扔垃圾,你教会他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他学会了讲卫生;第一次与孩子分享食物,家长可以先吃一口,孩子学会了分享,知道要尊敬父母;第一次玩儿玩具,要教会孩子从哪里拿放回哪里去,孩子学会了做事有规律;第一次见到客人教会孩子要问好,孩子学会了懂礼貌;第一次自己吃饭教会孩子细嚼慢咽, 不要掉米粒、剩饭,孩子学会了爱惜粮食,吃饭时要一家人都坐下后一起吃,孩子学会了尊敬长辈;第一次好奇如何打扫房间时,父母要提供给他打扫用的工具,让孩子自己打扫,孩子懂得了热爱劳动;第一次洗衣服让孩子洗一洗自己的小袜子、手帕,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第一次上下楼梯,你教会孩子脚步要轻,右侧行,孩子学会了文明出行;第一次和小朋友玩耍,教会孩子要和睦相处,孩子学会了合作;第一次看书,教会孩子要保持书面干净、整洁,不要弄皱,孩子学会了爱惜书本;第一次去公共场所,教会孩子不要大声喧哗,孩子知道了小声说话保持文明;第一次进商店坐电梯,父母和孩子一前一后,孩子学会了把方便留给别人;第一次看电视教会孩子保持正确的坐姿、距离、规定时间,孩子知道了保护眼睛,有了时间观念;第一次在房间蹦跳,教会他楼下有邻居要轻声,孩子学会了尊重别人;第一次摔倒,让他学会自己站起来,他学会了坚强;每一次与孩子说话,要教会他与你四目相对,孩子学会了注意倾听。

好习惯从小养成,要重视每一个第一次,而这第一次又太多太多,这就要爸爸妈妈们留心观察,重视辅导,要做有心人,要有教育意识,会教育孩子,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好第一次,坚持每一次,便无形中帮助孩子养成了好习惯。

孩子的坏脾气是父母娇惯的。“懒”妈妈,孩子勤快,勤快妈妈懒孩子。学生的坏脾气是老师娇惯的。我是一名教师,深知有好习惯才有好未来。天生的智商高是基因的不同,可是智商高,没有好习惯,在未来的学习道路上也容易半途而废。但有一部分孩子智商正常,但在班级里具备会倾听的好习惯,会跟随着老师的问题主动思考,在入园前,这些好习惯便是家长们在家培养的成果。

二、好习惯的养成,教师责任重大

幼儿入园第一次老师和孩子讲话,孩子的反应,表现,可以反映出孩子的性格、习惯。孩子的表现影射的就是家长的教育,孩子的一举一动反映除了不同的家庭成长背景。相同的班级,相同的教师,面对的确是性格各异、习惯完全不相同的孩子们,因为孩子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而每个家庭环境也完全不同,从而造就了孩子的差异。家长会说,我们的老师对孩子很好,可是为什么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不一样呢?为什么老师教授相同的活动内容,我的孩子确总是听不会呢?其实这就是孩子没有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

同样的班级,有的孩子特别乖巧懂事,老师在活动中的指令,会立刻有反馈,按要求去做,这是家长从小培养的,有好习惯。有的孩子不听话,活动中不遵守纪律 ,打闹蹦跳,这是家长宠的,没有养成好习惯。但作为教师的我们,责任重大。教师每天要针对不同的幼儿悉心教育,帮助孩子们改掉不良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幼儿园阶段是孩子们进入的第一个学习场所,我们作为教师一定不要错过教育孩子发展的关键期。我们要以身作则,用我们的言行感染幼儿,在幼儿身边发挥榜样作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会使幼儿终生受益。

首先,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早入园与晚离园时教师与幼儿之间要礼貌问好;喝水或如厕时要懂得排队等候;饭前便后要洗手;食不言、寝不语;不挑食、不浪费粮食;上下楼梯右侧通行;间餐期间垃圾不乱丢等等从身边的每一件事做起。日积月累过后,孩子们便会主动爱护班级卫生,不乱扔垃圾。可以自己摆放玩具,让区角变得更有序了。会经常听到孩子们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了。楼梯上不跑跳闹了,没有了大声喧哗。

其次,我们教师要注意培养幼儿的学习习惯:晨读时可以为幼儿讲绘本故事;教育教学活动中避免无效提问,用有价值的问题让幼儿动脑思考;将游戏活动设计的有趣味性,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等等,帮助幼儿养成爱阅读、爱思考、爱探究、爱提问的良好学习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们教师就要这样帮助孩子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这样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也就慢慢地培养出来了。

三、好习惯的养成,要持之以恒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好习惯的形成我们不能奢望只对孩子要求一次就在孩子身上定格,而要坚持随时提醒,随时纠正。不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从幼儿最根本的行为习惯进行观察反思,从幼儿生活的细微处着手,寻找适当的机会,采取正面引导的方式去教孩子。我们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我们是最了解自己的孩子的,一定要想办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和教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我们的言行反馈都表现在孩子身上,孩子是我们的影子,我们也要做到坚持自己的行为,不要等孩子发生错误时再去纠正,再去做表率。要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第一次做起,有细心,有耐心,有恒心。

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会让我们的孩子变得更加优秀,会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会给孩子一个更美好的未来。从幼儿期培养出怎样的习惯,长大后便会形成怎样的品性。在以后,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无论在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做人或是处事中,它都会以一种无比顽强的姿态干预着生活中的细枝末节,对每个孩子的一生,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家长与教师一定要家园共育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