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分析与2021年备考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3

2020年高考分析与 2021年备考策略

杨芳

贵州省兴义市第八中学 562400


2019年,教育部明确提出要立足全面发展育人目标,构建包括“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在内的高考考查内容体系。《高考评价体系》是发挥高考正向积极导向作用的坚实基础,实现招-考-教-学全流程各个环节无缝衔接,良性互动。毫无疑问,高考具有反拨功能,对我们的教学具有指导性。高考还要突显公共性,既要满足人民群众的公平性诉求,又要确保选拔的科学性,需要统筹兼顾。据此,我们需要认真研读《高考评价体系》和高考真题,仔细揣摩高考导向,落实其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结合英语学科特点,对四层四翼的研读更加具体,更有体会。

一、横向研究2020年高考试题,纵向对比近五年高考真题

三套试题兼具基础性、综合性、时代性和创新性。选材基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大主题语境,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进一步凸显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定位。

1. 阅读理解(2020年)

体裁上:I卷 1篇应用文(A),2篇说明文(C,D),1篇夹叙夹议(B);

II卷1篇应用文(A),2篇说明文(B,C)1篇记叙文(C);

I II卷1篇应用文(A),2篇说明文(C,D)1篇记叙文(B)。

2016-2020年体裁上基本上是1篇应用文,2篇说明文(2016年全国II卷C篇、2018年全国I卷C篇,III卷B篇、2019年全国I卷C篇均为1篇),1篇或记叙文(2017年全国三套均为B篇、2019年全国I卷B篇、2020年全国II,III卷均为B篇),或是议论文(2016年全国I卷B篇、2018全国3套卷D篇,2019年全国I卷D篇),或是夹叙夹议(2018年全国III卷C篇、2019年全国II卷B篇、2020年全国I卷B篇),或是新闻报道(2018年全国I卷B篇、2019年全国III卷B篇)。

体裁占比上:说明文>应用文>记叙文>议论文>夹叙夹议>新闻报道。

题型占比上:细节题>推理判断题>主旨题>猜词题>指代、观点态度、文章出处、写作意图题。

2016年全国三套试卷都涉及了人物故事类话题如I卷的介绍四位女性的事迹(I卷A篇)、回忆远征南极的探险故事(II卷D篇)、作家Eudora Wely的经历(III卷B篇)。

三大主题,包罗万象,但每年全国三套试卷在话题选择上有所侧重,有共通之处。另外,材料原汁原味,来源于英美报刊杂志电台趋势明显。如美国的《洛杉矶时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今日美国》、《时代周刊》、《读者文摘》、《财富》、VOA、CBS、ABC等;英国的《泰晤士报》、《卫报》、《每日电讯报》、《金融时报》、《经济学家》、《发现》等。

2. 七选五

近五年的全国卷七选五体裁上多是说明文(除2018年全国III卷议论文、2017年全国I卷记叙文外);短文通常无标题(2016年全国II卷、2019年全国I卷、2020年全国I,II卷除外);设空位置段首1-2个,段中2-4个,段尾0-1个。词数为119词(2018全国III卷)-280词(2019全国I卷)。

2020全国三套卷均为指导性说明文。

I卷词数253,有标题,段首、段中、段尾比为1:3:1

II卷词数225,有标题,段首、段中、段尾比为1:4:0

III卷词数248,无标题,段首、段中、段尾比为2:2:1

全国III卷近五年段首、段中、段尾比为:

2016年 1:4:0

2017年 1:3:1

2018年 2:2:1

2019年 1:3:1

2020年 2:2:1

3. 完形填空

近五年全国卷完形填空体裁多为记叙文(2016年全国II卷、2019年全国II卷、2020年全国I卷为夹叙夹议),词数251(2018全国II卷)-299(2019全国II卷)。

2020全国I卷 体裁 夹叙夹议 261词

动词(6个)、名词(8个)、形容词(3个)、副词(2个)、虚词类(1个)

词义辨析(6个)、固定搭配(0个)、句子层次(5个)、语篇层次(9个)

2020全国II卷 体裁 记叙文 283词

动词(11个)、名词(4个)、形容词(3个)、副词(2个)、虚词类(0个)

词义辨析(5个)、固定搭配(1个)、句子层次(6个)、语篇层次(8个)


2020全国III卷 体裁 记叙文 267词

动词(8个)、名词(3个)、形容词(6个)、副词(1个)、虚词类(2个)

词义辨析(5个)、固定搭配(1个)、句子层次(6个)、语篇层次(8个)

今年全国III卷完形的短语明显增多,如have a row with,take out on sb.,

Feel affection for,cope with,take... personally

题材选择上:

2020全国三套卷为人与自我(I卷)、人与社会(II卷和III卷);

2019全国三套卷均为人与自然;

2018全国三套卷均为人与社会;

2017全国三套卷均为人与社会;

2016全国三套卷均为人与社会;

考查词类实词为主、虚词为辅。其中动词类6个(2016年全国II卷、2020年全国I卷)-11个(2020年全国II卷);名词3个(2018年全国II卷、2020年全国III卷)-8个(2017年全国II卷、2020年全国I卷);形容词2个(2016年全国I卷)-6个(2020年全国III卷)。虚词2016年全国I卷考查6个,II卷考查5个,III卷考查4个后,逐渐减弱。

4. 语法填空

近五年体裁上主要是说明文、记叙文和新闻报道,词数186词(2019全国I卷)-234词(2020全国III卷)。3-4个无提示词,6-7个有提示词。主要考查动词类(含时态、语态、数、非谓语动词),其次为词性转换,及其连接词。

2020年全国I卷 说明文 词数215

动词类(4个) 词性转换(3个) 连接词(1个)固定搭配(2个)

2020年全国II卷 说明文 词数208

动词类(4个) 词性转换(3个) 冠词(1个)固定搭配(2个)

2020年全国III卷 记叙文 词数234

动词类(4个) 词性转换(3个) 连接词(2个)固定搭配(1个)

其中,需要注意固定搭配增加修饰词后的运用,如I卷中more so than the familiar near side 和how much ice and other treasures it contains.以及II卷中 The beautiful long branches ...。另外词性转换中不仅留意短变长,如I卷中extreme-extremely; II卷中certain-certainly;III卷中gentle-gently,还需留意长变短,如I卷中interesting-interest。

5. 短文改错

2020年全国三套卷均为记叙文,主题都是人与自我,遵循删一个词增一个词的原则,该词为虚词。实词:动词类(时态,语态,谓语非谓语,数,搭配,情态动词),形容词副词转换,名词的数,连词;虚词:冠词,介词,代词。句法:从句引导词,上下逻辑致连词误用。

2020年全国I卷 117词

动词类(2个)、形容词副词转换(1个)、连接词(2个)、名词复数(1个)、介词(2个)、冠词(1个)、代词(1个)

2020年全国II卷 99词

动词类(1个)、副词形容词转换(1个)、连接词(3个)、名词单数(1个)、形容词级(1个)介词(2个)、代词(1个)

2020年全国III卷 103词

动词类(4个)、形容词副词转换(1个)、连接词(2个)、名词复数(1个)、冠词(1个)、代词(1个)

以全国III卷为例:

2016年

动词类(2个)、副词形容词转换(1个)、连接词(1个)、名词复数(1个)、冠词(1个)、代词(2个)、介词(1个)、形容词级(1个)

2017年

动词类(3个)、名词形容词转换(1个)、连接词(2个)、冠词(1个)、代词(1个)介词(1个)、形容词级(1个)

2018年

动词类(4个)、形容词副词转换(1个)、连接词(2个)名词复数(1个)、代词(1个)形容词级(1个)

2019年

动词类(4个)、副词形容词转换(1个)、连接词(1个)名词复数(1个)、冠词(1个)、代词(1个)、介词(1个)

2020年

动词类(4个)、形容词副词转换(1个)、连接词(2个)、名词复数(1个)、冠词(1个)、代词(1个)

动词类的学习占主要地位,词汇的灵活运用也得留意。


6. 书面表达

2020年全国I卷征文 体裁 记叙文 提纲式

2020年全国II卷日记 体裁 记叙文 提纲式

2020年全国I卷邮件 体裁 求助信 提纲式

以全国III卷为例:

2016年 邮件 道歉信 提纲式

2017年 邮件 邀请信 提纲式

2018年 书信 介绍信 提纲式

2019年 邮件 邀请信 提纲式

2020年 邮件 求助信 提纲式

近五年书面表达均为提纲式,以邮件或书信形式出现,内容为邀请、道歉、介绍、求助等。体现中外交流的实际运用与表达。


二、2021年备考策略

目前英语学科结束了必修一到选修八的学习,马上进入到复习环节,由于学科特点,第一轮和第二轮不存在太大的区别,可以一轮搞定,也可以依次进行,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词汇学习上构建网络记忆,体会语境,印证句法、语法的学习,在语篇中运用实践,整合知识,从而达到融会贯通。

下面就从教、学、考、评四个环节简略说一下:

1. 教与学

复习课不是简单的知识重复,而是要达到如下目标(1)巩固已学知识技能;(2)对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结构化的知识;(3)会迁移知识并解决问题。也即是温故而知新。通过系统性的规划复习,把学生所学知识中遗忘的、不清楚的、分散的知识点结构化、系统化,再通过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等方式巩固提升。这可以做到“温故”。而我们的核心是如何“知新”。但复习课往往让学生感觉内容都是老面孔,提不起劲来,没有学习新鲜感和兴趣,很容易陷入无聊枯燥的境地。除了自觉自律的学生外,很多在温故过程中慢慢丧失去探索应用“知新”的这种能力。这也正是复习课中有挑战的地方。事实上,个人认为抓住两点能改善复习的效果,让复习课变得有趣些。

一是正确的教材观。要学会“用教材”,而非“教教材”。英语学科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通过语篇为载体,传播中外优秀的文化,注重发展学生英语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帮助他们汲取世界文化精华,培育中国情怀,拓展国际视野,树立人类命运共同题意识和多元化意识。因此,没有一本完美的教材能如此包罗万象,让学生能见多识广。这就需要教师在教材的使用上智慧选择,拓展挖掘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来充当教材,弥补不足。《英语课程标准》中在语篇类型中明确语言教学中的语篇常以多模态形式呈现。除了我们熟悉的常见文体外,对话、访谈、新媒体语篇都可以有所涉及。同时语言能力在原有的听说读写外还包括了看的能力,也就意味着要学会看目录指南、图表告示、菜单地图等。此外,语篇也可以既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也包括音频的和视频的。

二是正确的活动观。英语课的复习中,要让学生参与归纳、整理,不要总是教师代劳。学生可以在老师的引领下,基于已有的知识,依托不同类型的语篇,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一系列活动去分析解决问题,促进自身语言知识学习,达到一个内化的过程。老师只要树立了这样的英语学习活动观,就可着手围绕复习课要达成的内容,精心选择设计合适的活动,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达到学习目标。简而言之,复习课中教师精讲,引导学生多练。而练的形式可以是习题,可以是表达,可以是学生的相互评价。学生一旦动起来,哪怕只是身体上的动,都胜于长时间的静默倾听,避免被动学习带来的差强人意的教学效果。

2. 考与评

考试从来都有导向引领作用,对教学有反拨作用。比如每年的全国高考试题就是教学的风向标,实现了“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目的。研究高考试题对教学的意义不言而喻。以今年高考英语为例,在词汇上,2020年全国I,II,III套都凸显了词汇学习中构词法的重要性,派生、合成、转化在阅读理解、完形填空中频频出现。词汇范围兼有考纲和新课标词汇,全国III卷完型填空出现了大量超纲的短语,如56题的take... personally,需要学生通过上下文以及词义联想猜测。词汇考查了学生的语用能力,更加强调语篇的重要性。在文章题材选择上,紧扣三大主题语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契合立德树人理念,体现全面培养德智体美劳的教育目标。语言更加地道,原汁原味,来源于国外媒体、网站,包括主流核心期刊也包括地方小报或网站,时间跨度也较大,有近期的也有十多年前的文章。在考点设置上,试题注重基础性和平稳性,但也设置一些灵活的选项增加试卷的区分度。在试卷难度上,阅读面增大,有学生熟悉的话题,也有学生较为陌生的领域,如全国II卷B篇的科学育儿,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两个维度的考查更高;而在语言知识的运用上,如语法填空和短文改错上体现了公共性的特点,主要考查常见词法、句法、语法的掌握。了解这些特点可以更好地服务教学,提升教学。

评指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的多元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的情感因素,学会调控自己的学习方式,分析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焦虑和急躁,有毅力地坚持学习。结合高三复习阶段还可以延伸到考后对试卷的讲评,凡考必评,凡测必讲,根据所掌握的考情和学情筛选讲评的题目,做到有的放矢,查缺补漏。

最后,在高三的复习备考阶段中注意两点:

一是备考的意识要兼具守正与创新。抓住高考的基础性的特点,基础的、常考的必备知识一定要扎实全面,同时也注意其创新性的特点,适当的有意识的在平时训练中增加这个元素。

二是师生的心态。师生在长期的课程学习中不断磨合,相互影响。老师的情绪和状态包括对高考的认识和心态都会直接间接地影响到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高考发挥不仅是学生实力水平的展现,有时也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老师除了在教学中尽心尽力引导学生夯实基础,积极备考,更需要有平和的心态和大气的胸襟去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在高三即将面临的大小考试和学习过程中做到宠辱不惊,能及时化解学习困难带来的困扰和焦虑,能学会正视自己的短板,采取积极的补救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变得更加自信。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