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课堂行为浅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09
/ 2

教师课堂行为浅析

张宗园

武警工程大学乌鲁木齐校区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


摘要:本文对教师课堂行为进行分析,教师课堂行为在不同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类型的划分,简单介绍了教师课堂行为中的教学行为、管理行为、互动行为和反馈行为。最后以课堂提问为例,对其中所包含的不同行为进行说明。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行为 课堂提问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

课堂教学行为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课堂、教学和行为。课堂泛指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是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教学主要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部分组成,因此它涉及到的是教师和学生两个因素。行为受到理念和条件等外在社会结构的规定,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是构成活动的基本单位。结合当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论。因此课堂教学行为可以理解为:在由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共同构成的教学环境中,按照相关教学理论指导,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为达到教学目标所进行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课堂教学行为根据不同的角度,可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行为的主体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和互动行为;按照教师课堂行为的方式把课堂教学行为分为主要课堂教学行为和辅助课堂教学行为等。

二、教师课堂行为的类型

教师课堂行为是构成课堂形态的动态因素,包括外在显性现象和行动蕴涵的意义、行动指向的价值目标等内在隐性内涵。教师的课堂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积极作用的各种行为的总和。这些行为既各有其独立性又相互影响共同作用于学生,从而构成课堂教学的整体性影响。

(一)针对教师课堂行为,根据目标取向可将其划分工具性行为、表意性行为、道德性行为。

1.工具性行为是指教师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最主要和最重要的行为,包括三个基本阶段:课前的准备阶段、上课阶段、课后的检查评估阶段。该行为是经过教师理性设计、采取理性行动而实现目标的连续过程,目标明确、预先计划、事后检验都是其工具理性取向的具体体现。

2.表意性行为是指教师把思想情感通过课堂行为展现出来。积极的情感能够有效地调动教师和学生的情绪,营造和谐进取的课堂氛围,激发师生潜能的开发,增强学生发展的内在动力。表意性行为与工具性共存于课堂中,如果两种行为目标指向一致,表意行为的出现会产生出助推力,加速工具目标的达成,否则,会产生阻碍力,延缓工具目标的实现。

3.道德性行为是指教师以育人为终极追求,以传播社会核心价值观念,弘扬社会主义主流精神文化,以培养有道德的学生为首要任务,充分挖掘自己、教材、学生、课堂情境等各种因素潜藏和承载的道德意义,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过程中生成道德行为。

(二)针对教师课堂行为,根据行为对象内容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管理行为、课堂师生交流行为和课堂评价行为。

1.课堂教学行为是指课堂中针对知识技能的讲授传输为主的一种行为,在整个课堂行为中居中心位置。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可分成引导学习和评价学习两种行为。引导学习是指教师通过言语与非言语形式引导学生学习的行为。在这里引导是一种教学技巧,它包括言语技巧与表演技巧。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的另一面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在课堂上主要是对学生参与学习的评价,具体来说主要是在问答环节上的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当前学习现状的评价更主要的是它还会影响到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评价,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绪。

2.课堂管理行为是指运用管理的角度把学生的学习纳入到课堂教学计划之中,有组织的进行教学。好的课堂管理可以激发课堂活力,提升教育教学效果。随着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学习论等方面的理论得到丰富的发展,对教师提升教师课堂管理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教师在课堂行为管理中需要了解学生课堂行为问题产生的原因,改变传统行为方式,充分了解并尊重信任学生、调控好自身情绪、机智地处理课堂冲突,创造和谐课堂,提升教学有效性。

3.教学中师生交流行为在课堂上是不可缺少的。在课堂的这种交流具体体现在师生的认识和情感交流上。教师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讲述、讲解、讲演从来不是单向的。他必须在知识的海洋里架起一座由已知到未知又由未知到已知的桥梁。在这座桥梁上教师一方面借助教学行为以推进教学进程,一方面通过具体的交流把教学引进到学生的心灵深度。

4.课堂评价行为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判断评价。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一是为了有针对性地教学,二是为了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这两方面又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以后才能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水平因材施教。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程度进行评价,一种是形成性评价,所谓形成性评价是在学生学完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结束时进行的评价。这种评价是根据单元教学目标拟定侧验题测验完后就知道学生哪些间题掌握了,哪些问题还没有学好这既是一个教学反馈也是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的依据一种是诊断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是为了诊断学生学习某些学科是否缺乏某些基础然后根据评价来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参照标准的评价诊断性评价还能发现学生学习的一些基本问题,比如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一些基本的学习习惯问题因些诊断性评价也有益于教师因材施教。

(三)以课堂提问为例分析教师课堂行为

以课堂提问为例,此项教学活动中在不同角度体现着教师的课堂行为。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手段。好的课堂提问既是教师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又是教师智能的体现。比如,因为教师怎样问,学生就会怎样思考,怎样回答。因此,教师对问题的设计体现学习引导。课堂提问应明确提问目的,利用问题进行启发,做到引导学习。除了教学行为外,还可以通过问题的设计去进行教学管理。例如,使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就是一种教学管理行为的体现。在组织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此,课堂提问内容要有梯度和层次,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避免少数学生唱独角戏。同时,根据提问结果分析教学进度,以便进行教学进度的管理。课堂提问本身就属于一种师生互动,在此互动中,不仅仅包含教学内容,同时还是师生情感的交流。通过提问结果还可以对学生的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情况进行分析评价,以便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