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路径初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13
/ 2

初中 道德与法治课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路径初探

李千一

云南师范大学 云南昆明市 650500

摘要:习近平在教育大会上提出了“六下功夫”,其中包含要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对学生的品德素质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在探讨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可以从丰富教育内容,创新培养形式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爱国主义情怀;厚植;路径


爱国主义教育从古至今都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对于个人乃至国家都具有重要价值。爱国主义情怀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态度和认知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态度、高尚的情感,是一种为保卫祖国和争取祖国独立富强而献身的一种主观积极情感。厚植的引申意思是深厚地培育,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就是深厚地培育爱国情感。“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要场所,是党和国家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1]而学校课程中的道德与法治课不仅培养学生在理论知识方面的能力,更重要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学生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化的教育过程,需要家庭熏陶、社会机制的约束、学校的教化形成教育体系。但是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则更多地需要学校以及教师发挥作用。

一、丰富爱国主义情怀的教育内容

(一)加强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教育

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历史文化与传统文化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积淀给中华儿女留下宝贵的财富,故宫、八达岭长城、秦始皇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等不胜枚举的历史文物古迹,凭借其具有的历史厚重感让学生了解祖国历史变迁中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面对国外敌对势力故意捏造、篡改历史,抹黑中国的言论能够坚持正确立场,维护祖国荣誉。“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国家发展的历史见证,是民族文化发展的历史积淀,具有承载公民爱国主义教育有效开展的价值和功能。”[2]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传统技艺、民俗文化所蕴含的文化底蕴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过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教育,沉淀出初中生的文化自信,对自身文化价值充分肯定,面对文化渗透能有自己坚定的信念。

(二)加强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教育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只有把民族之魂发扬起来,中国青少年才能找到自己的精神寄托,才能形成民族凝聚力。“中国精神视角下的爱国主义教育,要紧密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开展。”[8]首先,道德与法治教师要高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旗帜,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等中华民族精神,让学生牢记先辈为建党建国所做出的牺牲与奉献,明白当下祖国繁荣富强背后的动力,学会珍惜当下祖国创造的和平稳定环境。此外,教师可通过爱国主义主题的电视栏目、纪录片、珍贵影视资料、经典影视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如利用《感动中国》中平凡人物的传奇人生彰显“中国精神”,使学生感受到爱祖国与爱同胞、爱社会是一致的,明白爱国是一件具体的事情,而不是轰轰烈烈为国捐躯才能载入史册,从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二、创新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形式

(一)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所承载的丰富而真实的历史文化内容,是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精神教育的宝贵资源。”[3]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根据《道德与法治课》教材的教学目标,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例如参加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在参观前,道德与法治课教师要对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背景、历史经过、关键事件、历史影响等进行讲解,让学生在参观之前对这段历史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参观时才能产生共鸣。参观过程中要正面回答学生问题,实时解答疑惑。在参观之后应及时收集学生感受并对学生的感悟进行疏导。在参观之后以访谈的形式收集学生的观后感,及时解除学生的疑惑,借助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强烈感受在学生心中形成的爱国主义认知冲击,纠正学生以往存在的片面、盲目、孤立、狭隘的爱国主义思想,并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爱国主义观念。

(二)举办爱国主义主题活动

主题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因此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除了课堂理论学习外,可以依托学校举办以爱国主义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作为中国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的深厚感情,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有共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教学中要以爱国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时代特征为基础”。[4]首先,教师可以借国家法定节假日期间的节日氛围,举办针对性主题活动。例如,清明节鼓励学生争当烈士陵园、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解说员;带领学生参观伟人、先烈故居等,在缅怀先烈过程中感受祖国英雄气概,树立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壮志。其次,组织学生访问老红军、著名科学家、民族英雄等,让学生了解伟大革命家、科学家的传奇故事以及舍生忘死的爱国精神,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不同历史时期,爱国主义具有不同的历史内涵,在当今社会,爱国就是爱社会主义,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学情,设计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爱国主题活动,吸纳学生广泛参与。例如,鼓励学生搜集整理资料模拟人大代表选举以及人民代表大会开展现场、“答记者问”现场、简单司法审判现场等,通过此类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制度、司法审判制度,学会自觉捍卫法律权威、遵纪守法。最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理论学习方面的评比竞赛活动,例如:民族英雄与事迹匹配抢答活动、中国历史趣味抢答赛、历史小剧场等激发学生爱国主义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学生爱国主义理论学习水平。

三、创建新媒体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平台

(一)积极开发校园“红色”教育网站

校园“红色”教育网首页可设置英雄模范事迹、伟大领袖故事、经典红色演讲、红色视频、红色精神、红色歌曲、红色书籍、课程设置等窗口,学生可以点击各个窗口进行爱国主义学习。校园“红色”教育网站在各窗口发布符合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且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资料,让学生弥补道德与法治课上爱国主义学习的空缺。“红色”教育网站信息量大、学生通过校园“红色”教育网站快速获取众多关于历史民族文化、中国古代以及近现代民族英雄的伟大事迹、国内外时政热点等,培养他们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对祖国有具体了解,这对于培养初中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爱国主义课程学习,形成系统的红色文化知识体系,从而构建正确、全面、系统的爱国主义理论知识网络。

(二)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督与管理

新媒体的宣传导向对初中生的爱国思想造成冲击,网络舆情的难控性、复杂性、煽动性特点加重了青少年爱国思想的偏激化。“即使有部分青少年在错误网络舆论下能保持客观冷静,但他们的理性声音也会被淹没在多数群体声势浩大的发言中。”[5]针对此情况学校要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的监督与管理,对学生在朋友圈、微博、短视频等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有悖于爱国主义的言论或视频要及时进行监督管理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学校公众号、学校论坛等开放言论平台,学校应加大监管力度,及时肃清影响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民族观、国家观的言论,给学生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四、构建高效的道德与法治课堂

(一)完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方法

新型教学媒体以高效、便捷的特点深受教师欢迎,但是割裂新旧教学媒体则不能达到预设爱国主义教育效果,因此完善教学方法首先要解决新旧教学媒体交叉使用的矛盾抗日战争经典影视作品、时政热点、中央栏目《焦点访谈》、《新闻30分》、《寻宝》等要依托新型教学媒体才能达到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但是不能忽略传统教学媒体的作用,逻辑清晰的板书能让学生的爱国主义知识系统化,系统化的知识体系是培养爱国主义情怀的第一环节。其次,增强爱国主义教育连贯性。教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依托各学科教材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初中历史、语文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选取时要全面广泛。例如:语文教材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历史教材中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等都是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

(二)打造强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师资队伍

要想在思想开放、多元环境下当好初中生思想的引路人,就需要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首先,要提升道德与法治教师专业素质。更新他们的爱国主义观念,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培养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和高度的思想觉悟,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其次,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师个性素养。古人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要转变观念,提升人格魅力,以幽默的教学风格、高尚的情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实践到生活小事中,通过榜样力量带动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此外,提高课堂评语科学性,建立师生间的沟通机制与信息反馈机制,及时捕捉学生在爱国主义认知与行为中存在的误区,进一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任重道远。本文从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结合教师职业道德以及课程标准的要求,从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创新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形式,创建新媒体教育平台,构建高效课堂等方面提出路径。但是在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等待挖掘,如何更好地厚植爱国主义情怀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形成教育合力。爱国主义情怀的培养非一日之功,需要坚定信念、尤其需要一线教育工作者的心血去浇灌。


参考文献:

[1]龚志军,牛玉萍.新形势下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1):54.

[2]刘咏.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8,31(1):83.

[3]朱桂莲.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能发挥的现实路径[J]. 继续教育研究,2010(1):144.

[4]杜光辉.浅谈如何利用政治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 教育园地,2011,(5):82.

[5]邱霞,马丽.问题与对策: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探析[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