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乡村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11
/ 2


如何培养乡村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周晓旭

江苏省淮安市 淮阴区天山实验幼儿园 223325

【摘要】: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然而我们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怕让孩子吃苦受累,凡事包办代替。从而导致孩子生活自理能力下降,对家人有很强的依赖心理,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卫生学研究表明,小班幼儿身体发展已适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幼儿学做一些简

单的生活自理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成为小班幼儿保教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关键词】: 幼儿 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会生活自理,从事简单的自我服务的能力,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不仅会满足自身的发展需要,更是幼儿在以后社会中赖以生存及发展的根本。教师游戏为基本形式,整合语言、游戏、生活、科学、常识等方面内容,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果利用游戏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理生活能力的培养,有益于幼儿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现状分析

如今我们大部分家庭都是独生子女,一个大家庭中六、七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为这一个孩子服务。由此我们的孩子出现了这样一系列的“独生子女现象”:以自我为中心、狭隘、自私、霸道,一味地索取不知回报、没有责任感、冷漠、互相攀比等等。不少家长、总会自觉或不自学地把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看成是生活上的包办代替,拒绝孩子自己动手尝试的欲望。这不仅剥夺了孩子动手的机会,还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

案例一 :

幼儿园小班下学期,绝大多数孩子已具备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可是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经过半学期的学习生活还是没有太大的提高。特别是我们班的叮叮,不知道为什么她每次小便都会弄到身上,甚至有一次我带孩子到草地上做游戏,她蹲在那儿玩,一边玩一边就哗啦啦解起了小便。而且又不肯和老师说自己要小便了。据我了解,他在家里都是妈妈提醒才去小便,又帮他脱好裤子,全部帮他做好,自己根本就不用动手。

行为分析:在案例中,孩子在园的表现与家长在家对她的“一手包办”现象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具体的原因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爱子心切,不敢放开手脚大胆地让孩子去做;二是没有正确的教养态度和方法,家长对孩子往往宠爱有加,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也有的家长对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认识不足,认为孩子现在年龄小,需要大人照顾,等孩子长大了自然而然地就会了,用不着现在刻意地去教他。

感悟:现代独生子女的教养方式是全家人将其视为掌上明珠,他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事事有父母包办代替,在过度保护下长大的孩子依赖性强,耐挫折能力弱。作为家长,应让孩子走出大人的“保护圈”,放开手脚,试试让孩子自己动手,多给孩子创造、操作的机会和活动。此外,幼儿期还是对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活、行为习惯和初步养成的发展最佳期,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策略一: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理解游戏对幼儿的特殊意义,并主动参与到区角活动的创设中。

《指南》中的教育建议告诉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如何指导及关注幼儿,以及应以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方式去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而游戏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所以我们必须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殊性,了解游戏的真正价值,让他们意识到幼儿教育不仅仅是幼儿园的事,不仅仅是老师的事,自己同样肩负着一定的责任。

例如:小班幼儿在玩角色游戏《娃娃家》的活动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几个孩子在一起玩,一个位扮演爸爸做着爸爸应该做的事情,另一位扮演妈妈做着妈妈应该做的事情,剩下的要么是宝宝,要么是小客人或者是别的什么人。难道他们是像我们家长说的那样在一起瞎玩吗,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与发展毫无益处吗?

策略二:根据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年龄特点选择材料、合理投放。

伟大的教育家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幼儿认识世界的途径。”自理能力的培养是为了顺应生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要求。幼儿穿脱衣服、用餐、自理大小便等方面的生活技能,是幼儿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成为小班幼儿保教目标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游戏是幼儿主要的活动形式,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手段之一,它比其他的活动形式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

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以独自、平行为主,他们一般是各玩各的,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份玩具,所以区角材料的投放应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选择玩具材料上,同样要注意趣味性、启发性、多变性和有效性。特别是废旧材料与自制玩具要把好消毒关。内容要来源于生活、体现新颖、新奇的特点,有利于幼儿摆弄和创新,材料和玩具使于清洗和消毒。

如:活动区“飘香果园”,教师根据小班幼儿手上小肌肉群发展的水平,从观察幼儿的兴趣出发。投放彩纸、图片、剪刀、胶水、布作成果子、再钉上纽扣、缝上魔术贴等。提供这些材料和物品,让幼儿练习粘贴、按、钮,挂、钩。还指导幼儿用一些果子,进行各种造型的拼盘游戏。练习将各种果子按照一定的特征进行分类,如:苹果、葡萄、桃子、梨子、樱桃等。

策略三:在区角游戏中用鼓励性方法去培养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

孩子的发展是有其规律性可循的,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比如有的幼儿在集体的教学活动中就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而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老师和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通过自己不断的探索,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教师如果对不符合自己要求的孩子过多苛责,孩子会有挫折感,容易失去信心。

小班幼儿处于身体迅速发展的时期,而动作发展又是其重要标志。为了给幼儿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机会和条件,小班的一日生活必须由形式多样的游戏贯穿,如通过运动游戏发展幼儿粗动作、通过区角的游戏发展幼儿精细动作。对幼儿动作发展的个体差异,我们要予以充分的理解和接纳,并为每位幼儿提供有效的帮助。

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天性,孩子们可以在生活自理过程中得到许多快乐,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和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一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颁布的 《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012
2.陈鹤琴 《活教育的教学原则》 上海新华书店出版 .1948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