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性健康素养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1-30
/ 2

新媒体环境下青少年的性健康素养研究

韩艳

山东农业大学

摘要:理性且健康有效地利用和使用新媒体,对个人在信息社会中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青少年性观念的日益开放,性问题也日益增多,其性健康素养水平偏低。性健康素养作为健康素养的一个方面,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作用。本文首先对新媒体的相关概念做了简单的解析,理清了新媒体下青少年的使用特点与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青少年性健康素养的状况,提出了针对高校、政府等方面培养青少年性健康素养的途径,论述了培养青少年性健康素养的迫切性,提出了性健康素养教育方面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青少年;性健康素养;性健康素养教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闲暇娱乐时间越来越多,特别是青少年,他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新媒体正是迎合了这种需求应运而生。青少年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他们的自主性更强,主动去寻求符合自己需求的内容。随着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微博,微信等青少年使用者越来越多,由于使用的媒体不同,个人喜好不同,在内容选择上也彰显个人魅力,从而使得整个新媒体市场分化更为细致,分类更为明确。

一、新媒体与青少年

青少年在媒介选择上呈现出一般的文化水准,在经常接触的媒介中,网络正日益普及,手机短信的接触率也超过了录音带和广播、影(碟)。"拇指族"在青少年中规模庞大。在各种新媒体中,电脑对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帮助最大。由此表现了青少年在接触媒介方面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在接触媒介过程中呈现为一种积极、主动地利用媒介资源的前景。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新媒体中经常存在着很多负面信息,它们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因此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也是衡量青少年使用新媒体批判能力的重要指标。

二、青少年与性健康

在性行为方面,青少年非婚性行为发生率(男生高于女生)逐年上升,年增长率女生快于男生,存在多性伴、商业性行为和同性性行为现象[1]。据谢华[2]的调查发现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25.26%,其中男生占32.34%,女生占15.87%。由于大学生相关知识的缺乏和其他因素,这种多性伴的性行为或婚前性行为的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2006年以来,中国学生尤其20~24岁年龄组报告HIV感染者和AIDS病人数逐年[3]上升。在性知识方面,当代大学生获取性知识的途径主要有网络和医学书籍等,少量的学生是通过学校性教育和父母处获得。在性心理方面,性排斥和性解放两种不同的性认知会产生一定的性心理问题,如自卑或嫉妒、性幻想、性变态等。由于没有合适的解决途径,其隐秘性和危害性增强。

三、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出现的性健康问题

(一)性健康与现实分离

当今社会性健康的主要问题在于性健康教育内容不能满足青少年成长成才的需求。特别是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过程中,青少年性健康素养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理论说教模式已经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点,也不能引发他们对性健康素养进行深入的思考。其次,性健康教育缺乏创新性,除了课堂讲授性规范,并不能设身处地的从学生困惑出发,没有创新性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

(二)不能激发青少年的认同归属感

首先,当前有些学校把性健康理解为一般的智育教育,因此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教学模式主要以公共课的方式进行,没能充分结合学生的个人成长需要。其次,青少年没能充分参与到性健康教育的课堂中来,没能激发他们参与性健康教育的活动意识,造成了青少年有知识和无道德的问题。第三,性健康素养体系简单,健康教育的枯燥乏味,现有的健康教育课堂还可能引导青少年的抵触情绪,不利于青少年全面有效的构建性健康素养体系。

(三)性健康素养存在严重失衡

首先,中小学性健康教育与现阶段性健康素养系统衔接不足。现阶段性健康素养是建立在中学性健康基础之上,由于中小学性健康的缺失,导致青少年对于性健康教育系统认识的不完善,影响了他们对于性健康素养系统的科学性和层次性。其次,性健康素养内容与学生需求失衡存在的问题。当今社会青少年在性健康认知方面存在偏差,严重影响了青少年接受性健康教育的效果。再次,性健康素养教育途径与非正规则途径失衡。当前青少年不能在主流途径取得感性正确直观的性健康知识,在非正规途径面前受到负面影响,这使得青少年在认知非婚姻性行为方面存有偏差。

(四)缺乏完善的性健康素养机制

第一,中小学没能实现与家庭的完美衔接,使得一定程度上家庭婚恋观影响了青少年的性健康教育,目前中小学缺乏与其家长的沟通机制。第二,中小学没能与社会性健康教育机构形成完善的性健康素养体系,没能给青少年提供必要的社会教育基地。第三,在新媒体环境下,学校缺乏对青少年性健康素养方面的引导,不能结合社会教育力量推送必要的干货信息,不能有效的占领网络教育阵地,不利于青少年利用网络途径获取性健康素养知识。

五、针对问题开展青少年性健康素养策略

(一)完善性健康教育内容体系

鉴于青少年对性知识认知的不全面,没能形成完善的性健康素养体系。学校性健康素养教育应当从完善性健康教育内容的体系出发。首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确保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他们清晰地认识到性既是权利也是义务。其次,树立青少年正确的贞操观,引导他们从错误的贞操观中解放出来,培养良好的道德归属感,培养自尊自爱意识,引导他们树立良好的婚姻恋爱观。最后,培养青少年正确与异性交往方式,以正确的态度选择异性朋友,同时帮助他们处理好两性关系。

(二)营造良好的性健康教育环境

提高性健康教育的质量,解决学校中存在的传统性健康教育问题,应当充分挖掘利用性健康教育资源,着力营造良好的性健康教育环境。第一,发挥父母对青少年子女的性健康引导,注重学校与学生家长围绕性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沟通交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性健康理念教育学生,通过与家长的沟通,为学生树立性健康的榜样,做他们的引路人。第二,完善系统性的性健康环境,拓展性健康素养的内容,着力完善“互联网+”与课堂于一体的性健康教育资源,全面加强普及性和个性化的教育工作,营造积极健康的校园氛围。同时,提高学校教师的职业教育技能,引导教师钻研性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第三,充分发挥社会在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全面加强网络的规范控制力度,净化校园环境。

(三)完善性健康素养教育的方式方法

在充分尊重青少年主体性的基础上,需要全面完善性健康素养的方式方法。首先,丰富性健康教育资源,着力引导学生在情境性的课堂活动中处理性健康问题,可以运用视频观摩、图书推荐等方式,促进学生掌握性健康知识。其次,组织开展创新性的教学活动,注重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学生会的倡导下,培养学生自主意志力,进而全面培养学生性健康意识的目标。再次,中小学可利用寒暑假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调研活动,提出拓展性的思考问题,着力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相关知识,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性健康发展完善的目标。最后,开展互动讨论平台,引导青少年在校园网络平台与教师沟通相关问题,从而达到在非正规途径加强学生的引导作用。

结语:全面提高性健康素养的教育质量,必须充分尊重青少年主体的性健康需求,根据当前青少年存在的性健康困惑,着力提出必要的性健康教育方法,进一步完善性健康教育体系,优化配置资源,有效地解决青少年在性健康方面的问题,在全面提高性健康教育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前提下,为我国建设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刘燕南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158页.

[2]叶冲.网络时代下的美国NIE工程——以《迈阿密先驱报》网络版为例,载<传媒>,2007年第2期.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9年.



【作者简介】:韩艳,女,山东泰安人,硕士,山东农业大学团委科员,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

【联系方式】:18653850776 ,397187528@qq.com






































第3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