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各环节的渗透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各环节的渗透

刘玲玲

碧江区实验小学 贵州 铜仁 554300

[摘要]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起初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起数学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感是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与数学之间亲密感的重要路径。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进行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数学与人类的活动息息相关,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作为科学的数学与作为课程的数学无不闪烁着文化的光辉。小学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起初阶段,培养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建立起数学与学生之间的亲密感是主要任务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传统数学文化是培养学生兴趣、建立起学生与数学之间亲密感的重要路径。而小学生们还不懂什么是传统数学文化,需要我们老师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逐渐渗透相关的数学文化。在课堂教学各环节中进行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可以让学生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体会到中国传统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本文就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中中“传统数学文化”的渗透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 如何在引入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引入环节主要是由教师创设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师要做好教学前测:学生已积累了哪些生活经验?现实生活中哪些事例、经验可以作为铺垫?让学生从事哪些实践活动可以强化对已学知识的掌握?怎样可以把数学化和生活化结合得更好一些?然后通过语言描绘、实物演示、多媒体电脑演示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情境。同时情景引入可以将相关的数学史适时引入课堂,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介绍数学发展史上的一些故事,是渗透数学文化价值教育的一种非常有效的途径。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故事,适时的作为引入内容插入课堂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对学生进行了数学文化的人文价值教育。例如在学习《圆的周长与面积》时,可插入一些关于圆周率的小知识,如《圆的历史》、《圆周率的由来》、《祖冲之对圆周率的贡献》、《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趣味记忆法》等等内容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感知圆的文化属性,感受圆特有的美,也可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历史渊源,了解古人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1. 如何在教学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教学环节主要是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教学中,利用教材为学生提供的丰富学习素材,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让学生自主发现数学问题、生成数学问题,促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教师在在数学知识的学习探索过程中,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一些数学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内容,有助于学生站在比较高的高度上学习相关知识。例如,在学到时间单位“时、分、秒”的时候,就可以给学生补充一些时间的数学文化知识。可以和孩子们说,在我们遥远的古代,那时候,还没有时钟,人们怎样计时呢?有聪明的人就想到用水漏的方法来计量时间。从汉代开始,人们用十二个时辰来计量一天一夜的时间,像子时、丑时、寅时、卯时等等。后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国际计量大会上把“秒”定位为时间的统一单位,时、分作为时间的辅助单位。因此,从那以后,各种各样精美的时钟、手表日益展现在人们面前,看到时钟,大家心里对于时间就明确多了。后来又出现了电子钟、表,现在的手机也带有时间的功能,看时间真是越来越方便了。现在工作、学习都需要看时间,所以我们首先要学会准确地认识时间。这样,学生对于计时的方法有了简单的了解,再学习认钟面就能做到有的放矢。

  1. 如何在练习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练习环节主要是由教师设置题目让学生巩固练习,实践应用与拓展的过程。教师应该根据小学数学教材练习设计新颖,富有创意的特点,充分利用与实际生活,实际经验相结合的、形式多样、趣味性的练习,为学生创设应用相关知识、方法的机会,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方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同时教师在例题练习题的选择上可以适当使用古代数学问题,让学生体会我国古代数学文化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例如在学习方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解决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共一笼,上观有首三十五,下顾有足一百二,试问鸡兔各几何?”又例如在讲解最短路径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入古代数学中这道数学题:“有一棵枯树直立在地上,树高2丈,粗3尺,有一根藤条从树根处缠绕而上到达树顶,请问这根藤条有多长?”这样学生既学习了知识,又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历史积淀。

  1. 如何在小结环节渗透传统文化。

小结环节主要是由教师进行总结反思,完善知识结构的过程。总结是对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将零碎的、分散的知识整理成有条理的、系统的知识的过程,也是学生将所学的新知识内化,与原有知识融合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

语文中的日记和作文,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同样,也可以鼓励学生写一写数学小论文,从而也能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发现数学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文化。这里所说的数学小论文并不是什么高深的内容。例如,学到三角形和长方形的时候,学生就可以把这两种图形做一比较,除了边数不一样,角不一样,还能发现什么不同的地方,课后孩子们就可以自制一个三角形和长方形,通过研究,写出自己不一样的发现。有的孩子可能会发现三角形不易变形,而长方形容易变成平行四边形,这就是为什么屋顶用三角形的支架来固定,而不用长方形的缘故了。把自己的研究过程写出来,也许短短几十字,也许一二百字,就是一篇像样的数学小论文。

结束语

总之,数学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中华文化五千年历史,传统数学文化是我们的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数学教学也应承担起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责任。渗透传统数学文化的方法、形式多种多样,作为数学教师,传统数学文化渗透得及时到位,数学课就充满了生机,为了学生们综合素养的提高贡献自己的一分力量。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刘玲玲(1987年1月)女,汉族,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大专 研究方向: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中的渗透,游戏教学在数学中的实践与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