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三酒”入课堂 醉入“讲堂”培素养——以Fe2+和Fe3+的转化为例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4
/ 2

巧用“三酒”入课堂 醉入“讲堂”培素养——以 Fe2+和 Fe3+的转化为例

陈玉荣

河北承德县第一中学,河北 承德 067400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标。本文请“三酒”入课堂,将化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学生在课堂中沉醉,达到了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科学态度的目的,实现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酒;化学实验;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奇妙的化学现象总能带给学生很多惊喜,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在欲望的趋使下,学习就变成了自觉的行为。因此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实验,联系生活,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并产生新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课堂,真正的学习。Fe2+和Fe3+的转化是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一》专题三第二单元“铁的重要化合物”知识的一部分,该部分知识的教学设置在氧化还原反应和金属钠、镁、铝及其化合物之后,是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基础后的一节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但区别之处在于铁属于变价元素,因此教学的重点就落在了如何利用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指导元素化合物知识Fe2+ 和Fe3+转化的学习。

一、设置情境 激趣引入

教师

活动

1.展示图片

(展台展示)

5fbcca48ddf94_html_1e1874f2e699c64c.jpg

5fbcca48ddf94_html_c89c7b1a5c6f149.jpg

5fbcca48ddf94_html_6a37f94565a483c7.jpg

“啤酒”

“红酒”

“白酒”

2.情境引入

(语言表述)

朋友聚会的时候,总是无酒不欢,啤酒、红酒、白酒,觥筹交错,推杯换盏中加深了朋友间的情谊。今天老师就来做个调酒师,把“啤酒”调成“红酒”,再把“红酒”调成“白酒”。现在见证奇迹的时候到了。

3.演示实验

把展示样品中的“啤酒”倒入一个空的酒杯(空酒杯里滴有几滴硫氰化钾溶液),“红酒”出现了;再把产生的“红酒”倒一半到另一个空酒杯(酒杯里事先滴入维生素C的溶液)中,“白酒”出现了。

学生

活动

观看实验现象,感受化学实验现象的神奇;从心里产生浓厚的兴致,体会化学的神奇之处,产生探索现象的欲望。


设计

意图

伯拉图曾说:“我们目睹的一切,即是我们所说的情境,其不等于知识,知识是造成情境的存在”。创设此情境,目的就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能够接触到的“三酒”入手,通过此酒只具有“酒色”,却没有“酒香”进行感知,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思索现象背后的本质。在探究欲望的驱使下,产生学习的欲望,继续学习本节知识。

二、主动求索 揭秘释疑

教师

活动

语言表述

老师调出的酒能不能喝呢?这种神奇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呢?化学药品间的反应,创造了这样神奇的效果,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到底是哪些化学药品创造了这些奇迹呢?俗话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请同学们带着下列问题阅读教材75页“信息提示”与“活动探究”,解决自己的疑惑。

展示问题

1.“啤酒”的成分是什么?

2.“啤酒”是怎样变成“红酒”的?发生的是哪个反应?

3.“红酒”是怎样变成“白酒”?例举所加入的试剂并写出发生的反应。

4.在实验托盘中找到你所需要的试剂,亲自证明一下你所得到的结论是否正确?

学生

活动

1.读书,认识所学知识内容:Fe2+ 和Fe3+的相互转化、Fe2+和Fe3+检验方法。

2.从实验托盘中所给的试剂出发,从氧化还原反应的角度认识实现Fe2+ 和Fe3+转化的方法。

3.动手操作实验,验证Fe2+和Fe3+的转化过程,

4.书写Fe2+转化成Fe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Fe3+与硫氰化钾反应变红色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5.得到啤酒的成分为Fe3+的盐溶液,红酒的成分Fe(SCN)3的结论。

设计

意图

在奇妙的化学现象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全新化学情境中,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理解形似和神似的区别,培养学生的微观原理与宏观辨识学科能力;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在书写方程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知识升华

教师活动

语言

表述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啤酒” 、“红酒”和“白酒”的成分和他们之间互转化,那我们再把“白酒”转化成“啤酒”呢?请同学们再次利用实验托盘中的药品实现“啤酒”到“白酒”转化。

学生活动

在认识了“啤酒” 、“红酒”和“白酒”的成分后,选择合适的氧化剂把Fe2+转换成Fe3+。并能写出Fe2+ 转化成Fe3+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实现 “红酒”到“白酒”的转化。

设计意图

解决了情境中的一系列问题后,只实现了Fe3+到转化和检验,缺少Fe2+ 到Fe3+转化,因此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进行知识的拓展,提高了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

思考都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以问题为主线的教学思路,把“三酒”颜色的转变作为情境,把情境作为课堂的纽带贯穿于课堂始终,在学生观察实验的真实情境中引出问题,探究Fe2+和Fe3+的相互转化的条件和试剂;在神奇现象的驱动下,发现问题,主动探究,操作实验,让情境激发学生动心、动脑、动手,让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醉起来。这种引导学生自发学习、自主探究的过程,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磊.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化学学科能力研究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 包春华.让“情境链”贯穿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始终 [J].化学教与学,2012第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