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29
/ 2

惠州研学旅行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黄俊强

惠阳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 广州 惠州 516211


摘要:自教育改革以来,关于学校课程设置类型方面,对活动课程越来越重视,而研学旅行是活动课程中的一个部分,世界上许多国家将研学旅行视为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常态课程,从制度层面保障其系统化的开设,在基础教育活动中不断彰显其育人功效,目前,已成为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路径之一。就我们国家而言,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先后制定了研学旅行相关政策与推进措施,确保研学旅行成为中小学教育活动的重要组织部分,并逐步成为中小学教育活动中的一门必修课程。部分地区中小学在一定程度上开设了研学旅行课程,但远远没有全面落实,这是值得进一步深化研究的缘由,目前,在理论上还存在很多模糊的认识。

关键词:研学旅行;惠州特色;文化洗礼

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就在于很多地区不敢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游,拓宽视野,且家长也普遍不愿把孩子交给旅行社。伴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及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家长更希望孩子在读书期间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到各地,增长见识,从而更有效的学习。加之大环境的支持,教育机构组织研学旅行活动才能迅速发展。

目前,我国研学旅游多为各学校的选修课,但是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以及旅游局、教育部门、各省市地区的协作努力下相信未来研学旅游会逐渐成为各学校的必修科目之一,未来的研学旅游将会是联动式发展,将教育与旅游业结合起来的同时,也会带动保险、交通等行业的发展。未来我国国内的研学旅游产品将紧紧结合地区特色,如北京、上海就以科技教育研学旅游为主,西安、曲阜等城市则依靠自身历史文化原因,主要发展历史体验类研学旅游。广东、福建等省市,则立足于毗邻港澳、与台湾隔海相望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与港澳台的合作。

作为首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现代山水城市之一的惠州市,位于岭南南部,背靠国家级5A景区罗浮山风景区,南临大亚湾。惠州市倚山靠海,生态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达65%以上,生态环境优势非常明显,是研学旅行的好去处。

罗浮山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雄伟秀丽,而且文化底蕴深厚,每年吸引数以千万计的游人慕名到此观光揽胜,休闲渡假。惠州罗浮山影视文化创意园区中包括了影视名人会所、科技影视文化体验园区、特效制作基地及中国首创私家绿色影院。它具备科技性、文化性、教育性和差异性等特点,所以有着一定的吸引力,可以使学生多方面的旅游需求得以满足。

同时它还具有历史悠久的道教文化积淀,拥有丰富的道教养生文化思想,拥有名震天下的道教养生学者,道教养生文化已深深渗透进罗浮山地区民俗,使罗浮山周围凝聚着浓厚的养生文化气息。再加上优质的自然山水环境和地理位置,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些都给罗浮山开展道教研学旅游以天时、地利、人和之便。

除此之外,生态休闲山庄南昆山云天海渡假村和十字水渡假村,柏塘天塘山生态旅游区、永记生态园等,横河白马山生态旅游项目、象头山顶级森林渡假区、罗浮山香江旅游生态城、金果湾惠州现代农业观光园等。

丰渚园也是研学旅游的好去处之一,丰渚园位于惠州西湖五湖之一的平湖景区西北角,下角南路以东,西南面与鹗湖相邻,西北面与菱湖隔路相望,西面有丰山公园,占地面积约2.7km2,地理及景观位置极其优越,学生在经历了登山的劳累后,可以来此小憩。

惠州红色旅游资源也是相当丰富,有高潭苏维埃遗址,叶挺、廖仲恺、邓演达的故居,以及东江纵队纪念馆、粤赣湘边纵队纪念馆,中洞革命遗等,来这些地方的学生无不被革命先烈的风采所打动。

带领学生了解当地的相关文化客家文化也是作为研学旅行义不容辞的事情,虽然惠州客家人仍然保留着其来源地中原的传统、习俗和语言等,但惠州客家人的文化特色是“融合”——惠州客家人不但唱山歌,也唱渔歌;建筑文化除了保留有客家风格外,还融合了潮汕和广府风格,等等。龙门农民画创作文化:惠州龙门农民画、陕西户县农民画、上海金山农民画和天津杨柳青年画并称“中国四大民间画乡”。龙门农民画手法单线平涂,利用水墨画、水彩画、油画的表现形式,借鉴刺绣、木雕、剪纸等传统民间艺术手法进行创作,画表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充满天真、活泼和自然的意趣。蓝田瑶族民俗文化:蓝田瑶族乡位于龙门县北部瑶山脚下,明朝初从韶州北部的瑶山地区迁徙而来,“舞火狗”、“男女对歌”和婚嫁丧娶等风俗仍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其中“舞火狗”是蓝田瑶族传统文化的突出表现形式。这些作为地方特色文化前来研学旅游的学生也是有必要了解的。

学生群体旅游有很大的市场潜力,许多家长愿意将自己的钱花到旅游中去。研学旅游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对于旅游服务企业而言,学生群体旅游是一个净化和提升的机会,为旅游服务收入做出贡献。发展学生群体旅游市场对于高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新的教育理念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形式需要创新,转向双向交流式、互动式教学以及体验式教学。研学旅游创造了一个交流平台,教师可在旅行中第一时间得到学生的反馈,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性,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因材施教。例如邀请高考状元做励志报告,进行面对面交流。甚至可以组成学生小组,参加体验活动,培养团队意识,提升个人综合实践能力。可将园林、建筑、茶艺、民俗、宗教、工艺、盆景等多类知识融入研学旅游活动,通过团队大比拼、大挑战等形式实现寓教于乐。目前,国务院和教育部已经出台了推广研学旅游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对开展研学旅游的学校,政府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同时,将实施研学旅游纳入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鼓励社会资本加入,给予旅游设计政策支持。从政府层面推动研学旅游发展,建立研学旅游规范。以行业标准来规范研学旅游操作流程,培养专门的研学旅游管理人才,保障研学旅游有序健康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和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提高认识,充分重视研学旅游对素质教育起到的重大作用。

研学旅游的教育价值在于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对自我、社会和自然的内在联系的深刻认识与体验,丰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塑造健全的人格。研学旅游让学生从生活世界中选择感兴趣的主题和内容,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感受和体验,强调学生的实践探究,使之前局限于课堂的教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研学旅游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研学旅游的路线、主要活动内容、经费筹措与使用、各个参与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等,都由学生自己决定,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他主性”与“自主性”的辩证关系,既有利于自身发展又有利于他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研学旅游正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道德情感激荡的机会。研学旅游让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博物馆、博览会,游览自然风光,考察社会民情,瞻仰革命圣地,用眼睛去观察,用心灵去感受祖国大好河山,体会博大精深的华夏文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研学旅游有利于引导学生追求人生和社会的美好境界,形成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朱琨.研学旅游意义及研学基地建设研究[J].农家参谋,2020(19):248.

[2]姜启军,邹竑.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协同机制分析[J].现代基础教育研究,2020,39(03):87-93.

[3]肖岳峰,傅倩楠.探析国内研学旅行[J].职业技术,2020,19(10):99-103.

[4]马波.中国旅游发展笔谈——研学旅游理论发育[J].旅游学刊,2020,35(09):1.

[5]孙静.基于环境保护的研学旅行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19(17):260-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