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文浅教----------浅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12-30
/ 2

深文浅教 ----------浅谈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王洋

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

摘要:《童年的发现》是部编版教材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是这个单元中难度最大的课文。本论文首先引导学生对梦进行了交流,并补充了大量的描写梦的词汇,继而在大量词汇补充的基础上,第一次引出句型:“他真是一个( )的孩子!”通过大量词汇的补充,为同学增加词汇量的补充,更为下面的教学做好词汇方面的铺垫,从而初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然后通过三个层次的剖析,引导学生输出:小作者真是一个( )的孩子!并进而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是怎样写清楚一个梦的,从而通过疑问论证深度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最后,总结运用类比法能把复杂的事情很容易说清楚,简单明了。对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将孩子的切身体验与文本产生链接,达成本节课目标:从终身学习角度我力图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关键词:浅文深教;起始;疑问;思考;探究;发现

我执教了《童年的发现》这篇课文。《童年的发现》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中的课文,是这个单元中难度最大的课文。

白金声老师说:“较为浅显的文章,可以来个浅文深教;比较深的文章,也可以深文浅教……一句话,就是要因文定法,辩证施教”,所以,我抓住了本文的中“我”的特点,通过输出:“小作者真是一个( )的孩子!”通过这个句子的输出,贯穿始终,从而展开教学活动,进行“深文浅教” ,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首先,是通过导课,提出问题,你做过梦么?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与文本之间快速链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更愿意读下去。接着引出课题,并在屏幕上出示《童年的发现》第一和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体会到作者是如何在开头设下悬疑,并让同学们交流讨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梦?从而引发大量的关于描写梦的词汇的补充:(天真无邪 情不自禁 轻盈舒展 运转自如 随心所欲 充满好奇 求知若渴 迫切探索 绞尽脑汁 费劲心思 化繁为简 善于思考 天真无邪 善于想象 求知若渴 执着探究 幽默风趣)第一次引出句型:“他真是一个( )的孩子!”通过大量词汇的补充,为同学增加词汇量的补充,更为下面的教学做好词汇方面的铺垫,从而初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然后,在初步感知阶段请同学借助大屏幕用填空的形式说出本课的主要内容,顺势板书:

(一)起始(二)疑问(三)思考-------探究(四)发现

(一)起始

《童年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翔。放声朗读并找出:你认为小作者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引导学生通过抓住:“主要-------就”初步体会那是一个自由的梦;从而让学生们进步体会“甚至,在---在---在-----”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排比句讲这个童年的梦是如何发展的写生动写传神,指导学生朗读这个句子,读出梦中的自由;学生自然就能找到随心所欲这个词,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体会小作者童年的这个随心所欲的梦带给自己的感受,从而抓住:“那样”、“随心所欲”、“运转自如”、“舒展”、“似乎”等词,自由发挥,自由品读梦中飞翔的自由之感。

通过三个层次的剖析,引导学生输出:小作者真是一个( )的孩子!并进而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是怎样写清楚一个梦的:

PPT展示:

过渡:我的发现起始于梦中飞行。

写事:每天夜里做梦我都飞,我对飞行时那样迷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发展:后来,我甚至学会了滑翔,在街道上空,在白桦林梢头,在青青的草地和澄澈的湖面上盘旋。

感觉:我的身体是那样轻盈,可以随心所欲,运转自如,凭着双臂舒展和双腿弹动,似乎想去哪里就能飞到哪里。

总结收获:收获:写梦=写事=顺序+准确用词(写梦也好,写事也好,注意先后顺序,就能把事情说清楚!注意用词,准确的词语让你的表达准确清晰!)从而初步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二)疑问。

疑问是小学阶段所有孩子们的共性,只是所疑问的问题不同而己。在精析课文阶段,对于“我”的疑问孩子们不难理解。从梦中飞翔到从河里看到小鱼会翻来覆去仔细,到疑问将来人类会有什么样的特征,体现一个孩子对于知识由“大胆提问”、“不断追问”到“绞尽脑汁”的一步步探究中感悟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

教师再次引导学生输出:小作者真是一个( )的孩子!

总结:引导学生总结作者是怎样写清楚一个复杂的事情的,大屏展示:类比推理法:

1.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淮北的枳又小又苦---水土不同

2.齐国人能安居乐业好好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水土不同

3.地面上的多少距离---地图上的几厘米

4.人类的进化阶段某个阶段

---一个月 

收获:由此及彼

类比法能把复杂的事情很容易说清楚,简单明了。

从而深度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三)思考------探究

1.写作常有这样的事,写出来的与心里想的不一样,词不达意。胎儿发育与人类进化关系复杂,想说明白不容易。课时作者却巧妙地运用类比法,清楚而简单地把自己的发现表达出来。作者先用画地图来类比,地面上的多少距离,相当于地图上的几厘米,归纳出类比法;在用类比法推广到人类的进化阶段,某个阶段折合成一个月,这样一类比,一折合,很复杂的事情,就可以很简单地表达出来。

2.在学习重点段落第11节时,让学生反复朗读有关“我”的发现的句子,并带着自己的理解转述“我”的推算,学生自然能感受到“我”惊人的想象力。如果说在学习“我”如何一步步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对文中人物形象的感悟还是支离破碎的,那么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评价一下童年的费奥多罗夫,应该是水到渠成了,学生应能感受到这个人物富于幻想、求知欲强的特点以及执着探究的精神,也能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四)发现

对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教师尊重孩子们的感受,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为此我设置了一个环节,将一个答对问题的孩子强行赶出教室。他在冷风中体验到了被老师冤枉的心情。所以,没有过多去讲解“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要面临着被驱逐和迫害的危险”,而是让孩子们感受作者的自我安慰和幽默。同时,建议孩子们在课外看看哥白尼等科学家的故事。从而从终身学习的角度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第一次这样尝试着”浅文深教“,开展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还有许多不足之处。上完了一课,静下来反思,为“再教”设计做准备。《童年发现》这篇课文,我会多加钻研,从而期待能早日真正实现开展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参考文献:《跟着课本学作文》 2015年人民邮电出版社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