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将家训家规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如何有效将家训家规文化融入高中语文教学

梁精华

广西河池市 南丹县第二高级中学 广西河池 547200

摘要:我们首先应该把他看成一个人,知道一个人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会有自己的执着和追求。你要相信,他有着和你一样的情感表达,甚至于更浓烈。他有爱,有喜欢,有恐惧,有厌恶。因为他有这些情感,所以你不能总用恐惧和厌恶去掌控他,使他因为害怕受罚被骂而不敢犯错。正相反,你应该做的是让他因为爱你,不舍得你伤心,所以不愿意去犯错。不敢和不愿意,这期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在首先把他当成人对待之后,我们才能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他没有成年,三观没有完全建立,需要父母老师的教育和引导。



关键词:现代化、创新、尊重、理解、家训、家规



引言:

对中国人来说,有家就有家训家规。从祖谱到普通百姓父母长辈的一言一行,家训家规形式不同,传递的都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道德准则和价值取向。万丈高楼始于基,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起点是家训家规。家训家规就是一个人和一家人成长的地基,从《朱子家训》到《曾国藩家书》,这些优良家风的教诲,成就的是我们熟知的大家。自古至今,从城市到乡村,家风文化源远流长,“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我们的家风在一个共性家风文化的影响下,每个家族又有其鲜明的家风特征。传统中国,“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但是现今家训家规文化的文化愈发不受重视,我们应该重拾这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且将家训家规文化的教育融入到高中语文课堂之中,高中是一个人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语文课堂所学的知识,又方便我们拓展出家训家规文化。所以将家训家规文化如何有效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是每一个语文教师急需思考的问题

1.家训家规的现代化

高中是一个人承载路上最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一个孩子树立正确三观和道德价值的关键时期。作为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这一时期,不仅要传授知识文化,更要将家训家规中优秀的思想融入我们的教育之中来。家训家规教育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一个人的思想品德具有起步和奠基的作用。但是整个社会与以往的社会的都已经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再拿出曾经的条条框框来教育学生,就略显蹩脚。我们应该紧密贴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观,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并且符合时代的现代化家训家规。我们就不能照搬曾经的家训家规文化来教育孩子,我们应该在前人的基础上探索出新的思想文化内涵,紧密贴合时代与学生的思想。

1.1内容现代化

结合大量的实践教育经验来说,我认为:我们需要对教训家规的内容进行更新与甄选,一些不符合现代价值观和与主流思想完全的相悖的思想内容我们就要进行修改与删替,在古人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属于这个时代的家训家规。例如现在社会中常见的“私塾式学堂”,依然是一成不变的继承传统那一套,最后的结果是,孩子不仅没能学到真正的知识,反而变得麻木不仁。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一味的为了追求创新而忽略了传统家训家规中的优秀精华部分。应该站在这个时代上给予家训家规传统优秀的部分新的理解与解释。只有我们完成家训家规内容的现代化我们才能融入到高中语文教学的课程之中。

1.2教育方式现代化

当我们完成内容的选择后,我们最大的问题就是采取怎样的教育方式来使学生吸收家训家规文化内容。我认为教育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一种,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从授课老师的言传身教,到一对一的教育,再到课堂上从教学内容引入到家训家规、不同组织层级的教育,到线上线下的交互学习,现代家训家规的教育方式应该具有更多的可选项。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地区的差异性乃至家庭的千差万别,现代家训家规的方式方法上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更多更大的实践探索,非一日之功。

1.3家庭与课堂联动现代化

一个孩子要想学懂家训家规并反应在行动上,光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老师与每个学生家庭成员之间的配合。需要社区、学校、家庭乃至政府发挥各自优势,横向纵向给与有机高效配合。特别是课堂与家庭的联动,课堂是学习家训家规的理论,而家庭生活就是实践理论的地方。如果只是靠学校或者家庭一边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老师与家长同时努力,效果才能十分深刻的体现出来。并且是在广泛深入动员的基础之上,在分工细致、交互配合的活动之中,在参与者及时反馈、不断总结完善的活动之后,家训家规的教育才能实现最大化的价值。

2.老师与家长的思想转变

家训家规的教育并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要想孩子接受家训家规文化思想,那么我们就得先扭转我们的思想。不能高高在上的与孩子交流,我们得尊重孩子、贴近孩子。以便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孩子的思想,也为我们的教育提供突破口。只有老师、家长树立了正确的榜样,并给予正确的引导。我们才有可能将家训家规文化传授给学生。

学会理解尊重孩子,为什么有的老师家长家训家规教育许多遍孩子也听不进去,因为他们带入的永远是父母、老师的角色,而不是孩子的角色。孩子明白很多事,懂得爱和被爱,懂得做错了事会让父母、老师失望。很多人做不到平等尊重的对待孩子是他们首先把他看成自己的孩子或者自己的学生。他有爱,有喜欢,有恐惧,有厌恶。因为他有这些情感,所以你不能总用恐惧和厌恶去掌控他,使他因为害怕受罚被骂而不敢犯错。正相反,你应该做的是让他因为爱你,不舍得你伤心,所以不愿意去犯错。不敢和不愿意,这二者间的差别是巨大的。

将孩子看成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他与你才是平等的。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必须意识到他是一个有思想的完整个体,我们的思想不应该凌驾于孩子的思想之上,应该平等的进行的思想上的交流。否则你居高,他仰望,永远没有尊重平等这件事。我们的教育也不能深入到孩子的内心之中,我们只是在单方面的演讲,而不是在与孩子交流,那么家训家规我们也无从谈起。



参考文献:

[1] 徐梓.家风的意蕴[J].尋根,20153156-158.

[2] 张琳,周斌.弘扬传统家训文化培育当代优秀家风:“中国传统家训文化与优秀家风建”国际学术研讨会纪要[J].道德与文明,20153156-158.

[3] 张敏.我国古代家训中的家庭教育思想初探[D].华东师范大学,2009.

[4] 周春辉.论家风的文化传承与历史擅变[J].中州学刊,20148144-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