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

刘伟

神木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719300

摘要:《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重视学习过程,改善学习方式”通过“采用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会数学的思想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依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适当加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模式,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掌握合作的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数学的学习当中,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做到个性发展、快乐学习。

关键词:中职 数学课堂 小组合作学习 探究

引言

小组合作学习是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形式,它的主要优势在于凝聚小组成员的智慧解决一个或一些疑难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互相带动、共同提高。然而,在中职数学课堂教学实践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没有真正发挥出小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的教育事业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并不断追赶世界教育的步伐,在课堂教学模式上“填鸭式”教学模式被打破,全新的教育模式不断涌现,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学生能在小组中与其他同学具体的讨论问题,在学习小组中,同学们能各抒己见,教师观察整个探索过程,对共性问题进行具体解决,个性问题进行针对性解决,从而锻炼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不同的讨论热点,小组提出相关的见解,这种情况下,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思路变得清晰,保持良好的主观能动性,在疑难问题的解答过程中,能发挥思维能动性解决数学问题。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能锻炼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1. 教师做主导,学生被动学

为了应对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作为公共基础知识考试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学生也不得不对其重视起来。但在课堂教学中,还是以教师作为主导,学生学得被动,一方面由于学生思维不活跃,缺乏独特的想象力、创新精神,导致课堂上缺乏主动参与意识,另一方面课堂设置中缺乏自主、合作学习的实践活动,导致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学生合作参与意识不强

学生虽然进行了合作交流,但由于教师没有正确的理解合作的要旨,把一些毫无讨论价值或过于简单的毫无难度的问题交给学生讨论,纯粹是浪费时间,也有一些却有合作必要的问题,但是问题一出现,教师立即组织小组合作交流,而不是先引导学生自己先探究,深人思考。

三、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具体措施

  1. 制定教学目标,刺激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时,多数学生无法集中精力完成学习任务,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中,教师为各个小组制定对应的讨论目标,比如,学生在学习三角形相关知识时,教师在第一节课的探究中不能设定难度较大的学习目标,而是让学生循序渐进地进行学习,学生在浅显内容学习后,能深入探索全等三角形数学问题,并制定后续的学习目标,在这种学习模式下,能激励学生更好地参加学习小组。此外,教师也可对知识进行有效梳理,将无法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进行处理,将能够在讨论中解决的实际问题分发到各个小组中,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浪费大量时间,也能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性,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具有浓厚的兴趣。

  1. 认真研究学生,进行科学分组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组建良好的合作学习小组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首先,教师要去认识学生。综合分析研究每个学生,认真罗列出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科优势和不足。其次,教师组建临时小组进行磨合。我们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学科差异、男女生人数等进行分组,使每个小组内男女生人数相当、成员性格互补、学科优劣搭配适当,选出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的同学暂时担起组长职责,让各小组在临时组长的带领下摸索前行,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彼此磨合。最后,确立小组,稳固小组成员,组建小组文化。教师通过小组磨合期的观察,分析每个小组的具体实际,尽量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和各小组间差异最小化的原则,对各临时小组的成员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各小组成员的推荐下选出自控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强、学习自觉性和责任心强的同学担任组长。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确定小组名,树立他们共同努力的方向和兴趣爱好。

  1. 因材施教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差异,教师应当展开因材施教,从而完成初中数学的教育目标。比如在三角函数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以学生的学习能力及学习成绩作为分组标准,基础较差的学生探究三角函数的概念性的问题,基础较好的学生探究难度较高的问题,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分组,使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完成三角函数的学习任务,从而提升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

  1. 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水平。

结束语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将不同层次的学生融为一体,让大家朝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更好地培养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同时也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生们更加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和课堂目标。

参考文献

[1]游洁.中职数学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探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5):28-29.

[2]张文彬.浅谈中职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J].教育科学论坛,2019(33):57-58.

[3]蔺焕煜.中职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