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2

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

刘传兵 刘健

湖北省钟祥市第八中学 431900

摘要:尽管在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中,区域间需要协同发展,城市和乡村经济也要共同进步。但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基础设施建设的程度也大不相同,城镇对于农村人口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导致农村的年轻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谋求发展。而与这种现象相匹配的,就是乡村中的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也出现了一定的损伤。乡村教师应该懂得如何为这些儿童做好心理疏导。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

引言: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出现一定的心理问题,并从其性格中体现出来。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的情绪,暴躁易怒,内心敏感脆弱,易与外界起冲突;有的孩子则自卑内向,不敢向他人提出请求和要求,在人际交往的方面显得尤其笨拙。且很多留守儿童在自控力方面较差,学习的动力不足,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而心理疏导作为一项岗位技能,可以很好地帮助留守儿童发泄情绪,开解困惑,需要被乡村教师重视起来。

  1. 留守儿童会出现的心理问题

  1. 内心负面情绪堆积

留守儿童负面情绪的产生很可能是来自于对父母的不满甚至是怨恨。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过早地离开孩子且离开家的时间较长,在成长期间,孩子需要陪伴、鼓励和帮助的时候,父母的职位都是缺失的。即使父母为孩子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但孩子在精神层面上遭遇的真正的困难却没有解决。缺乏他人的爱护,孩子也不会学会去善待和爱护他人,难以建立起亲密的关系。没有亲人和朋友的帮助,孩子内心的负面情绪更加无处排解。

  1. 内心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不管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内心深处都极缺安全感。这是由于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和同龄人也会有所比较。留守儿童家中没有父母的支撑,在遇到困难和外界的威胁时,更多要靠自己的力量来对抗。但孩童相较于成人是弱势群体,和非留守儿童对比过后,自身力量不足的缺点会明显暴露出来,这也就导致了留守儿童内心缺乏安全感,自信心的建立也会受到影响。

  1. 承受挫折的能力差

留守儿童在面对挫折时,承受能力一般不如普通家庭的孩子。这是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和父母的保护,犯错时外界不会给予父母一样的宽容,这让他们害怕犯错、耻于犯错。很多留守儿童还会因此敏感多疑,面对外界的负面评价没有反省意识,而是自动保护自己,容不得别人指责。如果无法与过去犯下的错误和解,孩子对于挫折的承受力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1. 为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的策略

  1. 给予留守儿童尊重

留守儿童面对的心理压力更多是来源于自身的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因此教师在为其做心理疏导的时候,要更多关注孩子内心的诉求。在和这类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先学会尊重孩子,然后再给予孩子适当的关爱。父母离开家以后,孩子通常已经不会把自己看作是需要监管和照顾的孩子,他们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认可他们的做主能力,以免遇到胁迫时自己无力反抗。因此建议教师也要先认定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自己给予的监管是为了帮助其完善价值观念和人格,而不是规定孩子的成长方向。多注重沟通的作用,需要做决定的时候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再给予正确的辅导。

  1. 多和留守儿童谈心

教师在为留守儿童做疏导的时候,要认识到自己也是孩子想要倾诉的对象,要多给予孩子抒发自己内心想法、排解内心压力的机会。父母能够给予的陪伴是无可替代的,长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难以理解留守儿童内心的孤单。且留守儿童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父母给予帮助和保护的时候很多,父母通过网络和电话给予的关怀远远不能满足孩子内心深处的精神需要。留守儿童的内心有很多想法都无法跟人倾诉。而教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也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教师会给予学生知识和人生道理,对于孩子的人格养成具有导向作用,因此亲和力强的教师也往往被学生所依赖着。为了能够更好地为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教师一定要多和学生谈心,引导学生说出经历的愉快和不愉快的事情,让留守儿童的也有分享生活的权利。

  1. 帮助留守儿童建立自信

留守儿童之所以会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自信心不足导致的。想要疏导孩子的心理问题,教师也要懂得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自信,让留守儿童可以靠着自身的力量强大起来。建议教师多奉行鼓励教育,去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要吝啬于自己的鼓励和夸奖。同时也要在班级中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在集体中也可以受到同龄人和鼓励和表扬,这样有助于学生在班级中建立交际关系,增长自信心。同时,教师也要对于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不要因为留守儿童缺乏自信就让其盲目自信。在纠正孩子的错误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策略,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并且让孩子懂得犯错并不可怕,但是知错不改则会对学生的未来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真正自信的人并不畏惧于自己会犯错,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在改正后可以做得更好。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意识到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且积极地为留守儿童做心理疏导。留守儿童出现的心理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缺乏父母正确的关爱和引导,而不是孩子在天性上存在缺陷。教师在面对留守儿童脆弱的内心时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耐心和关爱,不要奢求在短时间内改善学生的心理状况。同时教师也要做到足够尊重学生,把其作为独立的个体,正视留守儿童的精神需要。

参考文献:

[1]杨树悦.农村留守儿童心理疏导策略[J].试题与研究,2020(22):120.

[2]冉春丽.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J].知识窗(教师版),2020(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