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给学生以自由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27
/ 1

写作要给学生以自由

李绍印

山东省诸城市龙都初级中学 262200

关于写作,《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尊重学生的自主性、独创性。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写作,必须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

   一、 心灵的自由 

我觉得作文就是要抒写真性情,就是要写出心中眼中独一无二的“这一个”,就是要通过独特的视角写出对生活的独特的认识,就是要让学生解放自己的眼睛解放自己的大脑,通过作文展示自己独特的个性。“世界上没有绝对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每一个学生也是独一无二的,也都具有鲜活的个性。教师应该提供机会让学生心灵的泉水无拘无束地奔涌。

  1、创设民主宽松的氛围。要让学生毫无顾忌地展示思想个性,必须有一种民主宽松的氛围。我们应使每位学生都具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从而在没有压力的气氛中充分展开认识活动,所以说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学习的和谐关系,是让学生拥有心灵的重要前提。然而恰恰是在这一点上,我们过去的作文教学却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学生的心灵自由。写《我的老师》就赞美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就写老师冒雨给学生补课,带病上课晕倒在讲台上,不顾生病了的父母儿女。写《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往往会写“朝霞满天,红日初升”,接着回顾中华民族的历史,联想到革命先烈的事迹,然后赞美今天的幸福生活,最后想到自己该好好学习,多做贡献。写景,只能是借景抒情;写物,只能是托物言志;写事,只能写“有意义”的事;写人,只能写“心灵美”的人……―在主题立意如此“崇高”“庄严”的作文教育下,学生的心灵已被牢牢地套上了沉重的精神枷索,哪有点心灵空间?又何谈个性!

   2、让学生随心所欲抒写真性情。作文也应该是心灵世界的展现,而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心灵世界,这个世界“是个性化、自然的,是未经人道的,是充满了特别的感情和情趣的,是心灵的笑语和眼泪”。文章应该是思想感情的自然体现,写文章应该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我对学生作文的要求是八个字:“真情实感,随心所欲。”只要真实、健康,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可以写真诚的崇高情怀,也可以写有趣的平凡生活;可以写现实的眼前景物,也可以写幻想的未来世界;可以写与老师商榷,也可以写与大师的对话;可以评论经典,也可以改写名篇;可以写“大江东去”,也可以写“小桥流水”;可以鄙薄蜜蜂,也可以赞美老鼠……总之,学生的作文应该丰富多彩美丽多姿而又能呈现出丰富的个性色彩。

   二、选择的自由

   1、给学生自由想象的权利。“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人生的酸甜苦辣,作文时都可尽情地抒写。而且必要时教师还要为拓宽学生的视野创造条件。让学生多观察自然,了解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分析问题,事物的答案本来就是多元的,即使他们分析得天真、幼稚,但正是这天真、幼稚使事物充满了色彩,我们的态度只能是鼓励,绝不能扼杀学生的心灵。如“雪化了,变成了春天”,“阳光很活泼”,“花儿伸了个懒腰就把花儿撑开了”,等等。多么富有个性的想象!应尊重学生这种丰富而又大胆的想象的权利。

  2、给学生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内容的宽泛,决定了形式的多样性。话题作文、联词作文、音乐作文、合作作文、接力作文、成语作文、趣味作文、编写短剧等等,多种形式的作文极大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每个学生都快速找到自己所擅长的一种形式,尽最大努力发挥自己的特长,写出好文章。如在一次以“人与自然”为话题的作文中,学生们各自有了用武之地,有的用拟人手法“小河的呻吟”写环境的被污染破坏;有的以“特殊拍卖会”为题写外星人到地球上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有的以“一次特别审判”为题指控人类对地球母亲的伤害;有的以“水的自述”为题写水对人类的作用,等等。可谓异彩纷呈,从这次作文中我看出了自由带给学生的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力。

    作文教学中我们应放开对学生手脚的束缚,给学生创造心灵自由的空间,给他们以自由思考的空间,给他们一片自主的蓝天,这样将会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作文潜力,最大限度地展示学生的独特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