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09
/ 2

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

冯梦娜

保定市徐水区大因镇于迪城小学 河北省保定市 072550

摘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小学美术课堂作为素质化教育课程目标之一,其多元化及其与时俱进性得到了广泛的欢迎与关注。小学阶段属于学生发展的启蒙时期,小学美术教学需要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对于审美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小学美术;;个性培养;创新思路

引言

个性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心理结构,主要包括心理倾向、心理过程、心理状态等多个方面。个性具有可塑性、稳定性、可变性等特征,其中,可变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易受到外在环境变化的影响。小学美术作为一门强调创造力与想象力的学科,重视学生的个性培养尤显重要。但是,在实际的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存在教学方法单一、忽视学生主观意识、扼杀学生独特想法等问题,以致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阻碍。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旨在通过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等方式强化对学生个性的培养。

1小学美术学科基本特点

1.1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更为紧密

现在我国小学美术发行的教材是人教版,它的编排及内容呈现形式更为科学,以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方式作为考量,按照造型、设计、欣赏、探索等模块进行了分类,在每一个模块的内容中,都将生活化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到了其中,让小学生从日常生活物品入手,通过熟悉的事物挖掘、发现生活中的美术哲学,这种教学方式更能让学生接受,并能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及发散性思维。

1.2培养目标更为注重素质化发展

新课改下的美术教学与传统美术教学方式相比,它不仅重视知识和能力的学习,还注重学生情感、美学的价值观养成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美学艺术熏陶的同时,更加注重的是对学生操作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对其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应将这方面的内容重点列入美术教学的目标中来。

1.3美术教学中渗透了美学教育

小学美术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观察美、感受美以及创造美的能力,利用课堂的教材及补充的信息,并结合现代化的多种教育辅助工具及手段,引领学生走进美学的海洋,并领悟到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优秀美术作品,在生活中利用自己的美学知识去发掘艺术美学,提高鉴赏能力,并学着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构建我们的生活美学。

2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创新思路

2.1增大教学投入,营造个性化教学环境

个性化教学环境的营造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校提高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为小学美术教学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小学对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偏低,小学美术教学存在时长较短、美术课被其他课程占用等问题,教学效率难以得到有效提升。对此,学校应当提高对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通过适当增加教学时长的方式,为美术教学的落实创造良好条件。二是适当增大教学投入,将资金用于优化校园美术环境、购入教学资源等各方面。学校应为小学美术教学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扩充小学美术教学资源,为小学美术的个性化教学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三是加强教师培训,学校可以通过组织教师培训活动,转变美术教师的教育理念,增强其教学能力,为学生的个性培养提供重要保障。

2.2立足学生实际,优化个性教育内容

要想构建个性化教学内容,教师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立足学生实际。这主要指美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美术学习能力以及性格特点,以此为依据优化美术教学内容。这一方面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美术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能够为个性化教学的实施奠定基础。二是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的关键点在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教师应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现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对此,教师应当及时打破固有教育理念的限制,明确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通过各类实践教学过程的组织增强学生的创作能力。三是挖掘教学元素。相较于其他课程而言,小学美术教学的时间偏短,小学美术教学面临教学任务重等问题。对此,美术教师应当充分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美术教学元素,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自主创作,实现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内容的拓展,促进美术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

2.3开展实践活动,巩固个性发展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为有效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师要循序渐进地在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美术素养之后,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锻炼并深入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教师可在低年级开展简单的竞赛活动,如剪纸、捏泥人等,在高年级可开展美术比赛,如板报比赛、画春天等。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生的创作能力、个性特点不仅得到了有效的展示与巩固,还得到了深化发展。同时教师也可组织小组参赛,使学生在不同的思维的碰撞下激发出更加具有特色的灵感,拓展其个性视野,将个性培养的有效性发挥至最大程度。同时教师要注意,小学生年纪较小,必要时教师要在其出现创作瓶颈时给予一定的鼓励与引导,既能够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同时又能够培养学生形成迎难而上、超越自我等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深化美术教学的效果。

2.4立足学生能力发展,打造自主参与互动教学

小学是好奇心、求知欲很强的一个关键时期,在美术学习中不仅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具有极强的参与欲望及动手能力,因此,老师应顺应小学生的综合发展需求,为他们打造适合他们这个发展阶段的学习方式及平台,采取互动的形式进行教学。比如在分析国画与油画的课堂上,利用现代多媒体的教育工具,将一些优秀的国画与油画作品展示出来,老师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分析各自的特点及技巧形式,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组为单位相互之间表达自己的看法,然后以代表的形式在课堂上分享给大家,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活跃了课堂的氛围,以这样开放式的引导,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能力,理解了各种创作手法技巧的灵活应用,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锻炼有了很大的提升。

2.5打造开放式信息化情境引发个性创作

根据意义构建理论可知,情境也是影响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小学美术教学中可以融入情景式的教学模式,来培养学生的个性。譬如,一年级美术课堂上老师讲解《走进大自然》,可以合理地运用大数据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不同的情境。老师可以通过播放国内外各著名景点的视频,大自然中不同声音的音频,来勾起学生创造美的灵感。学生在老师预设的不同情境中寻找属于自己的灵感,灵感的形成也在潜移默化中促使个性的鲜明化。开放式的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想象力,多种艺术形式的碰撞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特殊认知。小学美术教学需要渗透创新的思想,老师应当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模式和新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更多发现个性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的美术作品都变得个性化,具有自己的风格。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教师要提升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并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美术素养,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通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巩固与深化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教师要注意到个性的养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教师不可急于求成,要用发展的眼光不断地在教学中渗透个性培养的教育理念,最终促进小学美术教学的深化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青.浅谈小学美术之个性化教学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7(8):143.

[2]万文刚.小学美术个性化教育理论研究初探[J].中华少年,2017(3):218.

[3]于珊珊.小学美术个性化教学的策略研究[J].未来英才,2016(1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