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10
/ 2

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探究

覃国赫

贵州省兴义市第五中学,贵州省 兴义市 562400


摘要:在技术进步的大环境下,机器人研究有了显著性发展,其应用的领域也在持续性拓宽,所以积极的进行机器人的有关培训与教育有突出的现实意义。就现阶段的机器人教学实践来看,为了让学生们对机器人的相关理论有深入了解,同时培养学生们机器人拼装以及编程,需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具体有效的教学。就教学有效性具体分析来讲,课程组织形式以及开展方法对其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针对教学有效性目标强调课程组织形式的探讨意义显著。文章就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做分析与研究,旨在为实践教学提供帮助与指导。

关键词: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现阶段,机器人研究在不断发展,机器人的应用领域也在逐步的拓宽,所以在社会诸多领域能够看到机器人的使用。随着机器人的普及,对机器人有所了解和掌握机器人操作的专业人员需求量在显著提升,所以有关机器人理论、拼装和编程的教育在显著发展。对现阶段有关机器人教育的课程做综合性分析发现,学生对机器人的相关学习效果和课程的组织形式有显著的关系,所以在实践中为了提高教学实际效果,必须要采用更具针对性,且能够提升教学效果的课程组织形式。基于此,分析研究课程组织形式与教学实践中的具体利用便有了突出的现实价值。

  1. 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性

要对机器人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具体的分析,首先要明确课堂组织形式的基本概念,同时要强调课堂组织形式的重要性[1]。从概念理解来看,所谓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指的是根据一定的教学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以及教学主客观规律组织安排的教学活动方式。就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分析来看,其具有变化性,所以在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不断发展的大环境下,基于人才培养的具体需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会不断的进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变和优化。

就现阶段的教学组织形式讨论来看,其有三方面的突出重要性:1)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资源集中和安排方面有突出的作用[2]。在教育实践中,教学资源对教育教学进步有着显著的价值,为了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需要在资源基础上进行教学组织。从这个角度来看,教学组织形式事关教学资源利用情况。2)教学组织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主动性提升有显著的影响。在教育教学中,老师在教学组织的时候需要充分的考虑学生现状,比如学生的心理状况、兴趣状况等,这样,教学组织安排才会和学生的基本需要相契合。通过科学的教学安排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在学习实践中更加的主动,这样,最终的教育教学效果会获得显著的提升。3)教学组织关系着教学内容的落实和教学目标的实现[3]。在教学组织安排的时候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明确,同时还要对教学目标有所掌握,这样,教学组织安排才会更好的为内容落实和目标实现服务。简言之,有了明确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却没有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组织安排,最终的教学效果势必会大受影响。

  1. 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分析与讨论

在认知课堂组织形式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机器人教学实践中的课堂组织形式进行分析与讨论,这对于课堂教学组织实践工作开展有积极的作用。以下是基于实践总结的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一)基于教学目标组织课堂

在机器人教学中,基于教学目标进行课堂组织也是比较常见的。就这种课堂组织形式的具体利用来看,其有两方面的特点:1)教学的目标性和目的性比较强,所以课程的具体规划逻辑性和条理性十分的突出。2)教学落实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即无论是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是提高实践能力,都强调的是循序渐进。从实践分析来看,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在学生基础打造方面的价值非常突出。总的来讲,基于教学目标组织课堂是比较传统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其在教学灵活性方面不够显著,但是在教学实际效果加强方面意义显著。那么,在机器人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基础性的知识部分,例如机器人的发展历程、机器人的分类与应用方面的知识,其教学目标是普及机器人科学知识,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机器人的相关知识,知道机器人与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机器人的发展情况、种类、特点和功能;启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关注,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进一步学习机器人知识的兴趣。对于这部分的教学可以采用班级授课或专题讲座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利用现有的教学设备和普通教室均能开展,一般可由数理学科的教师担任教育教学。

(二)基于兴趣的课堂组织形式

就机器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基于兴趣的课堂组织形式是重要的一类。就具体的分析来看,所谓基于兴趣的课堂组织形式具体指的是针对学生的兴趣方向和兴趣点进行教学活动组织和开展的具体形式。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兴趣对于激发学生探究动力、持续性的学习动力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明确学生兴趣方向和兴趣点的基础上,老师可以针对性的做教学资源的集中布置,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并不是所有学生对机器人都感兴趣。对于对机器人有浓厚兴趣这部分学生,按常规的做法是成立科技兴趣小组,以小组教学的组织形式开展小范围的教学。教学的内容上升到结构拼装、语言编程、机器人模拟任务情景等的学习和训练。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也可以作为单独的教学单元进行专题学习,实行走班制教学,纳入普通高中的学分体系和学生学科素养培养体系,配备专职教师和专用功能教室。在专职教师的引领下,各兴趣小组分组学习、训练。

在基于兴趣组织教学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明确两点:1)兴趣是基本的切入点,所以在教学实践中不能忽视兴趣的重要价值。2)教学内容设计需要基于兴趣点做具体规划,这样,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兴趣结合效果更加突出,最终的教学实际效果会更好。

(三)基于实践的课堂组织形式

机器人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机器人教育教学也是逐步提高、不断进取的过程,要分步实施、循环递进,由最初的普及知识到产生学习兴趣,再到有意向深入学习的进阶式学习。学生由基础阶段到提高阶段,再到高级阶段,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人数也会越来越少,其知识储备和综合技能也越来越丰富。因此,教学组织形式也要因势而变。学生进入高级阶段后,通常要采用项目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即由一位教师带两名及以上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团队或竞赛参赛队伍,以比赛项目为研究对象(或以某一研究方向为课题)。以项目带动教学,围绕项目进行探究和创新,逐步深入学习,组成新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研修型模式,突出表现为深入探究和实践创新,是一种基于实践的教学组织形式。高级阶段,主要开展用机器人模拟完成人类活动场景的学习和训练,如“太空巡旅”、“智慧交通”、“火警监控”等,涉及数学建模、算法实现、编程控制、模拟训练等环节。需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在专用的机器人实验室开展研训,共同完成。

就此种教学组织形式的具体利用来看,其强调如下内容:1)实践项目的规划和落实。在此种形式的课堂组织中,老师会实现设计课程中需要学生参与完成的实践项目。2)基于实践项目设计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中,实践是基础,理论是延伸,在让学生们参与实践的基础上对理论进行思考,这样,学生对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会有更加全面的掌握。比如在机器人的拼装中,指导学生进行拼装,并让其思考拼装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这样,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系统性掌握表现会更加的出众。简言之,基于实践进行课堂内容组织是目前机器人教学过程中作为普遍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机器人教学课堂的开展可以有效的改变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从而提升教学实际效果,所以文章在课堂组织形式分析的基础上讨论基于机器人的课堂组织形式,旨在为实践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周静雯.以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教学组织形式探究[J].新一代:理论版,2018,000(021):169-169.

[2]王卫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探究[J].最漫画·学校体音美,2018,000(021):1-2.

[3]刘红,冷雪.浅析小学课堂教学组织形式[J].幸福生活指南,2019,000(016):P.1-1.

[4]韩语嫣.小学机器人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00(001):38-38.

[5]李燕梅.优化课堂组织形式 全面推进学生发展[J].课程教育研究,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