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现状与策略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1-28
/ 2


我国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现状与策略

卞童童

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济南大学 山东省 济南市 250022

摘要:随着我国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智力障碍儿童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其中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是对其进行干预与教育的前提,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伴随着培智学校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评估成为其接受个别化教育的必要条件。科学评估每一位智力障碍儿童,有利于做好早期干预以及选择正确合适的康复方法与教育安置。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探究我国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的现状与进展,针对该现状提出科学合理的策略与建议。

关键词:智力障碍儿童 评估 特殊教育

1.问题的提出

评估是指使用测验和其他测量手段测量学生的成就和行为,以便做出正确的教育决定。智力障碍儿童是指智力障碍儿童具体是指在十八岁前即智力发育时期出现精神和智力发育迟滞的人群。智力障碍儿童是特殊教育对象中数量最多,疾病类型最多,各种表现最为复杂的一个群体智,智力障碍儿童在认知和行为上均处于不同程度的失能状态,其生存和发展状况应被社会各界所重视。

科学有效的诊断和评估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育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方面能够助其家庭选择适合智力障碍儿童自身实际情况的教育安置;另一方面有助于家长以及智力障碍儿童本身正确面对和解决其成长不同阶段的问题,帮助智力障碍儿童在教育体系内找准定位以及在不同的教育机构顺利过渡,从而进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的管理水平与质量。因此,进一步完善对智力障碍儿童科学有效的评估刻不容缓。

  1. 我国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的现状

    1. 评估内容与人员的现状

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评估是建立在多项评估基础上的综合性评估。它通过综合分析有关医学诊断,心理测量,行为评估,学业测试,家长和教师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对儿童的发展水平做出一定的解释,评价与判断。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儿童的生理状态,心理表现,教育情况以及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它的结论为评估提供依据。

生理状态包括儿童的健康情况,如视力,听力,语言功能及家庭与个人的病况,通常由儿童本人家长及医生提供评估材料,对其进行一般性健康检查,病史询问以及针对性的特殊检查。心理表现包括智力、人格发展、情绪行为困扰状况等,通常可通过心理测量来获得资料,包括智力测验和社会适应能力的评定。教育情况主要通过业绩考察和教师问卷收集,包括学业成绩、动作发展、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其他资料的收集整理。社会适应包括儿童的重要生活事件求学,经过亲子手足关系以及家长的期望与教养态度方式等,通常由教师或者相关的辅导人员根据社会适应评定量表调查来取得资料。

然而现实却是部分智力障碍儿童父母父母责任缺失,对其孩子了解度不够,在评估内容的表达与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偏差,无法配合完成科学的教育评估,造成评估结果存在误差;并且评估人员专业性不强,尽管来自多个行业,但缺少基本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在评估过程中对突发情况不知所措,造成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我国并未建立起专业完整的对智力障碍儿童可以进行评估的机构,也缺乏科学的智力障碍儿童评估体系并且评估内容方面,每一个智力障碍儿童都是单独的个体且存在个别差异,因此评估内容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1. 评估工具的现状

在我国,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测定智力的工具主要采用比奈智力量表、盖塞尔量表和韦氏量表,分别适用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其中,盖塞尔量表测定的智商值适用于0—3.5岁的幼儿,韦氏幼儿智力量表适用于4—6.5岁的儿童,儿童韦氏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及青少年。智力障碍儿童仅被关注16岁以前在学校的情况和教育方面的需求,这显然是不全面的。

东西方的文化和思维方式差异会影响其在国内儿童评定中的准确率和科学性。中文修订版本的韦氏量表运用普通话表述,而基于国情,我国的语言环境复杂,方言会影响甚至阻断儿童对普通话的习得。语言表达方式、语言逻辑结构甚至文化思维的差异必然会影响使用方言的儿童对测试题目的理解和推论,从而影响判定的结果。因此评估工具极其需要我国相关的特殊教育专家学者根据我国智力障碍儿童本土化的相关特征制定合适的量表。

    1. 评估步骤与方法的现状

教育评估的步骤主要是分为三个阶段,评估前的准备阶段,实际测评阶段和综合评定阶段。准备阶段需要明确评估的目的和了解评估的对象,设计评估的方案,在测评阶段,通过和儿童本人及家长的接触,采用各类不同的方法获取儿童身心发展有关数据的信息,在综合评定阶段,评估小组将提交的材料进行讨论分析,为参评的儿童书写建议提供指导。而教育评估的方法分为两大类型,即标准化工具和非标准化工具的评估。标准化评估工具日趋多元,为智力障碍儿童的评估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非标准化工具的评估方法形式众多,包括生态评估,动态评估,档案袋评估,功能性评估以及课程本位评估等。

  1. 改善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现状的对策

综合研究针对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现状进行分析与归纳,从以下几个层面提出针对性策略:

智力障碍父母层面:增强智力障碍儿童家长的责任意识,更新教育观念。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切实履行家庭教育责任。提升自己的教育意识,培养良好的教育技能。教育了解孩子既是责任又是义务,因此智力障碍儿童父母首先要明白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增强家庭教育责任意识。其次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摆正自己的心态,由于智力障碍儿童的差异性,所以父母对孩子要抱有正确且合适的教育期待,做到充分了解孩子并积极配合专业人员的评估工作。

特殊教育教师层面:发挥特殊教育教师的作用,密切家校合作。特殊教育教师是沟通的桥梁,一方面,教师应鼓励父母积极参与评估活动,主动联系家长,了解更多孩子更多的情况,主动向家长汇报孩子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与配合,另一方面,父母要积极主动配合老师完成评估,有利于为教师提供帮助,使教师及时调整教育计划。家校的密切交流,有利于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的顺利进行。

专业评估人员层面:专业评估不仅可以协助特殊教育的规范化改良,还可以促进社会工作在该领域的专业化发展。在学校、社区乃至国家立法和政策层面,社会工作者都存在巨大的介入空间。在我国特殊教育体系中,评估专业人员主要来自于两方面:教育部门的专业人员主要包括特殊教育教师,康复训练师,心理咨询师等;卫生部门的参与人员主要包括相关的医生,顾问以及有关的专家。

国家层面: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做好政策保障,在立法层面推动主流学校设置智力障碍儿童服务等部门,负责有需要儿童的评估及教育等相关事宜。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提高对智力障碍的支持水平,缓解特殊教育需求和现有资源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建立专业的针对智力障碍评估的场所,单纯依靠医疗部门或者教育部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需要社会各界各部门的大力合作与交流,共同营造良好的氛围,一同促进智力障碍儿童评估的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朱楠,张英.基于功能性行为评估的智力障碍儿童课堂问题行为的个案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4(10):20-27.

  2. 王辉.智力障碍儿童教育评估问题的几点思考[J].现代特殊教育,2010(11):14-17

[3]张海丛,许家成,方平,张旭,李长青.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与认知评估系统对轻度智力障碍儿童测试的比较分析[J].中国特殊教育,2010(02):19-23.



6012143b2fbd9_html_b6618cb417166c5c.gif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