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西藏去走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1
/ 3

到西藏去走走

燕嘉恵

高新一中初中部 陕西 西安 710075


那是一个离天堂很近的地方,那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听说那儿的天很蓝,蓝得让人心醉;听说那儿的星空很近,近得让你几乎触手可及。那里,叫西藏……对于一个生活在中国腹地的人来说,西藏,这两个字是诱惑人的,那么,到西藏去——走走吧。

到西藏去走走(1)——难忘新都桥

2018年8月6号清晨,终于,我们一行11人,踏上G5,开启了西去的旅程。带队格萨,司机一人,队员十一人,选取川藏路线。从西安出发,直奔成都,第一天全程赶路,住宿雅安上里古镇,不巧,到达雅安,想抄捷径却路遇泥石流,只好绕道而行,终于于晚上10:30,完成第一天的全程800公里,到达上里。杜紫石的《雅州赋》云:夫雅州者,山阿之邑、水畔之城也。地之万物,数小城之三绝,缠绵银丝兮,而谓之雅雨;江中美味兮,而谓之雅鱼;二八俏丽兮,而谓之雅女……在“唰唰啦啦”一夜未停的雅雨陪伴下,酣然入睡。第二天早上,红色古镇的喧闹叫醒了熟睡的我们,徜徉上里古街,想见识一下雅女的俏丽,但游人太多,不辨孰是孰非,只能抱憾而归。赶路要紧,故雅鱼也未及品尝,买两个袋装货, 11:00匆匆从上里出发赶路了。

中午12:00,开始了最美公路318的行程,真正的川藏行从这里开始了!过二郎山,走泸定桥,晚上19:00,到达甘孜藏族自治州首府——康定。算是进入藏区了,暮色中的康定城边,汹涌湍急的大渡河旁,只能稍事休息了,因为我们今天的目的地是新都桥。启程,伸伸懒腰,坐直身子,准备翻越行程中的第一座高山——折多山。“折多”在藏语中是弯曲的意思,写成汉语又是“折多”二字。海拔4298米的折多山,应该是雄伟壮阔的,可惜由于堵车,晚上除了蜿蜒蛇行的车灯,什么也看不到,无法瞻仰折多山的雄姿英泰,甚是遗憾。折多山是康巴第一关,以西则是青藏高原的东部,算是真正的藏区了。晚上22:00,到达今天的目的地,国道318南侧的新都桥。

新都桥被誉为摄影家的天堂。虽为小镇,但其实不小,沿着318,全是高大上的民宿酒店,五彩的灯光将小镇点缀成了霓虹的世界、火树银花的天堂。仰头向天,星空竟离我们如此之近,忘了一路的劳顿,深深呼吸一口草原特有的气息,伸手,想做一个手可摘星辰的神仙。哈哈哈,实在够不着啊,看来神仙难做,那就做个凡人吧,所以,需要吃饭啦!感谢格萨的朋友格桑翁姆和达吉夫妇,专门做好正宗的藏餐等我们到了十点,于是一行人终于吃到了人生的第一顿藏餐,酥油茶很好喝,糌粑、奶酪……松茸藏面都很好吃,尤其是藏面,吃了两碗,看来,挺适应的!吃完晚饭,回到酒店,宽大厚重的藏式酒店简直就是掉进了花的海洋中,各色的格桑花在夜风中轻轻摇摆,枝叶嫩绿,仿佛能掐出水来。粉色的、比脸还大的大理花开得太恣肆了,以至于怒放的它们不得不低垂下自己硕大无比的脑袋,轻轻站在它们的旁边,我真担心这些个纤细的枝干能不能支撑花们到明天的早晨。

啾啾的鸟鸣叫醒了沉睡的游人,快,起床,向新都桥的早晨问个好吧。走出房门,油画般的新都桥扑面而来。原来,我昨夜的担心是多余的,那些花们,在熹微的晨光中轻舞摇曳,与昨夜毫无二致。走在街上,浅浅的小河与逶迤的道路相依相偎,绵延向前。人家的房前路旁矗立着一棵棵挺拔的白杨,迎着凉爽的夏风,哗啦啦作响。远处的山脊,舒缓地在天幕上划出一道道优美的弧线,而它身上披着的是一片剪也剪不断的绿丝绒大毡子,那饱和度极强的绿色,真像上帝之手,在已经明丽的晨光中,泼洒下的油漆,从高处流下,流到了我们的脚边,黏住我们的身心,让我们恍如置身画中,在不经意间,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归一。于是也想象柳子厚一样,长叹一声: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不忍离去,回头再望,弯弯的小溪,高大的白杨,连绵起伏的山峦,错落有致的藏居,星星点点的牛羊……它们,竟能在这样一个不惹眼的早晨,共同勾勒出了一个令人神往的光与影的世界,一块如诗如画的神秘世外桃源,一首大自然的瑰丽雄奇的赞歌。美哉,新都桥!

吃过早餐,大家准备爬个小小的山丘,去看看神秘的蜀山之王——贡嘎雪山,沿街而行,两旁的酒店和藏式民居很有特色,宽敞的白墙院子,朱漆大门,房屋大都采用石料建造,呈长方形。朝阳而居,采光极好,每座楼房的每面墙上开着三四扇窗户,窗檐上用红、黑、白等色彩描金绘彩,画着象征人丁兴旺、五谷丰登之意的日月或者三角形图案。整体建筑敦厚雄健,阔达有力。听格萨说,这里的人建房子,大都是亲力亲为,从不麻烦他人,有些房子,一盖就是三五年,因此每座藏居,都凝聚着主人的智慧与心血。沿山而上,有些气喘,但坐在小山包的绿丝绒上,却也是另一番惊奇与新鲜,可惜,贡嘎雪山丝毫不给我们留点面子,尽管晨光斜洒大地,新都桥古镇如沐盎然生机中,但,远远的贡嘎雪山却隐遁了它的踪迹,紧紧地裹藏在了厚厚的云雾之后,如娇羞的新娘,迟迟不肯露面,这就是它的神秘之所在吧,只见有缘人!算了,仙山不解过客意,留待他年再相遇。

据说,新都桥最美的应该是秋冬之交,我们,来得有点早了,但谁敢说,一次虔诚地追寻,就不是一场震撼灵魂的相遇呢?此刻,坐在隆冬已至却无雪飘的长安城中,我仍然感动着夏天的那次追寻与相遇,不过,嗨,新都桥,我,更想知道,现在的你——究竟有多美?





到西藏去走走(11)——唐古拉山与可可西里

Day15: 安多——格尔木。

昨夜住宿安多,到达时已晚上12:15,幸亏有暖气,虽然海拔4890米,哪怕睡在大仓库的大通铺上,倒也没有高原反应,累极了,睡得很是安稳。

早晨6:00,八月的这里,温度只有摄氏5度。因为要翻越唐古拉山口、继续穿越羌塘无人区和可可西里无人区、翻越昆仑山,所以我们冒着中雨就出发了。

黑夜的雨中,什么都看不到,安多的模样,只能靠猜了。司机很是辛苦,我们倒也可以在天未亮前在车上眯上一觉。天刚蒙蒙亮,就看见了妥巨拉山的路标,海拔5170米,毕竟是往回走了,突然想到自己居然在西安上空三四千米的高度行驶,还颇有点喜悦,虽然窗外是灰秃秃的高原,但兴致高涨,也不觉得寒冷了。雨在这里是没有了,但路依然很不平坦。今天的路边,发现了一个好奇怪的现象,看,大铅笔哦,隔一段,就会有无数的大铅笔样的铁笔斜插路的两旁,直指天空,那就先猜猜路边的这些个大铅笔是什么吧?

早上9:00,到达唐古拉山口,海拔5213米,又是细雨翻飞,走下车,寒冷四溢。有人说这里是风吹石头跑,地无一根草,一步三喘气,四季穿棉袄的地方。还真是,风像利刃,割得人瑟瑟发抖;雨像尖针,扎得人皮肤生疼。但这里是必须下车来瞻仰一番的!

唐古拉,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 主峰格拉丹东海拨6000多米,终年风雪交加,谓之“风雪仓库”,是长江的源头。全世界海拔最高的公路——青藏公路经过唐古拉山,是走109国道进出藏的必经之地,也是青海、西藏两省的天然分界线,过了山口,就算走出西藏,进入青海了。虽说唐古拉山口有5231米的海拔,但四下眺望,却看不到它的险峻,反而这里是山坡平缓,视野开阔,远远的山丘覆盖着终年的雪,近处有的只是荒漠,以及脚下的冻土和刺人的寒风。垭口上面开辟有广场,立着几座雕像,一一细看,分别是为了纪念修建青藏公路牺牲的人民子弟兵和青海省电力联网,纪念军民共建兰拉光缆工程竣工的雕塑是前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的词。细雨中的座座雕像,让人不由敛容肃然,因为这里的每一米路,每一段光缆,都是人们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打造出来的英雄之作。

站在垭口,极目远眺,远山阴云翻滚,寥廓苍穹,触手可及。站立的是天路之巅,即使在细雨翻飞中,豪迈之情,不可自抑。借伟人的诗句来抒一下情: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翻过唐古拉山口,正式进入可可西里。幸运的是,刚走不久,就碰到四个超萌的藏羚羊,只是可惜车窗玻璃太脏,没能拍上。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国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整个可可西里均在海拔5000米左右,气候干燥寒冷,严重缺氧和缺淡水,虽然风景绝美,但环境险恶,令人望而生畏。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从可可西里边缘贯穿而过。这些搓板路、波浪路,还有弹坑路,让见多识广的老司机也会吃大亏。自驾这里,必须有勇气!否则几百公里不见人烟,危险至极!

渐入腹地,天终于晴朗了!

不远处,青藏铁路和青藏公路像两条飘带,相依相偎,比翼齐飞!此刻的青藏线上,艳阳高照,空气干燥,云朵像棉絮低低地悬挂在空中,远处,雪山四处可见,脚底,草色黄绿、低矮稀疏。

路过通天河。宽宽的通天河没有波浪兼天的样子,在荒原之上,缓慢且温驯地流着,仿佛用它的不息向人们讲述着永久的故事,想起了唐僧师徒的故事,更是想起那个徒步取得了真经的玄奘,一千多年前,是怎样的走在了这样一条路上,真的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了。

远远的,一座高大的石门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我们知道,青藏交界到了!历经半个月,穿越奇迹,见证神圣,满载感动,西藏,我们走了!

稍事休息,进入青海。

现在来给大家揭开青藏公路两侧铅笔的秘密:因为公路建在了高原的冻土层上,所以建设者们使用了一种神奇的“散热管”,当气温低于冻土层时,外界冷气源源不断进入冻土层,而当气温高于冻土层时,“散热管”会自动停止工作,加上隔热措施可以保证冻土层的稳定。

每根散热管就相当于一个小冰箱,管底部的液氮吸热蒸发气化,升至管顶的铁丝挥发掉热量,冷却为液态流到管底部,循环把路基下面的热量释放出来,从而隔绝冻土与路面的热传递,保证冻土层的稳定。所以有散热管的地方,路相对平坦一些,而其它的地方,全程坐车如坐摇篮,是因为冻土原因修的再好的路也会很快变成搓板路而导致的。

山下,唐古拉村吃过午饭,驶过沱沱河,走到三江源头,歇下脚来,经历了半天如冬天般的寒冷,在午后这暖暖的时刻,我们仿佛才真正回到了人间,沱沱河上,青藏铁路像一条笔直的巨龙飞江而去,给藏地的百姓带来了幸福的生活!而河边的小兵站,就在那里静静地驻立,像一个忠实的护卫,守护着大桥的安宁。岗哨上,站岗的哨兵也如他脚下的兵站,静静地伫立,笔直的身板,在高原强烈的紫外线下,让人不禁动容。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我们的子弟兵,真心为你们点个赞,保家卫国,你们辛苦了!

再次走上征程,单调的景色总是让人昏昏欲睡,不经意间睁开眼,看,野驴哦!当然还看到了好多的土拨鼠,就是太小了,手机镜头拍不到!下午6:09分,依然在可可西里无人区内随车跳舞,因为全是搓板路。不过隐约可以看见昆仑山的雪山啦!6:27分,终于拍到了一只藏羚羊!接着便是一群群了!6:45分,路遇沿西藏公路的朝圣之人,应该是爷俩吧,拉着小推车,上面装满了行囊,我不禁为他们今晚的安歇担忧,我们坐车,起早贪黑只为有一处能歇脚的地方,他们该不会就在路边吧?这可可西里,荒草连天,野物横行,但看着他们执着的步伐,除了担心,我只能为他们点赞,愿他们早日到达拉萨,早日实现他们的灵魂膜拜!

路两边越来越开阔,雪山退到了身后遥远的地平线,而前面,有一道蔓延不断的山脉横亘在了我们的面前,我知道,那是昆仑山口,我们要和可可西里说再见的地方!天色慢慢的暗下来,晚8:30,到达昆仑山口,在藏羚羊的雕塑下匆匆拍照,我们不敢多余停留,赶紧下山。但在这荒蛮之地,居然堵车了,能看见对面山上车灯闪耀,慢慢前行,就不知道我们怎么会停在这儿,只有等。无人烟无信号,外面还有山风呼啸,漫漫等待了将近一个小时,幸好道路疏通,车辆缓缓向前移,身边运输车辆真是多,一辆接着又一辆,青藏公路,应该是最繁忙的路吧,正是这这奔忙的车辆,将温情传递在这一路之上,跨过可可西里,翻过唐古拉山。双手合十,祝福他们,永远平安!

开始下坡,进军格尔朩!

晚上十点半,到达格尔木,听说这是一座在黄沙戈壁滩上建成的小城,不过在夜色中,迎接我们的却是,绿树环绕,水村山郭,灯红酒绿,一派祥和。

夏夜的风暖暖地吹过,我知道:我们,已从天堂回到了人间。


这是一个离天堂很近的地方,这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这儿的天很蓝,蓝得让人心醉;这儿的星空很近,近得让你几乎触手可及。这里,叫西藏…… 如果,这是一个值得你憧憬的地方,那么,到西藏去走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