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5
/ 2

思维导图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潘露梦

浙江省永康卫生学校

【摘要】目的:分析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院的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名,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5名,接受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和对照组(35名,接受传统教学方式)。结果: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各考核成绩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加深学生对护理学各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其能学会合理应用、相接各知识点。

【关键字】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思维导图

护理学是以维护、促进、恢复人类健康为基础的综合应用科学,尤其是内科护理学中,涉及到人体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多种脏腑器官、组织,对护理人员专业护理技能的要求更高,因此需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护理技能,确保学生在实习中能有较专业的技术,以帮助患者恢复较正常的机体功能[1]。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的教学中,可加强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使学生能更好的将各知识要点相结合,使其能更好地面对易突发各类事故的实际护理工作。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在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加入思维导图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我院的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70名,按班级分为观察组(35例,女20例,男15例,年龄范围为17-22岁,平均年龄为18.04±1.03岁)和对照组(35例,女19例,男16例,年龄范围为17-22岁,平均年龄为18.07±1.01岁)。对2组基本资料,如年龄、性别组成等通过应用统计学对比分析后显示,差异细微(P>0.05),可进行对比和讨论。

1.2方法

1.2.1 教学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均接受传统教学方式,即在课前教师需告知学生下节课大概的学习内容,使学生能做好预习工作。在教学中多以案例教学及传统板书形式为主,告知相关护理技能的经典案例,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印象。课后可以以案例为主,让学生进行相关案例的探讨、分析,并重新规划、制定护理方案,教师和其他同学对其护理方案进行评估。

观察组:观察组均接受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其教学方式具体如下。(1)课前,课前教师可以以思维导图形式,将同下一节教学内容的相关知识列出,并指出不同知识间的相关性,学生以思维导图为基础,完成下节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的预习,并让学生尝试自行写出与下节教学知识相关的思维导图,并记录疑点、难点。(2)课中,教师需根据思维导图,向学生有逻辑性、联系性的讲解各类理论知识,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能将各节知识向连接,同时通过思维导图的分级,让学生知晓各类知识内容主要的重点,及不同知识点间的包含所属关系。(3)课后,课后教师可布置相关案例讨论题,让学生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并将护理方案中设计的护理技能、知识点等以思维导图形式做出,并在下节课或课间对学生所作思维导图进行点评,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一套护理方案中各类护理知识的印象,提升其理论知识应用能力。

1.2.2 观察指标

统计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即统计两组学生经不同教学方式教学一学年后的病案分析、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以分析两种教学方式的应用效果。

1.2.3 统计学方法

考核成绩(计量资料,5fbe10d0b8509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22.0软件)中,经由t验证,若(P<0.05)则认为有研究意义。

2 结果

统计对比两组学生考核成绩,观察组病案分析、理论知识考核成绩相比于对照组更高,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情如表1所示。

1 观察组和对照组考核成绩的对比[5fbe10d0b8509_html_e5143fd98da149bb.gif]

组别

例数

病案分析(分)

理论知识(分)

观察组

35

80.83±3.92

82.93±3.78

对照组

35

75.93±3.89

78.06±3.74

t

-

5.249

5.418

P

-

0.001

0.001

3 讨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能表达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以一个知识点为思考中心,向外发散同此知识点相关的关节点,通过此种连结方式衔接各知识点间相关性,如大脑神经元一样,在教学中,可让学生以某一知识点的思考中心为主,通过发散性思维,同时知晓、掌握经此知识点可联想到的知识,可帮助学生衔接某一学科中不同知识内容,帮助其有效掌握同一学科中的所有知识点

[2-3]

将思维导图教学方式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由于内科护理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较高,且内科护理中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方面的疾病多会累及患者多个组织、器官,护理人员需合理利用不同的护理技能及知识,以帮助患者恢复较健康的身体状态。在思维导图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中、课后都需以思维导图为主,使学生能有效掌握同某一知识点相关的其他理论知识,再适当结合病案教学方式,让学生用思维导图方式,制定某一病案的护理方案,将不同护理知识有效结合在同一患者的护理方案中。同时由于思维导图可有效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因此待学生遇到问题时,可利用思维导图方式,将同此问题相关的知识、可实施的解决方案、相关疑问等相连接,进而使其能学会解决同此类问题相似的所有临床护理问题。在本研究中,通过传统教学同思维导图教学方式间对比可知,接受思维导图教学的学生,其病案分析、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更高,即思维导图教学方式能帮助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学生提升学习成绩,使其能更好地掌握同护理学专业知识。

综上所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中职护理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加深学生对护理学各理论知识的应用,使其能学会合理应用、相接各知识点。

参考文献

[1]陈毅敏, 申玲, 庄嘉元, 等. 思维导图笔记在内科护理学课后学习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18, 38(6):847-850.

[2]王慧. 思维导图在高职护理人体解剖教学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解剖学研究, 2019, 41(4):90-92.

[3]常晓晓. 思维导图联合以问题为导向学习法对在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及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J].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8, 33(6):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