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要点解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04
/ 2

输变电项目 环境影响评价要点解析

许小冰 崔晨

陕西科荣环保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陕西省西安市 710000

摘要:本文介绍了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分析了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及环境影响评价的重点,为环评技术人员编制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提供参考。

关键词:输变电;环境影响评价;环境问题;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用电负荷随之快速增长。目前国内输变电工程的电压等级主要包括:750kV、330kV、220kV、110kV等,其中500kV以上输电线路主要为远距离输送电和特大城市周边环线网,330kV是西北地区特有的电压等级,城乡交界处主要为220kV和110kV高压输电线路。交流输变电工程包括输电线路和变电站,工程穿越的地域跨度大,点线结合、环境影响范围广,因此输变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社会关注度逐渐升高。

为规范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原环境保护部修订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规定了输变电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于2015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结合输变电建设项目的特点,分析探讨输变电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及重点。

1 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合理性

环评报告中应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输变电工程选址、选线的合理性,输变电建设项目选址选线应符合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避让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 确实因自然条件等因素限制无法避让自然保护区实验区、 饮用水水源二级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的输电线路,应在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及管理要求的前提下对线路方案进行唯一性论证,并采取无害化方式通过。户外变电工程及规划架空进出线选址选线时,应关注以居住、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科研、
行政办公等为主要功能的区域,采取综合措施,减少电磁和声环境影响。同一走廊内的多回输电线路,应采取同塔多回架设、并行架设等形式,减少新开辟走廊, 优化线路走廊间距,降低环境影响。

2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电磁辐射是输变电项目运营期最突出的环境影响,电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是输变电项目环评的主要内容。电磁辐射对人类的影响包括热效应、非热效应和累积效应。

根据导则HJ24-2014的要求,交流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根据《电磁环境控制限值》(GB8702-2014)规定,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的标准限值为4kV/m和100μT。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确定电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110kV输变电项目的评价范围为站界外30m,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30m;220kV-330kV输变电项目的评价范围为站界外40m,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40m;500kV及以上输变电项目的评价范围为站界外50m,边导线地面投影外两侧各50m。

输变电项目的现状评价主要采用实际监测的方法,重点监测电磁环境敏感目标、输电线路路径和站址。输变电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或模式预测的方法,类比对象的建设规模、电压等级、主变容量、总平面布置、占地面积、架线形式、架线高度、电气形式、母线形式、环境条件及运行工况与拟建工程相类似。变电站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主要采用类比分析法。输电线路的电磁环境影响根据评价等级的不同,采用模式预测或者模式预测与类比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模式预测的塔型选择主要考虑经过居民区的塔型或者电磁环境影响最大的塔型。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应预测不同楼层的电磁影响。根据现状评价、类比评价、模式预测及评价结果,综合评价输变电项目的电磁环境影响。

3 声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输变电项目的施工期和运营期都会产生较明显的噪声影响,施工期的主要噪声源为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运营期主要为变电站内主变压器和电抗器产生的电磁噪声、主变压器冷却风机产生的空气动力噪声,架空线路电晕放电产生的可听噪声。

输变电项目的噪声环境影响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的要求进行声环境现状调查和预测评价,重点关注对声环境敏感点的影响。变电站声环境影响预测主要采用模式预测的方式,输电线路工程主要采用类比评价的方法。

4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输变电项目生态环境影响主要存在于施工期,包括土地主要表现为施工期的土地占用、地表植被破坏、野生动物生境扰动以及由于施工作业而引起的水土流失等。重点关注对涉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且应取得相应政府主管部门的意见。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HJ2019-2011)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确定生态环境影响的评价等级和范围,开展全面的生态环境现状调查和评价。输电线路对地面的扰动呈点位间隔式,对地表的破坏程度相对其他线路工程小,重点分析评价变电站和塔基永久占地,输电线路牵张场、施工便道、塔基施工等临时占地的生态影响。施工期主要从选线选址、施工组织、施工方式、生态敏感区等方面分析生态影响的途径,并提出合理可行的生态保护措施。

5 其他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

输变电项目施工期会产生少量施工废水、扬尘、噪声、弃渣、生活垃圾、生活污水等,对环境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均为短期影响,随着施工期的结束,其对环境的影响也逐渐降低。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并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可大幅度的减少施工期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输电线路运营期不产生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变电站运营期值班人员会产生少量生活污水、生活垃圾,运行一段时间后会产生废旧蓄电池,事故状态下会生产变压器废油。运营期应核算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废旧蓄电池的来源、数量,并对处置方式进行影响分析。变电站内应设置事故油池,其容积应为油量最大的一台变压器油量的100%,并采取防渗措施。

6 结论

随着我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做好输变电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至关重要,该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应结合应根据具体的工程组成及所在区域的特点,进行全面环境影响识别、预测和评价,综合分析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从环保角度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参考文献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输变电工程》(HJ24-2014);

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类》(HJ2019-2011);

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