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2
/ 2

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

李云

新乐市中医医院 河北省新乐市 050700


【摘要】目的:分析内科护理中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所具有的效果以及对不良事件发生率存在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常规管理模式)与观察组(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对两组护理结果进行观察比较。结果:经过护理,观察组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护理效果相关指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科学应用到内科护理中利于护理综合效果提升,可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促进护理在患者健康恢复中积极作用有效发挥。

【关键词】内科;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不良事件


内科是医院进行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血液疾病、传染病等诊疗的重要场所,在临床医学领域占据重要地位[1]。由于内科涉及到的疾病类型众多,且患者年龄跨度、疾病治疗与护理要求差异较大。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内科疾病护理技巧,善于利用多元化护理措施满足患者各项护理要求,以保证护理有效性,促进护理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优质护理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强调以患者为中心,为患者高品质、高效率护理服务,以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需求,减少感染、跌倒等不良事件发生,促进护理在临床治疗效果提升中积极作用的发挥[2]。本研究则以120例内科患者为例,就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应用效果进行了简要分析,以供参考。

1资料及方法

1.1资料

120例研究对象均为医院内科2019年8月至2020年8月收治患者,根据患者先后顺序编码随机分组后,每组60例。对照组男性40例,女性20例,年龄26~72(45.52±10.38)岁;观察组男性38例,女性22例,年龄26~73(45.58±10.41)岁。基线资料两组比较差异不大(P>0.05)。

纳入标准:(1)符合内科治疗指征者;(2)行住院治疗者;(3)研究知情并自愿参与者。

排除标准:(1)对内科治疗与护理不依从者;(2)中途转科或转院者;(3)无法正常交流或存在精神、认知等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实施内科常规护理管理,包括患者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监测、合理用药等。

观察组:以提高内科护理质量为目标,遵循以患者为中心互利原则,对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改进,构建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具体措施:(1)明确护理人员存在的不足,依托教育培训机制开展专题讲座、技术交流、品管圈强化等活动,以革新护理人员护理理念,提高护理人员专业素质与能力。(2)完善护理管理制度,明确各阶层护理人员工作职责,要求在护士长监督、引领、管理下促进护理方案有效落实,并定期评估护理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改进。(3)在多学科协同护理理念指导下,围绕患者在心理上、生理上、精神上、情感上、物质上等对内科护理的需求,为其制定全面、系统、个体的护理方案,使心理护理措施(心理疏导、音乐放松、积极情绪调动等)、饮食护理措施(进食类型、时间、数量、方法等规范)、健康教育措施(宣传手册、多媒体讲解、严格要求等)、康复训练措施、并发症预防措施、住院环境管理措施等准确、有效落实,增强患者心身舒适度。

1.3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相关指标:包括负面情绪评分(焦虑/抑郁综合量表评估,分数越高,负面情绪越严重)、生活质量评分(用SF-36量表评估,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分数高掌握度则高)、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分数高满意度则高)。(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统计院内感染、跌倒、坠床、用药不当等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用SPSS24.0软件处理数据资料,根据数据类型选用(均数5fc75b712f282_html_55828cbc250dff14.gif ±标准差s)或数(n)、率(%)表示资料,用t或5fc75b712f282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 检验比较,用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比较

观察组护理相关指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1 护理效果相关指标比较[5fc75b712f282_html_55828cbc250dff14.gif±s),n=60]

组别

负面情绪评分

生活质量评分

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

护理管理质量评分

护理满意度评分

对照组

47.62±7.33

84.35±6.69

81.19±9.66

88.98±5.33

87.75±6.62

观察组

36.67±4.41

92.33±5.78

89.96±6.72

94.62±3.41

93.38±4.17

t

9.915

6.992

5.773

6.904

5.5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2.2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2 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n%),n=60]

组别

院内感染

坠床

跌倒

用药不当

总发生率

对照组

2(3.33)

3(5.00)

3(5.00)

1(1.67)

9(15.00)

观察组

0(0.00)

1(1.67)

1(1.67)

0(0.00)

2(3.33)

5fc75b712f282_html_598edc2cab740572.gif

——

4.904

P

——

0.027

3讨论

护理管理是医院管理重要组成部分,是以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健康水平为目标,依托护理人员以及相关设备、活动、环境等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的过程。随着近些年医疗卫生事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护理及其管理具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服务具有了更高要求。如何持续性改进护理管理质量,提高护理服务综合水平,充分发挥护理措施应用效果,成为人们关注与研究的重点问题。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则是在护理理念不断革新、护理方法不断创新下形成的一种先进护理管理模式。它在“以人为本”原则指导下,将人性化、系统化、科学化、个性化、全面化、规范化等护理服务理念融入护理实践中,以求在有限的条件下最大程度满足患者对临床护理的各项需求,确保临床护理期间患者身心舒适与健康,避免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内科作为医院疾病诊疗重要场所,因其涉及疾病类型较多,具有病情复杂、病程差异大、患病人数多、病情发展快、疾病护理注意事项多、患者护理要求高等特征。因此,传统常规护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内科护理要求,改革内科护理管理模式,提高内科护理服务质量与效率势在必行。

本研究则将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引入内科护理中,通过与常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效果更好,即患者负面情绪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等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说明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中的有效运用具有较好效果,利于内科护理质量提升,利于内科患者心理健康、生理健康恢复,利于护理期间不良事件防控,利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提高。所得结论与既有研究具有高度相似性。探其原因:本研究中在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时,首先从护理人员专业能力入手,依托教育培训进行护理服务质量强化,可有效挖掘护理人员潜能,规范护理人员行为,保证各项护理措施落实的准确、合理、到位。其次,在多学科协同护理理念指导下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康复训练、健康教育、基础护理等相结合,为患者行多层次个体化护理服务,有效满足患者身心护理需求,利于降低心理应激、生理应激对临床疗效的不利影响。此外,护理过程中注重质量持续性改进,利于护理问题及时发现和处理。

总而言之,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有效实施,利于护理效果提升,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

【参考文献】

[1]史艳花.内科实施优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析[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20,31(09):1131-1133.

[2]陈伟裕.优质护理管理模式在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2020,36(13):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