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准确性的策略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3
/ 2

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计算准确性的策略分析

吴天保

湖北省大悟县宣化店镇中心初级中学, 432800



摘要:提高计算准确性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基础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合理有效的策略,不断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为其他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持。本文详细分析了影响计算准确性主要因素,根据分析结果探索了具体的改进策略,为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计算准确性;提高;策略

准确的进行计算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数学能力和生活技能,计算的准确性不仅影响着其他数学知识的学习效果,也会对学生的实际生活和长远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强对计算准确性提高的重视。然而,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进行比较复杂的计算可能会遇到一些实际困难,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策略,促使数学计算准确性教学水平不断提升。

一、影响小学生在计算时的准确性因素

学习态度

正确的学习态度是数学计算教学顺利实施,教学效率和效果不断提升的基础,但在小学计算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意识到计算能力在数学学习中的基础性作用,对计算准确性的提升重视不足,导致教学工作的开展受到不利影响。同时,由于学生对计算准确性教学重视不足,在平时的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对计算错误问题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改正,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导致计算准确性较低,对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日常生活中的计算问题的解决都产生了不利影响。

(二)计算规范性

计算是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内容,其与其他数学知识一样都具有一定的规律,要想使计算的准确性得到提升,教师就需要遵循计算的基本规律,按照计算的基本规范,积极开展数学计算教学工作,这样才能较快的提升计算准确性。但在实际教学工作开展过程中,教师对专业性教学重视不足,没有引导学生认识计算的基本规范和规律,导致学生在实际问题的计算过程中存在各种不规范问题,这也会对计算准确性的提升产生了不利影响。比如,很多小学生对书写规范不重视,在书写过程中出现字迹潦草数字3、8、9等无法准确区分的情况,这就会对计算工作产生不利影响。同时,还有很多学生比较喜欢口算方式,在计算相对复杂的问题时,不打草稿,或者草稿比较混乱无法进行后续复查,这也是比较常见的计算不规范问题,也会影响计算的准确性。

二、提高小学生数学计算准确性途径

(一)积极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为了有效提升小学数学计算的准确性,教师就需要从激发学生的计算热情、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入手,只有如此,才能使计算这项基础性数学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奠定坚实基础。在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强化学生对数字的敏感度,让学生逐步培养较强的数字意识,这样学生才能在遇到数学计算问题时,及时的运用心算、口算、笔算等方式进行计算,计算效率和准确性才能逐步提升。同时,教师必须将数学计算教学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积极探索、收集数学计算问题,锻炼计算能力,将数学计算和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不断强化数字敏感度、提升计算准确性。

(二)加强计算规范性教学

为了提高计算准确性,教师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计算问题和计算方式,开展专业的培训教育活动,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不同计算问题和计算方式的具体规范,让计算问题严格遵循具体规范顺利开展。口算是最基本的计算方式,在口算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不断提升口算思维能力,掌握口算的基本技巧,促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和口算准确性不断提升。在笔算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极利用草稿来进行计算,在运用草稿过程中需要掌握正确书写规范,避免书写混乱导致数字无法有效识别,影响计算效率和计算准确性的提升。在运用草稿进行笔算训练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将这一思维进行延展,让学生逐步丢掉草稿,运用心算的方式进一步提升计算效率和计算准确性。

(三)积极开展分层教学

在教授学生计算知识和技巧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明显的感受到学生之间的基本学习状况、学习效果、学习能力等之间都会存在较大差距,为了使教学方式发挥较大效果,使每一名学生的计算准确性都得到提升,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进行科学分组,并在此基础上开展分层教学,促使教学效果不断提升。对计算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逐步训练学生的计算效率和准确性,不断提升计算难度,使学生的计算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对于计算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教师应将重点放在计算思维和习惯的培养方面,让学生掌握计算技巧,并鼓励学生加强自主训练,促使计算准确性不断提升。同时,教师还需要认识到计算结果是唯一的,而计算方法却有不同种类,教师在开展分层教学时,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促使每一名学生的计算能力都能够得到有效提升。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将分层教学和合作教学、情境教学等方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主的开展计算交流活动,进行数学思维碰撞,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拓展,也让学生对数学计算产生较大兴趣,并激发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运用计算方式方法,提高计算准确性。比如,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可以随时根据路边的具体情况,进行数学计算训练,一个学生提出问题,一个学生进行回答,或者几个学生一起进行数学计算比赛,这样不仅可以通过有效训练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还可以让数学计算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有效实践,对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生活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结语

数学计算是数学教学中的基础性内容,也是其他学生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锻炼学生的数学计算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规范性,促使学生的数学计算准确性不断提升,为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李红彩.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J].散文百家·国学教育,2019(7).

[2]朱华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3).

[3]朱华林.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提升策略分析[J].儿童大世界(下半月),2019(3).

[4]孙庆丽.分析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策略[J].读与写(教师),20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