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熬夜水平和拖延行为的关系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2-26
/ 4

大学生学习压力与熬夜水平和拖延行为的关系探究

张甄英 1

1北京师范大学,北京 199875;


摘 要 大学生学业压力及其调节极具现实意义。医学人类学的分析结论表明,熬夜作为一种不良生活习惯给身体带来极多负面影响,而大学生由于学习任务重,社会竞争压力大,就业形式严峻,在此三方面的影响下,生活节奏加快,加之电子设备的普及,熬夜现象越发普遍,成为了学业压力的伴生因素。其中拖延行为更是在二者之间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要从改变熬夜习惯,拖延习惯,并以积极正向的心理暗示和社会压力疏导。

关键词 学习压力、大学生熬夜、相关研究

一、引言

从人类社会角度看,睡眠是人类的一大课题,它与人类的生活、健康行为密不可分,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生理现象。人类的睡眠时间几乎占据了每个人一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生活的基础。然而据社会媒体的大量报道,目前大学生熬夜现象越发普遍,齐鲁晚报于2017年9月发布了一份《大学生校园生活调查报告》,该报告主要研究了在校大学生的睡眠情况。参与调研的大学生共2503人,其中,男生比例为64.8%,女生占比35.2%,据调查12点以后才睡的同学比例从大一时的25.5%,上升到了接近100%。面对“平时是否有熬夜的习惯”的提问,回答基本天天熬夜的大学生占比到了27%,经常熬夜的占到30%,两种情况相加已经超过了一半。与此同时,大学生的学业压力水平正随年不断升高,由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就业形势越发严峻,导致在校大学生的学习任务量急剧增加,学业压力直线增长。在问卷调查中,大学生的心理机制受到了多方面的研究,由于课业任务不断加重,大量大学生乃至社会工作人员,出现了拖延行为,进一步影响了学业压力与学业成绩。

从理论层面来说,大学生熬夜带来了大量的不良后果,例如:引发胃肠道问题、增加患癌风险、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损伤视力、神经衰弱引发失眠抑郁、降低人体免疫力、损伤大脑导致记忆力下降和反应迟钝等,从而进一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学业压力增大,早期的研究发现,学习压力会导致大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当由学习压力引发的不适感发展到无法控制时,则可能导致绝望、抑郁症状的产生。近年来,Lee等人对韩国和美国大学生学业压力的跨文化研究发现,韩国大学生花在功课上的时间是美国大学生的两倍,而美国学生在社交和休闲运动上花去的时间则是韩国学生的两倍,相比之下,36%的韩国学生出现了与学习压力有关的抑郁症状。而学业压力的主要来源在所有关于大学生学业压力源的分析中,要数Lee等人(2005)的分类最全面。他的研究中要求韩国大学生罗列出最令其感到郁闷的十条学业压力事件,归并以后发现,排在最前面的学业压力源,按报告比率的高低依次为学分与竞争、事业与未来的成功、任务多和时间紧、学校人际交往、专业和课程、学校的物理环境、学习、师资或课堂学习环境、论文和专项学习报告、测验和期末考试、学校教育政策、家校距离、拖延、一般适应性、教育费用、赠送、外部障碍和处境以及对就读学校的后悔。面对越来越多的期末作业、考试,大量大学生养成了拖延症的不良习惯,

二、问题提出

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业压力与日俱增,熬夜水平越演愈烈,而熬夜引起了一系列身体症状成为了学业压力的伴因,而拖延水平造成任务紧急状态下的紧张,加大了学业压力,本文要解决个问题:

1.大学生压力现状?

2.大学生熬夜水平现状?

3.大学生拖延水平现状?

4.大学生熬夜水平、拖延水平、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

(一)研究方法

1.被试的选择

本次问卷收集通过网上”问卷星”填写并回收,共计78份,有效率100%。被试来自全国各地高校,其中北师大学生占多数,共计39人,其他各地方高校共计39人。其中女生有61人,男生有17人。

2.研究工具

a.大学生学业压力调查问卷按照心理测量学以及问卷编制的程序与方法,在田澜,邓琪编制的“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基础上进行修改,编制大学生学业压力问卷。包含19个条目,选1为“非常不符合”,选5为“非常符合”,总分由所有条目得分相加而成,满分95分,总分越高,表明学习压力水平越大。本研究测得该量表α系数为0.896,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b.大学生熬夜水平问卷主要从大学生熬夜频率,熬夜认知,睡眠时间,熬夜原因等四方面进行调查。熬夜水平由题项加总得出总分。

c.大学生拖延水平采用一般拖延量表(GPS),由Clarry H Lay于1986年编制而成。量表共包含18个条目,采用1~5的5点计分,选1为“非常不符合”,选5为“非常符合”,其中包括10个反向计分条目,总分由所有条目得分相加而成,最低为20分,最高为100分,总分越高,表明拖延行为越严重。Lay报道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本研究测得该量表α系数为0.87,表明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三、研究过程与结果

(一)大学生学业压力现状

通过SPSS 21.0对78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压力水平的样本均值为62.45,其中最高分为95,最低分19,标准差为10.99。其中大于均值人数达42人,占总体50%以上。男性学业压力平均分为63.05,女性学业压力平均分为58.79。其偏度为-0.465,表明样本总体呈偏态分布,样本总体得分偏向均值右侧。

(二)大学生熬夜水平现状

通过SPSS 21.0对78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相关题项加和得到总分。大学生熬夜水平的样本均值为13.72,其中最高分为21,最低分10,标准差为2.18。其中大于均值人数达35人,约占总体44.9%。男性熬夜水平平均分为14.82,女性学业压力平均分为13.41。调查结果显示,晚11:00-12:00睡觉的样本量占总体48.7%,占样本总量第一;12:00-1:00睡觉的样本量占总体的25.6%,占样本总量第二;1:00以后样本量占总体的16.7%,占样本总量10:00-11:00睡觉的样本量占总体9%。其中,每日睡觉时间少于6小时占总体14.1%,睡觉时间6-7小时占总体51.3%,睡觉时间7-8小时占33.3%,睡觉时间多于8小时占总体1.3%。从熬夜天数此题项来看,不熬夜的人数只占到9%,熬夜1-3天的人数占总体43.6%,熬夜4-6天占总体32.1%,每天熬夜的占总体15.4%。

(三)大学生拖延行为水平现状

通过SPSS 21.0对78个样本进行统计分析,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样本均值为58.54,其中最高分为90,最低分18,标准差为9.67。其中大于均值人数达35人,约占总体30%。

4.大学生熬夜水平、拖延水平、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对总体各项进行频率分析,并将熬夜水平、拖延水平、学业压力前30%和后30%划定为高分组和低分组,分别做相关,得到结果。

表1 大学生熬夜水平、拖延水平、学业压力相关表



学习压力高水平

学习压力低水平

拖延行为高水平

拖延行为低水平

熬夜高水平

熬夜低水平

学习压力高水平

Pearson

1






学习压力低水平

Pearson


1





拖延行为高水平

Pearson

.702**


1




拖延行为低水平

Pearson


.866**


1



熬夜高水平

Pearson

.099


.-362


1


熬夜低水平

Pearson


.167


.683


1


**在 .01 水平(双侧)上显著相关。

如表可见,学业压力高水平与拖延行为高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702**,p<0.01)。学业压力低水平与拖延行为低水平之间存在显著相关,(r=.866**,p<0.01),其他关系中均不存在相关关系。

四、结论与讨论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过大,在对样本的访谈中提到,压力来源大致分为四方面,学校压力、社会压力、个人压力、家庭压力。如今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大学生的升学压力、就业压力,越演愈烈,随之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要考虑自身发展能否与社会接轨,父母对子女未来的期盼甚至安排,都成为了大学生学业压力的伴因,与此同时熬夜水平也显著提高,随着社会经济的腾飞,电子技术的发展,大学生释放压力的方式变得多样化,尤其是对于晚上时间的利用,在调查问卷中显示,选择因学习熬夜的有41人,选择因玩游戏熬夜的有35人,选择因社交聊天熬夜的有38人,选择因看电影熬夜的有34人,选择因失眠熬夜的有36人,选择因情感问题熬夜的有8人,在访谈中了解,选择玩游戏、社交聊天、看电影等方式的目的是为了排解压力。

通过对大学生熬夜水平、拖延水平、学业压力之间数据分析,得到结论,拖延行为与学业压力之间存在着正向相关,拖延行为水平越高,学业压力越大。大学生的学业压力越大,与之产生的拖延行为水平越高。研究发现(司徒巧敏,2014),大学生压力越大,他们的学业倦怠越明显,具体表现为:情绪枯竭更加明显,而且更容易表现出行为不当。这是因为较高的学业压力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一系列身心症状(如焦虑、抑郁),当其无法有效应付这些负性症状时就容易产生厌学心理和逃学行为当大学生体验到一定程度的压力时, 他们可能需要把较多的精力和注意力放到应对压力上,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如果处于长期的高压情境,大学生们很难一直用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学业,可能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活力,感到吃力,产生挫败感,乃至情绪枯竭。短时间丧失学习热情,导致拖延水平有所提升。并且拖延水平高的人对于时间的管理能力较差,在而熬夜与拖延行为之间存在的相关关系并不明显,原因在于,不少大学生表示,决定其拖延行为水平的直接因素是事件的紧急性,紧急因素可成为熬夜与拖延水平的中介因素。而熬夜水平与学业压力之间的关系也不显著,与预期不相符,原因在于,大学生认为,大学学业成绩的考核方式属于短期可完成,平时成绩多是论文或小组汇报的形式,可集中时间完成。而期末作业多以考试和论文为主,时间可自主规划完成,与熬夜关系不大。

大学生学业压力越来越大,对于青年身心发展绝非良事,进入社会后,更会产生大量问题,而解决需要个体,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支持。

从个体层面而言,解决学业压力需要有乐观的心态,锻炼自我抗压抗挫能力,合理安排时间,高效率解决问题。并且需要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从而使学生能够正确认知,消除大学生对学业压力的恐惧感。

从学校层面而言,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学业压力,学业压力除了给学生身心将造成负面影响外,也对促进学生学习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今大学生对于学业压力的认识都存在部分偏差,许多大学生认为学业压力是完全消极的、对自己的学习和生活造成负担影响,从而产生一种恐惧感,并产生厌学、抑郁等情绪。所以,学校应落实到位,使相关工作人员正确引导大学生对学业压力的认知,消除大学生对学业压力的恐惧,并完善学生心理辅导机制,帮助学生解决压力,并培养其处理压力的能力。

从家庭层面而言,给予儿女适当的建议但并非专制要求,使其有足够的成长空间。家长盼儿女成龙成凤的同时,应尊重子女的意见。

从社会层面而言,竞争环境变得越来越激烈,减少社会恶性竞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为青年提供更多的机会。

五、参考文献

[1]陈芳蓉. 大学生学业压力源与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D].福建师范大学,2010.

[2]郭秀琴. 大学生学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及干预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6.

[3]Lee, D., Kang, S., Yum, S. (2005) ..A qualitative assessment ofpersonal and academic stressors among Korean college students:anexploratory study[J].College Student Journal, 2005, 39 (3) :442-448.

[4]李湘婷,王稼嵘,刘华楠.关于大学生学业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及辅导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8(17):408-409.

[5]李纳娜. 硕士研究生学业倦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9.

[6]倪玲,翟立.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分析及帮学初探——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34):317-319.

[7]司徒巧敏. 大学生学业压力对学业倦怠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22(05):758-760.

[8]田澜,向领.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综述[J].江苏高教,2010(04):64-67.

[9]田澜,邓琪.大学生学习压力感问卷的初步编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8,(8).

[10]吴胜红,眭国荣,黄琴琴.大学生学业倦怠现状分析及其改善策略研究[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0):165-167+177.

[11]王凯丽. 大学生学业压力研究[D].青岛大学,2010.

[12]张洪峰,刘旭璐.大学生学习压力和学业倦怠与成绩关系的实证研究[J].北京教育(德育),2014(04):4-7.

[13]向晓蜜. 大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D].西南大学,200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张甄英(1995——),女,河北省邯郸人,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教育管理