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5
/ 2

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索

张琼

湖北省京山市第一中学 431800

摘要:有效的教学能够让学生的潜能更大限度地释放出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好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为了让学生的成绩能够有所提高,更为了学生的未来,高中物理教师应当积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树立起更加先进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学生成长的实际需求和物理课程改革的迫切需求,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让教学能够满足学生的客观情况,提升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课堂教学;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

物理是一门重要的科学课程,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和物理思想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对问题的解决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能力。面对物理课程改革的实际需求,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更加关注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形成,努力让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物理学习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发挥出物理教学的更多价值。以下就是对此的一些具体看法。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原则

主体性原则。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而学生在其中则扮演着主人公的地位,教师需要负责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要积极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将课堂的主体交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观念。

开放性原则。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构建充满探究性的教学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开放的环境下对物理知识进行探究和搭建,养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从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趣味性原则。学生在高中阶段面临着较大的学习压力,如果不重视学生的心理成长需求,一味地展开知识教学,则很有可能导致教学失败的效果,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趣味性的基本原则,利用满足学生兴趣需求的教学资源来营造温馨活跃的课堂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目光,让学生自觉的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

二、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方法

1.重演式教学法

物理教学实际上就是将物理知识的研究过程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获取知识和思想方法等内容,因此,体验式教学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结合教学的目标来向学生重新演示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将知识发生的过程在课堂上进行再现来帮助学生了解当时所面临着的困难以及科学家们提出的解决方法,让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价值,进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学知识的理解。

比如,在教学“电荷 库仑定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述人类对电这一现象的认识过程,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自然规律的不易之处,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且让学生在物理学史的获取中掌握一些必要的科学方法;再比如,在教学“指南针和远洋航海”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展示一些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指南针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跟随着科学家的脚步一点一点地获取知识,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基本的探究性思维,有助于提升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仔细分析教学内容,掌握其中适合用来进行重演的因素,在课堂上以灵活生动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亲身经历物理知识的发展和完善,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2.演示实验教学法

比起抽象的内容,大多数学生更喜欢直观形式的教学,对于直观知识的接受能力也比较高,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客观情况来恰当地使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直观资源,让学生对物理现象进行深入的探究和摸索。教师要形成开放的教育观念,在课下积极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资源,在课堂上使用演示实验的方式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式来发现物理知识,升华学生的思想感悟。

比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演示实验的手段帮助学生确认静电的存在以及静电的产生。首先给学生展示一份报纸和一只铅笔,让学生确认这两样东西都是正常的,没有任何的问题,之后,教师再将两者进行摩擦。随后,教师要在不涂抹任何物品的前提下将报纸贴到墙上去,在松开手之后,学生可以观察到,报纸竟然没有掉下来,反而是密切地“沾”在了墙上!这是为什么?这样,就利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产生了浓厚的探索兴趣,从而使学生不自觉的提出各种问题,为接下来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积极使用演示实验的教学手段,为高中物理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让学生观察到物理文化更加深刻的魅力,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兴趣。

3.讨论教学法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课堂教学构成的重要因素,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可以有效地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将相关理论熟记于心,并且掌握其中涉及到的物理思想方法。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讨论形式的教学手段,给学生提供开放、自主的探究空间,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逐渐地理解相关的理论,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电磁感应现象”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使用讨论教学的方法。为了确保学生的讨论效率,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让不同性格、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的学生可以组合到一起,从而让每一个学生都加入到讨论活动中来。随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出示第一个任务,让学生尝试通过讨论的方式去设计出“磁能生电的条件”这一实验,并且利用教师给出的材料去验证自己小组所设计实验的合理性。在这一环节完成之后,教师再让学生结合教学上的知识去讨论问题“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让学生进行猜想与探索,在探究性的讨论中获得物理学习的愉悦感,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教学法是一种十分适合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高中物理教师要善于使用讨论教学的手段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让学生能够逐渐地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讲授教学法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难度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来使用讲授形式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可以简单地获取知识,而不需要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的一部分知识,包含物理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等,是不需要学生去进行深入的剖析的,学生只需要简单地理解这部分知识的存在,并且形成基本的印象即可,这种时候,教师就可以使用讲授式教学方法来提高教学的效率。在使用讲授式教学手段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更为集中,教师可以使用实物、智能电子设备等作为辅助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快速地了解这部分内容,锻炼学生对物理信息的接受和整合能力。

本文针对新课程改革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展开了一番探索。在新课程改革的环境下,高中物理教师要对教材上的知识以及过去的教学方法进行反思,找出传统教学中切实存在着的问题,形成科学高效的教学观念,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结构,结合实际需求来设计具体的教学方案,构建科学的高中物理教学模式。教师要深刻地认识到物理教育对学生成长的重要价值,掌握高中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提升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水平,挖掘出学生的更多潜能。

参考文献:

[1]徐娜. 新课改下高中物理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探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

[2]李湘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教学的构建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