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8
/ 2

“互联网 +”时代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实践

陈洁菲

身份证号: 31010319851216402X

摘要:在当前信息技术与网络条件高度普及与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的新型发展理念应运而生。高校计算机教学的传统模式在新时期难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和社会对未来科技人才的要求,因而互联网+计算机教学的全新教学方式必须受到重视并得以应用。该文就此展开探讨,希望有所帮助。

关键词:互联网+;计算机;高校;教学

引言

在互联网技术全面普及与快速更新的时代,互联网不再仅仅是服务人们日常生活与娱乐需求的辅助性工具,同时也足以介入到许多物质生产领域甚至教育领域。“互联网+”指的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一系列信息技术如网络技术、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在经济生产与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与结合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将生产生活的方式与互联网平台深度结合,实现社会发展形态的全面现代化。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旨在借助互联网技术所提供的现代化高效平台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教学质量的显著提高,因此在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对互联网技术的广泛运用是极其必要的。

1“互联网+教育”时代背景的教育特征

“互联网+教育”是基于“互联网+”,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与传统教育产业的融合,创造和发展新的教育环境。“互联网+教育”打破了传统的“藩篱”,重新设计和结合了现有的教育内容、方法和模式,使教育资源可以更加开放。在这个背景时代,以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为代表的优质教学资源正在从封闭走向开放,学习者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习不至于受到时间地点的局限。教学正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辅导员。如何组织好课堂教学?如何为学生搭建学习平台以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这些问题的解决和实施将给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1]

2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

2.1教学方式缺乏创新

大部分教师认为“互联网+”时代对教育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也有少部分的教师认为“互联网+”时代对提高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可见,大多数教师认为“互联网+”对高等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大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对高校教学的影响,但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教师没有创新和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高校作为一个专业培训人才机构,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传统的大学教学方法不适用“互联网+”教育,大部分教师并没有实施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安排是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进行的。有效的实施某种教学方法是必要的,没有万能而普遍的方法。因此,很难说哪种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只有有效达到特定目标的教学方法是最好的。因此,教师在根据课程目标和学生特点选择教学方法时,应注意每种教学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性,力求充分利用每种教学方法[2]

2.2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缺失

就大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而最能反映学生自主学习的就是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然而,大部分学生认为他们的学习意识一般。还有一部分大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学习缺乏创造性,很少提出问题,缺乏学习积极性。大多数都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记忆是最常用的学习方法,而创造力和自信心方面往往得不到重视。在当前的大学生中,仍然存在着对教师的过分依赖现象。由于中国的教育背景和教学传统,中国学生从小就对教师有很强的心理依赖[4]。在中国传统教育的背景下,中国学生普遍习惯于这种安排。而大学的学习生活需要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刚进入大学校园的学生,没有老师的指导,不知道如何学习。大学生应积极发展团队精神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在大学里,我们应该培养一种能力,即自学能力。当学生面对新的知识时,他们应该知道如何学习。

3互联网+”时代大学计算机教学改革的措施

3.1进行“因材施教”

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利用互联网提供的强大资源基础,教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内容的一部分或全部以问题的形式排列,让学生找到答案,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课堂上,老师用指导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通过老师的补充和解答问题,完成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这就是过去学生作为观众和教师作为演员的情况。学生可以通过搜索数据、比较观点和教师提问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这可以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改变了学生们过去作为一个观众和作为一个演员的老师的处境。学生搜索数据、比较意见、教师提问等环节,加深对知识的了解,以达到更好教学效果[3]

3.2改变课程体系

在网络时代,计算机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但也以此为依据,训练学生在专业领域应用电脑,灵活运用电脑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从互联网上获得知识和信息的能力。从这个目标出发,教师可以采用灵活的课程体系来进一步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和能力。

3.3引进新的教学模式

大学的基础计算机课程非常实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主要取决于学生的日常实践。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结合学生实际掌握的基本知识,建立了新的教学模式。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应结合理论课和实践课。每个期末成绩可分为成绩、期中成绩和期末成绩。考卷的结果对学生学习理论知识具有指导意义。主要是计算机级别测试学生的实际能力,成绩主要是测试学生的正常出勤率和课程成绩。通过测试,学生可以提高他们的理论知识和综合操作能力。

3.4调整教学方法

在新生入学之初,他们应该为新生提供计算机学习指导,以便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为自己制定不同的学习计划和目标,因此,计算机学习更有目的和针对性。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学生,可以提前选择感兴趣的方向,努力学习,尽早通过全国不同能力水平的成绩。同时,这也能激励和指导其他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积极性和积极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教师应充分利用学校的互联网资源,建立在线教学平台,扩大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学习方式和方法。通过该平台,教师可以更新电子教学计划,及时发布作业和试题,及时回答问题,并向互联网发布答案。学生在业余时间得到及时的指导,以增加他们的学习时间和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当今社会,为了适应互联网上成千上万的知识和信息,学生们可以自己选择和获取有用的知识。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数据库资源,如数字期刊。及时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3.5转变教学评价方式

笔试和实践考试相结合是一种比较好的计算机考试方法。这种方法关注学生实际分析、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根据考试内容和实际环境,合理安排实践考试的考试内容,组织学生自己动手,注重学生的实践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教师还应将自己的一贯表现纳入整体成绩中,不仅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还要调动学生的实践热情。

4结束语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模式多样化。作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结合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具体特点,教师应该将“互联网+”思想融入到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技术,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满足需求的计算机人才在当今社会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冠华.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实践分析[J].神州(上旬刊),2020(11):163.

[2]马欣.信息化背景下高校计算机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与实践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7):47-49.

[3]舒敏."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教学方式探讨[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旬刊,2019(2):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