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6
/ 2

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探讨

1 徐丽丽 2 孔林焰 3 陈希希

1 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2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3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第三小学 

【摘要】目的:分析脑性瘫痪患儿实施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对其智力与预后改善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7年02月至2020年02月时间段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0例参照组(常规教育)和30例研究组(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比对2组患儿干预前后临床变化情况。 结果:经不同方式干预前2组生活能力与智力评分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能力、智力评分、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对比,均显著偏高,(p<0.05)。 结论:将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应用在脑性瘫痪患儿中,能改善患儿智力与生活能力,预后效果显著。

【关键词】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智力;预后

患有脑性瘫痪患儿不仅自身的日常生活和身心健康会受到影响,同时其智力发育也会受到影响,并且很对的患儿未能得到教育机会[1]。现今,国内医疗中医疗法以及康复药物疗法相对一般,所以必须基于患儿更加有效的方式让其智力得到显著恢复[2]。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7年02月至2020年02月时间段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分析实施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对其智力与预后改善情况,现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随机挑选2017年02月至2020年02月时间段收治的60例脑性瘫痪患儿,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将其分为30例参照组(常规教育)和30例研究组(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阶段在(1~9)岁之间,平均年龄(5.02±1.17)岁之间。比对2组患儿各项基线资料,(p>0.05)。

1.2方法

参照组:实施康复治疗时对患者相关照护注意事项进行掌握,明确告知患儿和家属操作流程与治疗目的。根据医嘱要求给予患儿康复治疗(包括:饮食调整、运动调整和康复理疗),增强对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的观察。

研究组:(1)感知觉功能和体能运动锻炼。为患者制定专门的平衡训练和感觉统合训练;(2)中医。实施中医按摩与推拿治疗;(3)引导式治疗。陪同并协助患儿实施独立运动、粗大运动以及感觉等训练,在此技术上加入特殊教育,添加语言、韵律和音乐,指导患儿同游有趣的游戏中统和认知能力以及语言表达等等,针对出现负面情绪的患儿实施心理疏导;(4)日常训练。增强患儿个人独立生活自理能力;(5)智力反应以及认知能力训练。根据患儿智龄与学习能力实施分班教学,随后根据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个案教育训练。

1.3观察指标

患儿智力水平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进行评估,生活能力采用粗大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分数越低视为智力水平及生活能力越低。

1.4 疗效判定

干预后患儿全部临床症状彻底消失,智力水平及生活能力评分高为显效;干预后患儿以上指标有所改善为有效;干预后患儿以上指标未得到改善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24软件进行计算,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5fbf46bf5f2d3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表示,采用t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结果

2.1 对比2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能力与智力评分变化情况

表1所示,经不同方式干预前2组生活能力与智力评分有可比性,(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能力与智力评分与参照组相对比,均显著偏高,(p<0.05)。

1对比2组患儿干预前后生活能力与智力评分变化情况n5fbf46bf5f2d3_html_c2537665a869c10b.gif ±S

分组

例数

生活能力

智力评分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参照组

30

32.59±2.63

42.74±4.88

30.22±2.45

37.44±2.90

研究组

30

32.66±2.59

56.99±5.77

30.30±2.48

42.75±2.96

t


0.104

10.328

0.126

7.019

p


0.918

0.000

0.900

0.000

2.2 对比2组患儿康复情况

表2所示,经不同方式干预前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对比,显著偏高,(p<0.05)。

2对比2组患儿康复情况n5fbf46bf5f2d3_html_9470930946933e60.gif

分组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参照组

30

10(33.33%)

8(26.67%)

12(40.00%)

18(60.00%)

研究组

30

18(60.00%)

11(36.67%)

1(3.33%)

29(96.67%)

X2


4.286

0.693

11.882

11.882

p


0.038

0.405

0.001

0.001

3讨论

通常脑性瘫痪患儿出现病变位置常在脑部,伴有癫痫、行为异常、精神障碍和感官障碍等,目前针对该疾病患儿在治疗方面困难较大,康复效果较差,因此改善患儿生活能力与智力水平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通过实施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再结合中西医,可让患儿各方面潜能发挥至最大,同时还可提升患儿探索未知世界的能力以及兴趣,增强患儿交往能力与独立生活自理能力,将其自卑心理彻底消除。给予患儿感官功能与体能运动训练,可改善平衡能力、肌肉、神经以及感知发育,结合中医康复医疗理论,可显著改善患儿行为姿势与运动功能,加速治理恢复,配合日常游戏以及生活技能的训练,可增强患儿语言表达、认知、运动指令协调等,改善预后[3]。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能力、智力评分、总有效率与参照组相对比,均显著偏高,(p<0.05)。

总之,针对临床出现脑性瘫痪患儿,实施特殊教育统和+康复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同时还能加速患儿生活能力与智力水平的恢复。

【参考文献】

[1]张良,刘燕萍.康复医疗与特殊教育统和实施治疗小儿脑性瘫痪预后观察和智力恢复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5):193-195.

[2]黄燕霞,陈艳妮,肖农.中国儿童康复医学的回顾与展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9,34(10):842-844.

[3]聂玉琴,许菊芳,木塔力甫·努热合买提, 等.新疆小儿脑性瘫痪防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8,41(5):643-648.

1,徐丽丽,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二级教师 本科

2.孔林焰,温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二级教师 本科,硕士在读

3.陈希希,温州市龙湾区瑶溪镇第三小学 二级教师,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